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赵宝成,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12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3月~9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编委,《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等杂志审稿人。江苏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领域
为钢结构、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开展了“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新型T型钢PEC梁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 “新型组合管桁架承载性能”、“内填混凝土双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连柱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新型板件耗能支撑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 等课题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赵宝成,孙筱玮,胡团结,顾强.钢框架双钢板內填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8,50(05):625-631.
[2]赵宝成,陈旭东,沈晓明.T型钢PEC梁抗弯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8, 48(02): 79-83.
[3]赵宝成,柳骏飞,顾强,刘军.双钢板内填混凝土短肢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01):28-36.
[4]赵宝成,沈晓明,陈旭东.T型钢PEC梁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7, 47(13):41-46.
[5]赵宝成,刘军,顾强,柳骏飞,胡团结.可替换连梁连接的双钢板混凝土联肢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7):10-18.
[6]赵宝成,王军良,于安林,顾强.内填Y形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06):799-803.
[7]赵宝成,周德昊,顾强,于安林.偏心腹杆式交错桁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 2013, 30(12):71-77.
[8]赵宝成,于安林,王军良,顾强,刘利娜.内填Y形钢支撑加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08):107-118.
[9]赵宝成,于安林,蒋思成,王军良.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1):47-53.
[10]赵宝成,计明明,顾强,何若全.被动消能交错桁架滞回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1):7-15.
[11]赵宝成,陶涛,姚江峰,陈旭东.简支组合管桁架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04):102-107.
[12]赵宝成,朱浩,何若全,顾强.钢管混凝土柱与桁架穿芯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02):170-176.
[13]赵宝成,于安林,沈淼,李仁达.Y形偏心支撑耗能段长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1):1-7.
[14] Zhao Baocheng, Yu Anlin.Std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Y- 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s Links,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1501-1507,Nanjing,2012.04.12-16.
[15]赵宝成,顾强,宋伟,何若全,申林.钢管混凝土柱交错桁架结构杆件内力试验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03):371-376.
[16]赵宝成,顾强,何若全,申林,胡天兵,宋伟,孙国华.钢管混凝土柱交错桁架结构水平承载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1):13-19.
[17]赵宝成,顾强,何若全,申林,胡天兵.交错桁架结构楼板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13):69-72+82.
[18]赵宝成,顾强,申林,何若全,胡天兵.钢管混凝土柱交错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9,39(02):45-47+11.
[19]赵宝成,顾强,蔡建秀.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379-383.
[20]赵宝成,顾强.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0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