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崔鸿,1963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担任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生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012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理科教材国际比较研究——初中科学、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湖北)建设”:科普知识大纲框架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综合/专业科技馆相关技术规范体系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十余项,出版教材、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次。
工作经历:
2005/12-至今,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999/12-2005/1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2/12-1999/1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1985/07-1992/1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
学习经历:
2010/09-2013/1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
1981/09-1985/06,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生物学教育、科学/生物教师教育(含师范教育及职后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崔鸿,陈院豪,朱家华.“生态化资源系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创新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4):59-62.
[2]朱家华,李兵,李春阳,崔鸿*.面向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0):205-209.
[3]李睿,邱杏,朱家华,甘露,崔鸿*.信息化视角下本科生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9):80-84.
[4]崔鸿,朱家华,张秀红.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探析:核心素养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54-61+135-136.
[5]李佳涛,王玉洁,崔鸿*.英国小学科学质量监测试题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7(08):57-59.
[6]李娟,崔鸿.基于师范生培养的生物学教学论专业实验室功能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277-278.
[7]崔鸿,朱家华,李巧灵.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68-70.
[8]崔鸿,朱家华,陈院豪.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反思——能力为本,资源为基,实践为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5):39-41.
[9]崔鸿,朱家华,杨舟.从国际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研究谈国际科学教育测评[J].中国考试,2016(08):26-33.
[10]王玉洁,李佳涛,崔鸿.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大纲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14):53-56.
[11]秦青佩,崔鸿.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重要概念的传递及教学建议——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63-164.
[12]李娟,李义义,王红,崔鸿.免费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4(04):106-111.
[13]贺占魁,王玉洁,康盼,崔鸿*.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专兼职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07):5-11+15.
[14]李娟,王燕,崔鸿.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71+86.
[15]崔鸿.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6]高源,李佳涛,崔鸿.微格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9):70-71.
[17]李佳涛,王静,崔鸿.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的美国科学教育课程——基于《K-12科学教育框架》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05):20-26.
[18]崔鸿,李佳涛,杨胜英.新加坡初中科学课程大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5):55-60.
[19]李义义,王红,王静,崔鸿.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的不足和改进意见[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01):34-37.
[20]崔鸿,刘建清,余潇,赵坤兰.“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