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邢秀广,陈伟*等在食品顶级综述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Top, 1区,IF:7.862)
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of personal glucose meters integrated methods in food safety hazards detection”的综述论文。
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和管理的个人血糖仪(PGM)自1968年首次发明,1975年开始商业化应用以来,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由于其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检测血糖浓度所需的样本量小,其被广泛接受和普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析技术的进步使PGM的使用重新成为一种通用的用于各种非葡萄糖靶点定点检测平台,特别是食品危害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PGM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非法添加剂、致病菌以及农药兽药残留等食品危害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基于PGM的检测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和分析。此外,还提出了PGM在食品安全危害检测中实际应用的瓶颈和挑战。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1.1913990
附 简介:
陈伟,男,工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访问学者。中国食品科技协会高级会员,Elsevier国际期刊Food Science & Human wellness ,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 编委。
开展食品安全快速、超灵敏检测新方法建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克服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检不快”、“检不准”以及“检不多”等实际应用难点,在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ers,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Food Chemistry 等国际期刊发表 SCI 论文 81 篇,影响因子>5 的 47 篇,Web of Science 统计,被 Nature Nanotechn.Nature Materials、Chem. Soc. Rev.等引用4116次,其中单篇引用超过100次9篇,超过50次24篇,H-index 36。获得授权专利 10 项,作为主编及编委,分别完成了《食品免疫化学与分析》撰写,以及英文书籍《Aptamers fo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Affinity Optimization and MethodDesign》(Published by Wiley)中《Development of aptamer-bas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章节的编写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 2 次,中国检验检疫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徐建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6月博士毕业于福州大学后在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参加工作,研究方向聚焦疾病标志物和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分析检测,通过利用核酸扩增分子诊断、核酸组装,光电分析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检测新方法。 累计共发表 SCI论文四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主流刊物 Biomaterials、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Chem. Commun.、J. Agr. Food Chem.、Food Chem.、Acs Sensors、Theranostics、Sensor Actuat B-Chem,参编中英文专著 2 部,获批发明专利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两项,近年来连续获批主持国家青年基金,省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省部级项目。
邢秀广,男,本科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现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技术特长: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改性,蛋白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制备,胶体金的制备,磁珠法核酸提取与分子扩增,ELISA免疫分析,侧向免疫层析试纸条,电化学免疫传感,电化学分子探针传感。主要从事便捷式电化学尿尿酸实时检测, 便捷式电化学免疫肉源成分分析,电化学重金属检测, 侧向免疫层析肉源成分分析, 血糖仪在非葡萄糖靶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