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沙鸥

个人简介

1988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北京天坛医院主治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等职,2009年12月任深圳大学医学院教授,并担任医学形态学教学实验室主任、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委员等职;获2012年深圳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及2014年深圳大学医学部《教学论文奖》、2014年深圳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医学部《学生竞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沙鸥教授为美国解剖学会会员、香港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转化医学联盟理事 、中国解剖学会组织学与胚胎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全国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主任联席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专家、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项目评议专家,担任JCR 2区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Reviewer Editor、whatsappwhatsappSCI期刊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Working Committee编委、国际期刊Austin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 Infertility编委等职。 沙鸥教授长期从事核糖体灭活蛋白的神经及肿瘤细胞毒性机制和药物开发研究,在SCI、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中、英文书籍5部。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核糖体灭活蛋白的细胞毒性与机理,肿瘤免疫治疗。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药天花粉蛋白对感觉神经元的毒性及其机理与临床运用的研究” (编号81171154),2012年1月-2015年12月(55万)。 (2)深圳市科技攻关项目“免疫激动剂新药与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三阴乳腺癌关键技术研发” (编号JSGG20150512162446307),2015年6月-2018年6月(450万)。 (3)深圳市协同创新计划项目“中药天花粉蛋白对感觉神经元的毒性及其机理与临床运用”(编号GJHS20120621153317134), 2013年1月-2016年6月(13万)。 2.参与项目 (1)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项目“肿瘤干细胞免疫疗法创新团队”,2015年1月-2019年12月(1500万)。 (2)深圳市技术研究开放计划基础研究项目“传统中药天花粉蛋白对抗淋巴瘤的作用与机理研究”(编号JCYJ20120613113228732),2012年10月-2015年3月(50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Haihui Wu, Meiqi Zeng, Eric Cho, Wenqi Jiang, Ou Sha*. The Origin, Expression, Func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Focus of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Mas-related Gene X2 (MrgX2). Progress in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2015 Jun 8. pii: S0079-6336(15)00014-5. doi: 10.1016/j.proghi.2015.06.001. 2. Junfei Niu, Chunman Li, Haihui Wu, Xianling Feng, Qingning Su, Shihe Li, Lihong Zhang, David Tai Wai Yew, Eric Yu Pang Cho, Ou Sha*. Propidium iodide (PI) stains Nissl bodies and may serve as a quick marker for total neuronal cell count. Acta Histochemica 2015 Feb, 117: 182-187. 3. Yilin Liang, Jian Zhang, Tianshun Xie, Eric Yu Pang Cho, Dongsheng Hu, Baohua Liu, Lizu Xiao,Ou Sha*. Hospitalized pain patients have recently doubled: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 Shenzhen Nan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China. Int J Neurosci 2015 Aug 20:1-7. 4.O Sha*, JF Niu, TB Ng, EYP Cho, XY Fu, WQ Jiang. Antitumor action of trichosanthin,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employ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mini review.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3 Jun; 71(6): 1387-93. 5. WM Tong, O Sha*, TB Ng, EYP Cho and WH Kwong. Different in vitro toxicity of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 on sensory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2, 524(2):89-9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