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宏图

个人简介

王宏图,男,1989年07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10月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得第二个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涉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西方当代文化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等领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韩愈诗歌情感结构探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4期。 《比较文学的危机和价值》,《上海文论》1988-01期。 《西方文化的霸权和东方的边缘性》,《上海文学》1992-12期。 《话语的冲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两种外来话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03期。 《私人经验与公共话语:陈染、林白小说论略》,《上海文学》1997-05期。 《关于我们这一代人》,《上海文学》1997-11期。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中州学刊》1998-02期。 《存在的勘探者——张生小说简论》,《当代作家评论》,2001-02期。 《超越于真实幻觉之外——兼论〈纪实和虚构〉、〈务虚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01 《幽咽的絮语与反讽——西颺小说论》,《当代作家评论》,2002-02期。 《行走的影子及其他——李洱〈花腔〉论》,《当代作家评论》,2002-03期。 《古典人格理想的一曲挽歌——读刘长春〈墨海笔记〉、〈天台山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03-02期。 《后“文革年代”的欲望复苏》,《当代作家评论》,2003-06期。 《阴影里的风景:城乡对峙与精神乌托邦》,《当代作家评论》,2005-05期。 《都市日常生活、身体神化中的欲望书写》,《当代作家评论》,2005-05期。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复旦学报》(社科版)2005-05期。 《坚守文学性与文化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3-02期。 《复仇的正义性与身体政治——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中国比较文学》,2003-03期。 《“世界文学”的是是非非》,《中国比较文学》,2004-01期。 《规范与张力》,《中国比较文学》,2005-02期。 《课题随想》,《中国比较文学》,2006-02期。 《网络文学路在何方?》,《社会科学》2001-08期。 《新感觉派的都市叙事:感性欲望的盛宴》,《社会科学》,2003-07期。 《批评:融合感性和智性的可能途径》,《南方文坛》,2002-06期。 《都市叙事与意识形态》,《南方文坛》,2002-06期。 《密码中的迷宫世界》,《南方文坛》,2004-03期。 《谁有权解释中国?》,《文艺争鸣》2007-02期。 《文学的颓势与作家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坛》2007-03期。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天空下”》,《文艺争鸣》2007-10期。 《新感觉派的都市叙事:感性欲望的盛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09期。 《左翼都市叙事中的乌托邦诗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10期。 《茅盾与左翼都市叙事中的欲望表达》,《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01期。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01期。 《猎手与猎物间的权力游戏——耶利内克〈钢琴教师〉及其他》,《长江学术》2006-02期。 《昆德拉热与文化犬儒主义》,《探索与争鸣》,2007-0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