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娱玉

个人简介

吴娱玉,201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双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文论、后殖民理论,中西比较诗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美术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Critical Arts等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CSSCI 36篇,A&HCI 3篇,权威11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专著:《西方文论中的中国》《德勒兹差异美学研究》《德勒兹与法国当代文论研究》 主持三项国家课题:分别是2022年国家课题一般项目《德勒兹与当代法国文论互动研究》;2020年国家课题后期资助《德勒兹“差异”美学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化对20世纪欧美文论的影响研究》,结项优秀。 主持两项博士后面上基金:分别是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当代中国》;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福柯的文学观研究》。 主持四项华师大项目:分别是2018、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海外发文项目两项;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材编项目;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项目。 教育经历 2004.09-2008.07 山西大学文学院文学学士 2009.09-2012.07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 2012.09-2015.06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博士 2014.02-2014.07 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交换 工作经历 2015.07-2017.07 上海大学文学院师资博后 2019.09-2022.09 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博士后 2017.07-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晨晖学者、副教授、教授 荣誉及奖励 2022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 2022年第四届上海师范院校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 2018年获华师大中文系优秀导师 2021-2022年美学课程获华师大中文系最受欢迎课程奖

研究领域

当代法国文论、后殖民理论、中西比较诗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当代法国理论中关于先锋派的对话与选择》,《文艺研究》2022年第6期,CSSCI。 《复数的瞬间:“刺点”中的时间机制》,《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CSSCI。 《非自觉记忆”:被重构的时间——论德勒兹的时间观》《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 《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主体消散与欲望生产——从卡夫卡探德勒兹、伽塔利的文学观》,《福建论坛》2022年第8期,CSSCI。 《从“知觉”到“感觉”——论德勒兹对梅洛-庞蒂的吸收和创化》,《美术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 《构建一种全新的身体诗学——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理论改写》《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CSSCI。 《何为艺术?何为真理?——聚焦<追忆似水年华>探析德勒兹对艺术与真理的新解》,《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CSSCI。 《“未来的文学”——解构理论中关于“巴特比表述”的对话与争锋》《求是学刊》2022年第6期,CSSCI。 《德勒兹对黑格尔美学的挑战——德国古典美学与后现代思潮交锋中的中国美学》,《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4期CSSCI。 《民族共通体:从抵抗到生成的能量之变——基于后殖民理论的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CSSCI。 《有机体的破碎与无调时空的建构——论德勒兹的电影思想资源》《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CSSCI。 《音乐·绘画·身体——论德勒兹的强度美学》《文艺争鸣》2021年第9期,CSSCI。 Rediscovering the indigenizati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f Taipei Critical Arts,2020年5月,A&HCI。 The Question of Nation and Nationalism in Chinese Postcolonialism,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020年12月,A&HCI。 《上海叙事的另一种方式——论<东岸纪事>的叙事策略及意义》《当代文坛》2020年第1期,CSSCI。 《“间性”思维对20世纪欧美文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2月。 《后殖民理论中的“中国”如何表达?——从“第三世界民族寓言”到“属下可以说话吗?”》《马克思主义美学》,2019年第2期,CSSCI。 《比较视域中的中国文论之困境》,《文艺争鸣》,2019年第6期,CSSCI。 《“间距”\“之间”的能量——兼论中国美学之于朱利安的启示》,《求是学刊》,2019年第1期,CSSCI。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 Chinese Theories of 'Anti-Modern' or Alternative Modernity .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Issue 20.3 (September 2018),A&HCI。 《注脚·参照·理论——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4期,CSSCI。 《西方左翼怎样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德里克对《矛盾论》的解读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2期,CSSCI。 《中国问题对“东方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潜能》,《文艺争鸣》2018年07期,CSSCI。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辩——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期,CSSCI。(被《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8年06期全文转载) 《<资本论>的另一种读法——张贤亮的心灵史探幽》,《小说评论》2018年第4期,CSSCI。 《肉身的救赎:张爱玲的身体诗学》,《南方文坛》2018年第3期,CSSCI。 《为詹姆逊重绘台北地图?——再探台北本土性、全球化与后现代》,《福建论坛》2017年第2期,CSSCI。 《从样板戏“英雄”看<讲话>与“赵树理方向”及<逼上梁山>的关系》,《文艺争鸣》2017年第3期,CSSCI。 《从政治实践话语到文化阐释策略——以詹姆逊对毛泽东思想的美学挪用为例》,《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6期,CSSCI。(被《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7年04期全文转载) 《论<红岩>对于“三突出”创作原则的预演——兼论“英雄类型”不同于“英雄典型”》,《南方文坛》2016年第4期,CSSCI。 《詹姆逊“民族寓言”说之再检讨——以“近代的超克”为参照兼及“政治知识分子”》,《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4期,CSSCI。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综述(国内部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6年第18卷第2期,CSSCI。 《非戏剧化与当下中国电影》,《艺术广角》2016年第1期。 《纪实还是虚构——贾樟柯的叙事困境》,《文艺研究》2015年第8期,CSSCI。(被《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5年10期全文转载) 《论样板戏“英雄典型”及其艺术偏差——兼论样板戏实验的美学成本》,《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CSSCI。 《将否定进行到底:1949~1959年文学中英雄形象建构的方法》,《文化研究》第22辑(2015年·春),CSSCI。(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 《论张爱玲香港时期电影的独特性》,《华文文学》2015年第1期,CSSCI扩展版。 译: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症状或症状理论?》,《上海文化》2015年第6期。 《“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释证——以高大泉、梁生宝、萧长春为人物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CSSCI。 《社会主义新人”英雄化的两种时态——兼及浩然、柳青文学观比较》,《南方文坛》2014年第3期,CSSCI。 《从李凤姐形象的变迁看京剧与电影的异同》,《电影文学》2014年第9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