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春

个人简介

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在水体污染物的安全转化和水安全输配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出了基于固液界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调控理论,实现了水质安全转化与输配,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viron.Sci.&Technol.、J.Am.Chem.Soc.、Appl.Catal.B:Environ.、WaterRes.等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30余篇,论文SCI他引7400余次,H因子为45。2014-2018连续5年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973计划和863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8)、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已经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名,多名同学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教育背景 2001年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年09月至今,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教授 2005年01月至2017年09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2001年01月至2004年12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995年10月至2000年12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6年11月至1997年06月,德国健康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 1993年07月至1995年10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实验员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15项: 1.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复合微污染水质安全转化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2016YFA0203204,1011万,2016.7-2021.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饮用水多级屏障处理过程调控与微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协同去除研究,51838005,300万,2019-2023.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激发因子耦合的多相催化氧化过程与控制原理,51538013,360万,2016-2020. 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水污染控制化学,21125731,240万,2012-2016. 5.国家973课题: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关键治理技术,2010-2014,646万,2010-2014(所属项目: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水污染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人:逯乐慧,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国家863课题:纳米复合中孔氧化物可见光催化消除饮用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06AA06Z304,100万,2006-2009 7.国家863课题:可见弱光纳米光催化技术及应用,2005AA642030,60万,2005-2006 8.国家863课题:表面键联纳米氧化钛固定化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在局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2002AA649040,50万,2002-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 9.磁性纳米铁基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977104,34万,2010-2012 10.零价铁表面氧化还原对构筑与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50778169,32万,2008-2010 11.复合光催化薄膜消除饮用水中病源微生物的研究,20577062,26万,2006-2008 12.纳米贵金属负载固定化氧化钛光热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的研究,20377050,21万,2004-2006 13.染料废水光降解过程中催化剂失活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20007004,18万,2001-2003 14.中科院知识创新重点方向性项目:生物强化氧化还原过程的湿地系统构建与污染控制原理,KZCX2-EW-410,150万,2011-2013 15.横向项目:管网管垢生物膜特征分析与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研究100万,2013-2015 参加项目1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16.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1221892,50万,2013-2015 17.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921064,47万,2010-2013 18.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621804,47万,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19.基于污染物高效分离和资源化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与原理,51138009,60万,2012-2016 20.环境纳米污染物和纳米材料在微界面的反应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20537020,25万,2006-2009 21.国家863计划:不确定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2007AA06A414,100万,2008-2010 22.国家水专项课题:流域产污汇污模型、入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重要参数率定,2008ZX07011-0010-02,58万,2008-2010 24.国家水专项课题: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水环境实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示范,2008ZX07209-001,53万,2009-2011 24.国家水专项课题:南水北调水源切换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09ZX07424-003,150万,2009-2011 25.国家水专项课题:北京水源切换期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2ZX07404002,160万,2012.1-2015.12 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复合污染效应控制的供水系统优化51290281,100万,2013.1-2017.12 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及奖励 研究生培养 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2名。欢迎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材料学、微生物学、给排水工程与科学以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博士(市政工程)和硕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研究生。 岗位工作思路与预期目标 1.岗位工作思路 学科方向:水污染控制化学,主要包括天然水体污染过程,关键污染因子识别;控制水体污染的新原理与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科研思路:水体复合微污染是全球所面临的关键环境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重大环境需求的解决,需要解决两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水体污染的过程与关键风险因子识别;及基于水质关键风险因子控制的关键控制技术的突破,形成创新的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总体的研究思路是复杂条件下水-固微界面表征方法的建立,重点研究水体中典型污染物水固微界面的过程,并基于污染物的多介质界面的转移转化过程机制,发展创新的水处理技术原理并进行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一、水-固液微界面定性定量表征方法,建立污染物结构及多介质界面化学与微生物过程的原位研究平台:原位激光拉曼、原位漫反射红外、原位紫外-可见以及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建立,构建水-固液微界面表征平台。 二、研究水体环境中不同介质界面污染物的化学和微生物过程,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水体复杂条件下转移转化规律,识别水质关键风险因子,为水质转化研究提供控制目标。 三、研究催化材料-活性媒介(光、H2O2、O3和O2)-水为核心的多相催化高级氧化体系,基于水-固液微界面电子转移与污染物转化,突破该系列技术在水处理过程存在的技术瓶颈,针对水体关键风险因子的控制,实现水中污染物高效的安全转化,形成创新的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原理与应用。 四、针对较高浓度行业废水,研究金属氧化物与微生物酶催化协同,强化污染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创建金属氧化物催化与酶催化协同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原理与技术应用。 五、水输配的化学/微生物过程与调控,重点研究水输配过程中水质的化学和微生物转化及交互作用机制;发展依据管网水质转化规律,调控水质净化过程的输配水质稳定性原理。 教学思路: 依据上述开展的科研内容,编写与开设水环境污染化学及水污染控制化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水污染过程及控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和理论,包括氧化还原、络合、沉淀、吸附解吸等典型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自由基产生及反应化学。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水环境污染与控制过程的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这两门核心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典型的化学反应对水中污染物转移转化的作用和对水质净化的意义。主要掌握基于自由基反应的水中典型污染物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医药品等处理的化学基础;了解基于污染物安全转化的多个化学反应过程组合化学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依据上述四方面的科研内容,涉及两个学科,三个研究方向,五年内组建三个研究群和一个水-固液微界面表征平台:水环境污染化学-水体污染过程机制研究;水污染控制化学-水体污染物多相催化净化研究;水污染控制化学-水输配管网水质稳定性研究。每个研究群大概有3-4名研究人员包括教师、博士后等。研究表征平台有2-3名实验员。 2.预期目标 1、针对水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构建开发水环境污染物在水相的多介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建立水-固微界面表征平台; 2、建立关于水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的20人左右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形成影响; 3、揭示水环境污染物在水-固液微界面化学/生物过程交互作用机制,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并建立其风险因子识别的方法; 4、基于催化材料表面特殊性能的构建,解决催化剂/光,臭氧,过氧化氢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形成关键技术突破,发展水中有机污染物安全转化的新技术原理; 5、建立多氧化过程耦合的多相催化与生物处理复合系统,并进行中试应用研究; 6、发表SCI论文20-30篇,申请专利5-10项; 7、培养博士后2-6名,博士生8-10名,硕士生8-15名。

研究领域

1.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水处理原理 2.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化学-微生物协同控制原理 3.饮用水深度净化与输配管网水质安全控制原理 4.再生水循环过程中微污染物与病原微生物控制原理

1.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水处理原理 2.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化学-微生物协同控制原理 3.饮用水深度净化与输配管网水质安全控制原理 4.再生水循环过程中微污染物与病原微生物控制原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XueciXing,HaiboWang,ChunHu*,LizhongLiu.(2018)Effectsofphosphate-enhancedozone/biofiltrationonformationofdisinfectionbyproductsandoccurrenceofopportunisticpathogensindrinkingwaterdistributionsystems.WaterResearch,139,168-176. 2.LaiLyu,GuangfeiYu,LiliZhang,ChunHu*,YongSun.(2018)4-Phenoxyphenol-functionalizedreducedgrapheneoxidenanosheets:Ametal-freeFenton-likecatalystforpollutantdestruction.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52,747–756. 3.LaiLyu,LiliZhang,GuangzhiHe,HongHe,ChunHu*.(2017)SelectiveH2O2conversiontohydroxylradicalsinelectron-richareaofhydroxylatedC-g-C3N4/CuCo-Al2O3.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5,7153–7164. 4.JishuaiBing,ChunHu*,YulunNie,MinYang,JiuhuiQu.(2015)MechanismofcatalyticozonationinFe2O3/Al2O3@SBA-15aqueoussuspensionfordestructionofibuprofen,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91690-1697. 5.LaiLyu,LiliZhang,QiyuanWang,YulunNie,ChunHu*.(2015)EnhancedFentoncatalyticefficiencyof-Cu-Al2O3by-Cu2+-LigandComplexesfromaromaticpollutantdegradation,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9(14),8639-8647. 6.HaiboWang,ChunHu*,luchaoHan,MinYang.(2015)EffectsofmicrobialcyclingofFe(II)/Fe(III)andFe/Noncastironcorrosioninsimulateddrinkingwaterdistributionsystems,CorrosionScience,100,599–606. 7.XiaoxiaoLi,HaiboWang,ChunHu*,MinYang.(2015),Characteristicsofbiofilmsandironcorrosionscaleswithgroundandsurfacewatersindrinkingwaterdistributionsystems,CorrosionScience,90,331-339. 8.YulunNie,ChunHu*,NengnengLi,LiYang,JiuhuiQu.(2014)Inhibitionofbromateformationbysurfacereductionincatalyticozonationoforganicpollutantsoverbeta-FeOOH/Al2O3,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147,287-292. 9.HaiboWang,ChunHu*,LiliZhang,XiaoxiaoLi,YuZhang,MinYang.(2014)Effectsofmicrobialredoxcyclingofirononcastironpipecorrosionindrinkingwaterdistributionsystems,WaterResearch,65,362-370. 10.YingZhu,HaiboWang,XiaoxiaoLi,ChunHu*,M.Yang,J.Qu.(2014)CharacterizationofbiofilmandcorrosionofcastironpipesindrinkingwaterdistributionsystemwithUV/Cl2disinfection,WaterResearch,60,174-181. 11.XiujuanWang,XuexiangHu,HaiboWang,ChunHu*.(2012)SynereisticeffectofthesequentialuseofUVirradiationandchlorinetodisinfectreclaimedwater.WaterResearch,46,1225-1232. 12.ChunHu*,TianweiPeng,XuexiangHu,YulunNie,XuefengZhou,JiuhuiQu,HongHe.(2010)Plasmon-inducedphotodegradationoftoxicpollutantswithAg–AgI/Al2O3undervisible-lightirradiation,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32,857-862. 13.LiYang,ChunHu*,YulunNie,JiuhuiQu(2010)Surfaceacidityandreactivityofβ-FeOOH/Al2O3forpharmaceuticalsdegradationwithozone:InsituATR-FTIRstudies.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97(3-4),340-346. 14.LiYang,ChunHu*,YulunNie,JiuhuiQu.(2009)Catalyticozonationofselectedpharmaceuticalsovermesoporousalumina-supportedmanganeseoxide.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3,2525-2529. 15.ChunHu*,YongqingLan,JiuhuiQu*,XuexiangHu,AiminWang(2006)Ag/AgBr/TiO2visiblelightphotocatalystfordestructionofazodyesandbacteria.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B,37,4066-4072.

学术兼职

现任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所长(团队负责人)。兼任广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编委等。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催化净化研究组组长(2005-201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八届学位委员会委员(2012-2018)、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2017)等职务。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