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唐雪松

个人简介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原长沙交通学院机械工程系、路桥工程系、桥梁与结构工程系等任教。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在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江学者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教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任长沙理工大学校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届编委会编委。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唐雪松教授主要从事断裂力学、损伤力学与桥梁工程领域内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加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4),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2与7)。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 重要学术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损伤力学方面,发现基于有效应力概念与应变等效原理的经典损伤理论存在重大理论缺陷,且经典损伤理论在将Kachanov损伤理论推广到三维各向异性损伤情况时一直未取得成功。因此,放弃有问题的应变等效原理与有效应力概念,直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建立了弹性损伤问题的普遍理论,包括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损伤的情况。克服了经典损伤理论的缺陷,有效地解决了各向异性损伤问题的理论描述问题。完善了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2)材料分离机制的多层次、多尺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对于揭示材料破坏详细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跨尺度介观断裂力学理论研究方面,基于约束应力过渡区的概念,建立了跨尺度介观断裂力学模型,可用于模拟材料破坏从微观缺陷发展为宏观裂纹直至断裂的全过程。解决了新的跨尺度介观断裂力学模型的数学求解难题; (3)将基于约束应力过渡区的介观断裂力学模型,成功用于疲劳问题的分析。过去疲劳过程被人为划分成疲劳裂纹形成与疲劳裂纹扩展两个不同阶段,用不同理论进行分析。对于疲劳裂纹形成阶段,主要用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或其修正理论。对于疲劳裂纹扩展阶段,主要用Paris公式或其修正公式。对于两个阶段分析,均依赖于试验,有过多经验成分。实际上,疲劳破坏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物理过程。基于约束应力过渡区的介观断裂力学模型,可模拟疲劳裂纹从微观缺陷到宏观断裂的全过程,将疲劳问题的分析在基础理论层面上统一了起来,减少了疲劳分析中过多的经验成分。新的疲劳分析理论已成功应用于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疲劳问题的分析等。 以上研究成果,均发表在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杂志上,如Elsevier杂志ComputersandStructures,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及Taylor&Francis杂志JournalofBridgeStructures等杂志上,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