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老师。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社科“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省级社科项目、省级教改课题多项。在国内公开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著作二部,参加合作撰写学术专著一部,主编教材《女性心理学》,合写编写教材多部。2014年获得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著作《流动人员子女适应性研究》2017年得福州市第九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二、出版的专著及教材
1.《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员子女适应性研究》(著作),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2.《女性心理学》(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3.《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合作专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
4.《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专著),福州:海风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参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
6.《家庭教育宝典》(参编),福州:福建省科技出版社,2014年1月。
三、课题项目
1.流动人员子女城市生活和学习生活适应性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2015年。
2.实施“以教带学、以学促教”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力,
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福建师大教改重点项目,2016-2017年。
3.福州市0-6岁婴幼儿潜能开发,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
福建省妇联省家教会、福州市妇联及市家教会立项,2016年。
4.0-6岁婴幼儿潜能开发,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国妇联及全国家教研究会立项,2017年。
5.福建省失独困难家庭心理帮扶项目,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立项,2015年。
6.福建省农村流动人员子女、流动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福建省妇联省家教会立项,2013-2014年
四、成果获奖
1.2009年10月《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合作专著)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2017年3月《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员子女城市生活与学习适应性研究》
获福州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五、学术会议
1.参加东北师大承办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观摩会,2017年10、19-20。
2.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主办、湛江师范学院承办的“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术年会”,2016、11。
3.参加重庆工商大学承办的全国各省市行为科学联席会议、学术会议,2014.1。
4.参加在台湾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主办的“迈向精致教育:师资培育与教育领导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5.1--5。
研究领域
教育组织行为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共享心智模型视野下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团队的建设,《宁波大学学报》2017(04)
2.论促进流动儿童语文适应性的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教育评论》2015(06).
3.促进流动儿童适应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建设,《教育评论》2015(04).
4.学校辱虐管理现象及应对对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06).
5.金融危机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家信心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20卷第1期.
6.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Y中职学校为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06).
7.企业形象识别战略与中小学学校形象开发,《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
8.新建高师院校学校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其管理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7).
9论女性犯罪动机类型及其教育引导.《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6).
10.论女性犯罪动机类型及其教育引导,《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6).
11.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5).
12.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校组织的变革发展,《理工高教研究》2004(02).
13.社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教育与考试》2007(10).
14.试论福建省女职工建功立业的特色、成因及对策,《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06)
1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7).
16.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幼儿园组织管理,《学前教育研究》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