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罗立文,男,1963年出生于福建南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工会主席,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目前主要致力于油品添加剂的合成、无机阻燃剂、废催化剂有用金属的回收利用、轻质油品脱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课题3项,与胜利石油管理局、青岛惠城石化公司、山东皇玉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横向课题3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高等学校化工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化工进展》、《科学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
二、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基础实验楼A428或文理楼282
办公电话:0532-86981376
手机:15853255025
邮箱:luolw@upc.edu.cn
三、学习工作经历
1981.9-1985.7南开大学化学系攻读无机化学本科
1985.9-1988.6南开大学化学系攻读无机化学硕士
2002.9-2007.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攻读应用化学博士
1988.6-1991.11石油大学炼制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任助教
1991.12-1997.11石油大学炼制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任讲师
1997.12-2005.5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研室任副教授
2005.6-2011.4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教研室任教授
2011.5-迄今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授
1998.10-迄今硕士生导师
1991.10-2002.12教研室副主任
2003.1-2010.12支部书记
2013.3-迄今理学院工会主席
(二)获奖
1、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实验的改革与实践,2011年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5
2、2010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3、“研究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12年校级一等奖,7/10
4、2011年罗立文被山东省科技厅评为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四)其他
1、理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
2、理学院工会主席
六、教学、科研项目
1、热采热固性堵调体系的研究及应用,企事业合作项目,2011-2013年,独立负责人。N1104028
2、废悬浮床催化剂中钼镍的回收应用,胜利石油管理局课题,2010-2012年,负责人。N1004054
3、构建大学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立项。2012-2014年,负责人,项目编号:2012149。
4、大学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培育课程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项目,2010-2013年,负责人。
5、聚合物负载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基础研究,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1-2014年,主要参加人。
6、普通化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重点项目,2012-2013年,负责人。
七、指导学生情况
(一)指导本科生
1、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优化合成,负责人(黄志华),专业(化工专业2009级-3班),指导老师(罗立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2、新型无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负责人(王振),专业(石油工程专业2009级-3班),指导老师(罗立文),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3、从废悬浮床催化剂中钼、镍、钒和渣油的回收应用,负责人(赵文雅),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10级-2班),指导老师(罗立文),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4、废加氢催化剂中有用金属(镍、钒)的回收利用与环保评价,负责人(张传坤),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11级-2班),指导老师(罗立文),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二)指导研究生
近五年独立指导12名(2008级2人、2009级3人、2010级2人,2011级3人、2013级2人),目前有3人正在论文研究阶段。
(三)研究生去向
1、李虎(应用化学专业):宁夏银川炼厂副厂长
2、郭冬冬(化学专业):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
3、李富刚(化学专业):考上北京理工大学博士
4、常振(化学专业):天津塘沽中海油服公司
5、徐安营(化工专业):大庆石化公司
6、庞慧慧(化学专业):青岛石化公司
7、孙琳琳(化学专业):烟台食品检验局
8、宗丽娜(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师
9、侯宝峰(化工专业):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博士
研究领域
1、无机阻燃剂的合成
目前,社会对环保极其重视,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Mg(OH)2阻燃剂较传统阻燃剂具有稳定性好、不挥发、环保、分解温度高等特点。作为新开发的一种添加型无机阻燃剂,已经受到各界重视。由于国内氢氧化镁的生产工艺路线长,纯度和产率不高,表面强极性,不宜添加到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本课题旨在研究高纯度、高产率、表面极性弱的氢氧化镁的一步法合成工艺。此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小,产品成本低。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Mg(OH)2阻燃剂的中试和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聚磷酸铵在阻燃功效方面的良好性能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高聚合度、高纯度、高收率的聚磷酸铵合成将是使其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关键。国外早已实现Ⅱ型聚磷酸铵的工业化生产,相比之下国内产品质量不尽如意,这严重影响了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应用与发展,降低了它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其中合成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匮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探索影响制取Ⅱ型聚磷酸铵的原因,并力图进一步提高Ⅱ型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科学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CS》、《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化工进展》等国内外期刊上。
2、废催化剂中有用金属的回收利用
在现代催化工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工业废催化剂产生。对于这些工业废催化剂,其中有的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质,如果能加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地球可利用资源极度锐减的今天,此种做法尤为必要,论文正是以此为目的展开有关的探索。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进展》等国内期刊上。悬浮床加氢尾油金属和渣油的回收研究获进展(中石化新闻要闻版的重点推荐文章):http://www.sinopecnews.com.cn/news/content/2013-08/14/content_1326551.shtml
3、轻质油品的脱硫
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降低轻质油品的硫含量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目前各国都在加紧研究轻质油非加氢脱硫的新技术,其中氧化脱硫是其中的研究热点。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的强氧化剂,具有见效快、无残留毒性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本论文使用次氯酸钾氧化法进行高铁酸钾的合成,纯化一次的高铁酸钾纯度达到95%以上,为实现高铁酸钾的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最有效的脱硫方法是加氢精制,但由于加氢脱硫法需高投资以及受氢气来源、辛烷值易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在很多中、小型炼油厂中不宜采用。因此开发可降硫的催化剂和助剂,或加入一定量的某种活性氢物质,使其不仅可以降低汽油中的硫化物含量、不损失汽油收率,同时又不降低汽油辛烷值已成为新的研究思路。沸石分子筛ZSM-5显示出优异的芳构化降烯烃活性和稳定性,并具有降苯脱硫的功能,对我国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脱硫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甲醇存在时硫化物的催化转化反应规律,为开发新的催化裂化降硫助剂、催化剂以及为开发新的脱硫工艺奠定理论基础;既有一定的新意,又有一定的难度,既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又具有技术开发前景。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CS》、《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高等学校化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等国内外期刊上。
4、油品添加剂的合成
目前,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于柴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减少因柴油燃烧不完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能源浪费。使用较为广泛的十六烷值改进剂仍以硝酸酯类为主,此类物质效果虽好,但由于其合成、储存及运输的不稳定性,危险系数极高。本课题旨在改进硝酸环己酯的合成方法,以固体酸取代传统工艺上的浓硫酸为催化剂,对硝酸环己酯的合成进行探索研究。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及易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化工进展》等国内期刊上。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参编普通化学、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工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类)教材,主编大学化学教材。
1、悬浮床加氢废催化剂中镍的回收.化工进展,2012,31(Z1):453-455;1/4
2、废悬浮床催化剂中钼的回收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2012,2(4):117-121;1/7
3、热固性自膨胀堵调体系的物模实验研究与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2012,2(4):126-131;1/4
4、热固性自膨胀堵调体系性能的影响因素.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4-38;1/4
5、岩心中有机酸的测定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425-427;1/4
6、微乳柴油的研制及性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2010,34(4):152~156,166,EI收录(L2010027612)(20103313164663);2/5
7、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化工进展,2010,29(增):101~104;2/5
8、高效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33(6):132~135,EI收录(20100312640676);2/7
9、甲醇存在时镧改性HZSM-5催化剂对噻吩转化反应的影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1(1):70~75;EI收录(20071610557445);1/5
10、StudyontheSynthesisofI-typedAmmoniumPolyphosphate,《Preprints,ACS》,2009,54(4):92~96;SCI收录(WOS:000207862000035);2/5
11、StudyonthePreparationofHighEfficientInorganicRetardant-APP,《Preprints,ACS》,2009,54(4):97~101;SCI收录(WOS:000207862000034);2/5
12、StudyonthetransformationreactionofisobutylmercaptanoverLa-Ce-modifiedHZSM-5zeolitesI:Reactionresearchofliquidnonsulfocompounds,AmericanChemicalSociety-235thNationalMeeting,AbstractsofScientificPapers,April6,2008-April10,2008,EI收录(L2010020435),SCI(WOS:000271775108444);2/5
学术兼职
1、中国化学会会员
2、中国化学化工学会会员
3、山东省科技评审专家
4、全国博士专项基金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