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玎苑,旅德青年钢琴家,钢琴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三岁学琴,幼年时曾多次获奖并受电视台邀请录制节目。十二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于钟慧教授,赵屏国教授。十四岁被中央电视台邀请演奏舒曼《童年情景》,并做专题访谈节目。十七岁与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合作《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1994年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师从陈比纲教授。199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1999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师从钢琴系主任Rainer Becker教授,2003年由于硕士成绩优异,被直升大师班进行深造。2008年在柏林成功举办大师班毕业音乐会,取得国际钢琴演奏最高文凭(被我国教育部认证为博士)。在校期间,曾连续三年获得校内奖学金和“亨德米特奖学金”,并作为优秀学生多次参加公益演出。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北德州大学音乐学院进行出访和学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Paul教授。
张玎苑博士是国内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和知名钢琴演奏家。曾获“中国钢琴作品奖”、“中法米多钢琴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国际施纳贝尔钢琴比赛”第三名,“中国第三届全国高校钢琴教师邀请赛”第一名等。作为室内乐演奏家曾与中国知名演奏家(如宋飞、王中山、马向华等)合作巡演并录制CD。作为钢琴演奏家,张玎苑博士是第一位登上柏林爱乐音乐厅的华人音乐家。曾在国内外著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如柏林爱乐音乐厅、柏林音乐厅、施坦威音乐厅、北京音乐厅、北京二十一世纪音乐厅、上海音乐厅、香港大会堂、西安音乐厅等。她曾经和柏林交响乐团多次合作演出,并得到国际知名钢琴家的赞赏和指点,如德国钢琴权威凯莫聆教授、前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雅布隆斯卡娅教授、著名钢琴教育家保尔教授等。至今,已出版社发行个人CD专辑《张玎苑演奏的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DVD专辑《游子心韵》,专业教程《钢琴四手联弹教程——四手联弹名曲技术解析及作品释义》。
自2005年受聘于上海华东师大音乐系,教授钢琴表演和钢琴音乐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开设《双钢琴和四手联弹》课程。2011年,成立“张玎苑四手联弹工作室”,并策划指导学生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系列公益音乐会。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张玎苑博士参编由德国Otanes出版社发行的儿童音乐教程,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力度特征》一文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她的学生在国际国内重要比赛中获奖百余项,并被欧美知名音乐学院录取进行深造。她在国内外定期开设钢琴大师班,担任钢琴比赛评委,并获得国际认可的“优秀教师”奖,“最佳指导老师”奖等。
由于对钢琴事业的突出贡献,张玎苑博士被录入美国国际出版社发行的《中国著名钢琴家》一书。
教育经历
1994.09-1998.07 中央音乐学院 钢琴演奏学士
1999.10-2003.07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钢琴演奏硕士
2003.10-2008.01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钢琴演奏博士
2009.03-2009.12 美国北德州大学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5.09-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原钢琴系主任
研究领域
自任教以来,张玎苑教授始终秉持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位合一”理念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宗旨,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依托,在钢琴表演实践、教学实践与学术科研均取得骄人成果,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在表演实践方面,张玎苑博士曾在国内外著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如柏林爱乐音乐厅、柏林音乐厅、施坦威音乐厅、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香港大会堂、西安音乐厅等,亦是第一位登上柏林爱乐音乐厅的华人音乐家。为纪念德彪西逝世100周年,张玎苑副教授2018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出席此次音乐会的包括意大利领事馆文化处处长马义柏(Alberto Manai)、上海的音乐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领导以及教师等听众。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理解引领观众走进印象派的音乐世界,诠释了德彪西独特的音乐语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红色主题呼应下,张玎苑以“东方意蕴”与“天人合一”东方美学理念作为指引,精心设计曲目,于2021年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千江映月——张玎苑钢琴独奏音乐会”,为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搭建中西音乐文化桥梁做出开创性探索。
在教学实践方面,关注并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及模式,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系统化、国际化的教学风格。为完善我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建构,加强钢琴教育的系统性,丰富并拓展课程内容,自2006年开设了《钢琴四手联弹与双钢琴》课程,旨在深入钢琴重奏范畴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引入“一对二+翻转课堂”“Studio class”的创新教学形式,使课堂的主客体灵活调换,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同时策划指导学生在上海音乐厅等地举办系列公益音乐会,普及古典音乐,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学术科研方面,注重钢琴演奏的理论研究,运用跨学科研究理念使科研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新价值。《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力度特征》一文获得了“2015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用量化的方法为钢琴演奏提供了理论新视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题《“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音乐教育学科构建对我国的启示》(16YJC760070)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于2022年再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神经美学视域下的音乐表演跨学科图像研究》(22YJA760101)。本人结合课堂实践编著了《钢琴四手联弹教程—技术解析及作品释义》,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钢琴四手联弹教材,丰富了钢琴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推动了钢琴教学和舞台表演的发展。项目成果《“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高校音乐教育研究》是我国首次系统研究高校德国音乐教育成果的著作。
在近20年的教学历程中,本人不仅提出并实践了“一对二+翻转课堂”“Studio class”的创新教学形式,还熟练地将钢琴课堂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进行授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其他学科与钢琴教学的关联。此外,本人还借助“微课”的形式,使课程更易于掌握、复习,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对钢琴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练习。在辅修钢琴与教学法课程上,利用幻灯片投影+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钢琴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
在微课教学中,本人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学生,使学生不仅领略听觉之美,更能感受视觉与听觉结合之美。曾以PPT方式讲述不同课题,如:
1)储望华《城市舞曲》的重奏诠释
2)日本浮世绘对德彪西音乐创作之影响
3)中国经典钢琴作品的意境阐释
4)德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5)跨学科视角下钢琴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6)巴托克的钢琴教学意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专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0.1
《钢琴四手联弹教程——四手联弹名曲技术解析及作品释义》(教材) 东方出版中心 2016.1
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德国音乐教育学科构建——德国科隆音乐与舞蹈学院访问回思 人民音乐.2019(11):86-89页 2019
不是虚空而是永生——追忆恩师陈比纲先生 人民音乐.2019(02):77-81页 2019
跨学科视野下钢琴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人民音乐.2018(06):59-64页 2018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人民音乐.2017(07):40-43页 2017
“力度”视域下的德彪西音乐创作特征——以德彪西钢琴作品《为五指而作》为例 音乐创作.2016(07):154-156页 2016
持中守德至诚无息——基于欧匹兹阐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再释义 人民音乐.2015(10):25-27页 2015
黑暗的家园——聆听波格莱里奇2014年上海音乐会有感 人民音乐.2015(03):36-38页 2015
浅析肖邦与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音乐创作之异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30(04):125-129页 2001
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建议 钢琴艺术.2015(09):37-40页 2015
他拨动了我的心弦——恩师赵屏国教授施教小记 钢琴艺术.2014(10):57-59页 2014
Learning to Dislike Chocolate:Conditioning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Chocolate and Its Effcet on Chocolate Consumption
Frontiers of Psycology?2017.8.(第二通讯作者) 2017
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迷失与重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0)(总第619期):53-55页.(第二作者) 2017
浅析浮世绘对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影响(上)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10):45-46页 2011
浅析浮世绘对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影响(下)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11):第47页 2011
巴罗克时期键盘音乐中的装饰音初探 音乐天地.2011(08):43-46页 2011
千江映月-德彪西与中国钢琴作品精粹(CD专辑) 新汇集团上海音像公司 2021.1
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CD专辑) 上海音像出版社 2014.08
游子心韵(DVD专辑) 上海音像出版社 2015.1
我国高师钢琴教育“教与学”的反思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1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