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剑

个人简介

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期临床试验病房医疗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肿瘤内科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2023年度医学家年会获“十大医学先锋专家”称号、获人民网第三届“人民好医生”称号(金山茶花计划金奖、杰出贡献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届十大医务青年,入选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青年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 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评价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CRHA)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免疫治疗公益基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CRHA)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肿瘤健康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中国BCT学院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和常务青年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理事、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理事、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全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极光计划)乳腺癌项目秘书长。担任JCO中文版(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刊)编委、《Diseases&Research》副主编、SCI杂志《Gland Surgery》编委、《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编委(获2021年度最佳新人编委)、《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青年编委、《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中国癌症杂志》常务青年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张剑教授是多届国家级GCP培训班授课教师,与机构共同开展全国首个“新药临床PI养成计划”,担任专家组组长和课程导师,获得广泛好评。张剑教授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留学生班授课教师,是2016年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是2021年度和202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张剑教授一方面长期从事乳腺癌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是CACA乳腺癌指南、CSCO乳腺癌指南、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包括2022-2024版在内的多版编写专家,数项研究成果被指南采纳引用),作为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专家还主笔了乳腺癌药物应用质控标准的制定。协助确立了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国际/国内标准GP方案,成果在2014年ESMO公布,随后发表于《Lancet Oncol》(为当年国内最高IF乳腺癌临床论文),列入德国AGO指南Ib证据;之后创新性地构建了铂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获益预测体系,成果发表于《Ann Oncol》;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定义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间出现的“骨假性进展(bone pseudo-progression)”,引起广泛关注;完成全球最大规模乳腺癌原发/转移灶配对队列的HEROD-BC研究,在2023年ASCO进行poster discussion,明确了乳腺癌原发-转移灶HER2转变的比例、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基因特征,发现转移灶的HER2状态才对总人群和三阴人群具有重要预后意义,建立了一个用于筛选HER2高转变、建议再活检的预测工具,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张剑教授长期从事抗肿瘤新药的早期临床研发,领导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目前规模50张床位,处国内领先地位。多个药物已成功上市或正在开展关键注册研究,其中KN026(全球首个进入II/III期针对HER2+乳腺癌的双抗)、ARX788和A166(国内最快推进注册的2个HER2+ADC原研新药)一期均发表在Clin Cancer Res上并作为Highlight文章推荐。2023年获得ESMO大会口头报告3项,2023年获得SABCS大会Poster Discussion 3项,均位列全国第一。团队对新药研发中的安全性管理经验独树一帜,形成了复旦模式,如建立和制定了“实体瘤中靶向药所致间质性肺病管理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标准”并全国推广。 张剑教授曾在位于美国TEXAS的全球最大的一期临床中心START研修。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NMPA)药品审评中心担任审评工作半年,并遴选为全国首批CFDA/NMPA临床兼职审评员。2015年参加International Oncology Leading Investigator Training Program(I-LIT)计划。2019-2020年完成哈佛大学Global Clinical Scholar Research Training(GCSRT)国际培训计划。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以第一/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1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为 2279次(截至2024/02/01),H指数 25(Lancet Oncol 51.1、Ann Oncol 50.5、Nat Commun 16.6、Clin Cancer Res 11.5、J Hematol Oncol 28.5 等)、中华系列论文4篇。是《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2021年版、2024年版)》、《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第1版和第2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18年版)》、《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骨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文版和英文版)的执笔人。主编《乳腺癌诊治现状与争议——致敬未来的100个科学问题》,参编教学专著《临床肿瘤学概论(第三版)》,参编学术专著《乳腺肿瘤学(第2版、第3版)》、《现代乳腺癌全程管理:新理念和临床策略》、《实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等10余本。获得授权或受理各类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实质审查4项。 2015-2023年张剑教授获得“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2015年和2021年各1次)、“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2016年和2023年各1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是第一届CSCO-肿瘤相关贫血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2014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抗HER2治疗演讲比赛”全国冠军;2015年CBCS“晚期乳腺癌多学科诊疗竞赛”全国冠军;2017年莲和医疗之雄辩天下演讲比赛冠军;2017年首届“CBCS-BEST乳腺癌多学科全程诊疗实践行”全国总决赛中担任领队获得年度总冠军;2017年作为导师带队获得“CBCS肿瘤规范化诊疗促进计划之临床诊疗笔记——乳腺癌规范化诊疗”菁英赛总决赛冠军;担任2020年“35 under 35”临床内科单元导师并获得“最佳导师”称号;获得2021年第五届“35 under 35”活动最佳评审。 张剑教授也热心公益科普,担任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青年委员,是解放日报社2016年度“科普之星”、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科普志愿者团队”指导专家、2024年将推出的“长江有答”栏目将覆盖乳腺癌的全程管理。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常见肿瘤(实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