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6月获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6月获石油大学(北京)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教师。其中2000年5-8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6月聘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生导师,2008年3月聘为二级教授。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新生研讨课”和研究生学位课“高等石油地质学”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累计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指导的多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省级或校级优秀论文。
承担项目
近年来,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富油凹陷油源断裂输导能力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20。
(2)断陷盆地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与断裂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
(3)断陷盆地油源断裂结构与流体输导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
(4)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国家重大专项专题,2016-2020
(5)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分析,国家重大专项专题,2011-2015。
(6)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优质储层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中石化勘探分公司,2017-2019。
(7)大港探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2016-2018。
(8)二连盆地潜山油藏形成机制与勘探方向研究,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2018-2019。
(9)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运聚成藏机理研究,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2013-2016。
(10)龙凤山-东岭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2015-2016。
(11)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2014-2016。
(12)长岭龙凤山次凹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研究,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2014-2015。
获奖情况
1、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奖励9项;省级特等奖1项(第二):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2014年。
(2)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教材建设”,2018年。
(3)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2014年。
(4)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 2009年。
(5)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008年。
(6)国家精品课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2005 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油气地质与勘探”(2013 年)。
(7)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08 年。
(8)国家特色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年。
(9)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2017年。
(10)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第二完成人,2018年。
2、以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富油凹陷断裂输导与聚油能力评价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一完成人。
(2)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 ,2008 年,核心成员。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2005年,主要完成人。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2002年,主要完成人。
(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东辛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2000年,主要完成人。
荣誉称号
(1)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017年。
(2)国家教学名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
(3)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5年。
(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
(5)山东省教学名师,2006年。
(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劳动模范,2002年。
(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0年;“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2014年。
著作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校级规划教材2部,出版专(译)著3部:
(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二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年。
(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验、习题及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年。
(4)《高等石油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胶印,2010年。
(5)《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
专利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
(1)一种利用旋回分析法恢复不整合剥蚀厚度的方法,ZL201710015647.5,2018年。
(2)油气由烃源岩层向岩溶储层充注能力的评价方法,ZL201510713810.6,2018年。
(3)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ZL201510713135.7,2017年。
(4)一种断层结构的测井判识方法,ZL201410332245.4,2017年。
(5)一种圈闭动态充注教学模型及其教学方法,ZL201410334574.2,2016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
第一作者主要论文:
(1)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Acta Geological Sinica. 2017 (5).
(2)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2016 (4) .
(3)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cta Geological Sinica. 2015 (6) .
(4)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油型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 .
(5)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石油学报,2016(11).
(6)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4).
(7)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富集特征与主控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
(8)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及聚集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
(9)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石油学报,2011(5).
(10)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耦合恢复油气成藏过程—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为例,石油学报,2011(2).
(11)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石油学报,2010(1).
(12)富油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特征差异性. 石油实验地质,2009,05.
(13)断陷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史研究—以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石油学报,2008(5).
(14)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与评价.石油学报,2005(5).
(15)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4).
(16)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17)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成藏模式. 地质科学,2003,03.
(18)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
(19)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石油学报,2001(1).
(20)天然气藏与油藏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的异同. 地质科技情报,2000(1).
(21)控制复杂断块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以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为例.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5).
(22)油气藏盖层厚度与所封盖烃柱高度关系问题探讨. 天然气工业,1998(2).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主要论文:
(1)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及其主控因素. 天然气工业, 2018, 42(5)
(2)恢复不整合剥蚀厚度的旋回分析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 47(2)
(3)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气演化及潜力分析.地球科学,2018,43(1)
(4)Genesis of Paleogene gas in the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156.
(5)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石油学报, 2017, 38(1).
(6)鄂尔多斯盆地靖西中部地区天然气富集差异及有利勘探方向预测.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1).
(7)富油凹陷洼槽区古压力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3).
(8)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地球科学,2017,42(10).
(9)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河间洼槽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成藏耦合关系.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8).
(10)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相态类型判识及成因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45(6).
(11)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05.
(12)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03.
(13)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压力演化与超压形成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1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移路径模拟及示踪.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01.
(15)饶阳凹陷新近系盖层质量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16)南堡凹陷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17)饱和压力法确定成藏期问题探讨.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03.
(18)车西洼陷南坡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控因素.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19)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地区分析. 石油学报,2010,02.
(20)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石油学报,2008,04.
2、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
(1)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优质专业教学平台 .中国大学教学, 2013(10).
(2)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国大学教学, 2009(12).
(3)“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体会.中国地质教育, 2008(1).
(4)学科优势: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托──基于“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学术兼职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教育地质类专业认证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