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如何科学地烘焙蛋糕?

如何科学地烘焙蛋糕?

蛋糕,不仅是令人心满意足的美食,更是很多人温暖记忆的一部分。蛋糕的确切起源似乎已难以考证,但翻阅历史,会发现它常常出现贵族们的宴会上。甚至有一款蛋糕,名为维多利亚女王蛋糕(Victoria Sponge,也称维多利亚海绵蛋糕),因维多利亚女王而得名。相传维多利亚女王因丈夫过世而沉浸在痛苦之中,进而心灰意懒,过着隐居生活,一年多后为了迎接女王恢复办公,其丈夫的随从特别在举办的茶会上精心准备了这个蛋糕,因此而得名 [1]


随着烤箱的逐渐普及和烘焙的莫名流行,估计很多小伙伴都吃到过或美味或不那么美味的自制蛋糕。如果这一段回忆对你来说不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下面的内容就比较重要了。

维多利亚海绵蛋糕及原料。图片来源:ChemistryWorld [1]


如何科学地烘焙一款美味的蛋糕?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海绵蛋糕,还是目前更加流行的松软绵密的戚风蛋糕、浓郁爽嫩的芝士蛋糕,其烘焙过程大多离不开鸡蛋、面粉、糖、油脂(比如黄油)、盐和水,以及酵母、泡打粉等添加剂。


首先,将糖和油脂混合在一起。戚风蛋糕常用植物油,而黄油多见于海绵蛋糕的配方中。手动搅拌至乳化,并分步混入过筛后的低筋面粉。所谓低筋面粉,指的是蛋白质含量在8.5%以下的面粉。当蛋白质在油脂或者水中机械搅拌时,它们之间会形成氢键,更容易连成膜。因此面包烘焙中常采用高筋面粉,揉搓过程中成膜且富有韧性,可以包裹酵母菌产生的气体,从而让面包在烘焙过程中变得蓬松。而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低,发酵及烘焙时产生的气体更容易跑出去,使得蛋糕口感更加绵密松软。当然,也有一些蛋糕会选用高筋面粉,比如著名的长崎蛋糕。

分步加入过筛后的面粉。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就是鸡蛋的打发过程,这个一般需要借助电动打蛋器来完成。戚风蛋糕需要蛋白和蛋黄分开打发,然后再将蛋白霜和面糊混合,蛋糕体水分含量更大,组织蓬松。而海绵蛋糕则一般采取全蛋打发,蛋糕水分含量小,口感扎实。卵黄中的两亲性磷脂卵磷脂赋予鸡蛋乳化的特性,可以将油脂和水“拉”在一起。


将蛋白霜和蛋黄混合,经典的戚风蛋糕就可以准备进入烤箱了(据说混合的手法,至关重要)。而在重油脂的配方中,常常还要加入发酵粉。伯明翰的药剂师阿尔弗雷德•伯德(Alfred Bird)发明了很多食品,比如不含鸡蛋和苹果的香草奶油,因为他的妻子对鸡蛋过敏。1843年,他用酿酒的副产品酒石酸氢钾代替了之前用来发酵的酸奶 [2]另一位化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埃本•霍斯福德(Eben Horsford),利用含有碳酸氢钠、酸性磷酸二氢钙和玉米淀粉作为发酵粉 [1]这些年来,发酵粉的配方一直在调整,但这三种成分的设计——碱、酸和吸湿剂——一直保持不变。

发酵粉&苏打粉。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在烤箱中发生。蛋白质中的球状蛋白,在受热后伸展开来,和周围的分子一起相互缠绕,逐渐凝固。另一个支撑起蛋糕的成分——淀粉,受热后会吸收水分而膨胀,失去紧密的结构,这个过程叫做淀粉凝胶化(又名,淀粉糊化)。蛋糕骨架形成过程中,蛋清、蛋白、面粉不断受到糖和油脂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嫩化。如果没有这些相互作用,蛋糕会变得坚硬而有嚼劲——就像面包一样。

DSC测量淀粉的糊化温度。图片来源:Food Funct.[3]


蛋糕内部的孔洞,来自烘焙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打发过程中机械混入的空气,化学发酵时酸碱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面糊中水分在烘烤过程中蒸发而形成的水蒸气。面粉中面筋的弹性,也使其在烘焙过程中,随气泡的产生而逐渐膨胀。


在烘烤过程的最后阶段,两种化学物质——蛋白质和糖——在蛋糕的外壳上会发生著名的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L. C. 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表现为很多食品烹饪时产生的“非酶褐变”现象 [4]其本质是还原糖类和氨基酸或蛋白质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的产物大多为芳香类杂环化合物,既可以为食物“上色”,又可以挥发产生诱人的气味。

美拉德反应过程及常见产物。图片来源:Compoundchem [5]


在更高的温度下,比如175 °C,糖与糖之间也会发生化学变化,称之为焦糖化反应,让食物变为焦糖般的棕色,并散发出浓郁的焦糖味道。这就是为什么烘焙饼干的食谱中,一般选用175 °C或180 °C,而蛋糕多选用相对较低的150~160 °C。别小瞧这20 °C的差别,其中还蕴含着不一样的化学原理呢。

焦糖化反应使甜度降低。图片来源于网络


“叮~”的一声,烤箱倒计时结束,我们的蛋糕大功告成啦。不过别着急,还有最后一个工序——脱模。在此之前,先让蛋糕冷却下来,使其变得更加结实,然后才能翻转模具,将蛋糕取下来。夹上罐头或果酱,涂抹上预先打发好的奶油,再摆上准备的鲜果,一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蛋糕就出炉了。

一款“科学”蛋糕。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到这里,我都馋了,出门买蛋糕去也~


参考文献

[1] The science of the Victoria sponge cake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features/the-science-of-the-perfect-cake/4012698.article

[2]维基百科:https://no.wikipedia.org/wiki/Alfred_Bird

[3] S. Wang, L. Copeland, Molecular disassembly of starch granules during gelatinization and its effect on starch digestibility: a review. Food Funct., 2013, 4, 1564-1580. DOI: 10.1039/C3FO60258C

[4] M. Hellwig, T. Henle, Baking, Ageing, Diabete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316-10329. DOI: 10.1002/anie.201308808

[5] Food Chemistry – The Maillard Reaction

https://www.compoundchem.com/2015/01/27/maillardreaction/


(本文由小希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多伦多
新加坡
上海师范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