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红涛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SSCI期刊《新闻研究》(Journalism Studies)编委 SSCI期刊《中华传播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编委 英文期刊《传播与公共》(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编委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兼职教授 获奖情况 科研获奖 专著《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类二等奖,2019年 参著《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吴飞、潘一禾、李红涛、高芳芳等)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 论文《“耻化”叙事与文化创伤的建构:<人民日报>南京大屠杀纪念文章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期),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 论文《新冠中的非典往事:历史类比、记忆加冕与瘟疫想象》(《新闻记者》2020年第10期),获第九届(2020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2021年 论文《塔克曼到底在说什么?经典移译的语境与<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5期),获第七届(2018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奖,2019年 论文《“点燃理想的日子”:新闻界怀旧中的“黄金时代”神话》(《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5期),获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2017年 论文《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黄顺铭、李红涛《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1期),获得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二等奖,2016年 论文《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新闻记者》2015年第7期),获第四届(2015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2016年 教学奖励 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二等奖),2013年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2016年 指导硕士论文(孔南平《逆向的边界工作?——新闻社群分化与业界丑闻的话语阐释》)获得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奖,2016年

研究领域

媒介社会学、数字记忆、国际传播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Hongtao LI and Shunming HUANG (2022). The Nanjing Massacre and the Making of Mediated Trauma. Trans. by Xinyue CHANG and Edwin SCHMITT, London: Routledge. 李红涛、黄顺铭著:《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李红涛译:《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Gaye Tuchman,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李红涛等译:《“国际传播”国际化》(Chin-Chuan Lee, Internationaliz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李红涛译:《理解国际新闻:批判性导论》(Jaap van Ginneken, Understanding Global New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论文 韩婕、李红涛*、刘于思(2023):《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国际新闻界》,第1期,第106-131页。 张馨月、李红涛(2022):《“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现代传播》,第8期,第28-39页。 黄顺铭、李红涛(2022):《何来“真正的媒介社会学”?——兼论媒介社会学的“连续统”观念与诠释社群》,《国际新闻界》,第6期,第96-117页。 闫文捷、李红涛*(2022):《汇入治理的数据行动:蔚蓝地图的连结想象与实践》,《新闻与传播研究》,第5期,第74-92页。 李红涛、杨蕊馨(2022):《把个人带回来:数字媒介、社会实践与记忆研究的想象力》,《新闻与写作》,第2期,第5-15页 李红涛(2021):《消逝的电子纪念碑》,《传播与社会学刊》,第58期,第61-97页。 李红涛(2021):《从1969到1978:<做新闻>的诞生》,《新闻记者》,第4期,第23-39页。 李红涛(2021):《深度媒介化与媒介事件的公共记忆》,《西北师大学报》,第1期,第57-67页。 李红涛、韩婕(2020):《新冠中的非典往事:历史类比、记忆加冕与瘟疫想象》,《新闻记者》,第10期,第15-31页。 李红涛、黄顺铭(2020):《从“十字路口”到“中间地带”:英美媒介社会学的边界工作与正当性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第4期,第39-57页。 李红涛、黄顺铭(2020):《“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国际新闻界》,第3期,第129-154页。 Mette Halskov Hansen*, Hongtao LI* & Rune Svarverud (2018).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erpreting the Chinese past, projecting the global futur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53, pp.195-203. 李红涛(2018):《塔克曼到底在说什么?经典迻译的语境与<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国际新闻界》,第5期,第22-44页。 Hongtao Li & Rune Svarverud (2018). When London hit the headlines: Historical analogy and Chinese media discourse on air pollu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4, pp. 357-376. Chin-Chuan Lee & Hongtao Li (2018). ‘Media events’: First quarter of a century and the next, Media, Culture & Society, Special Section: Media Events, 40 (1): 127-130. 李红涛、黄顺铭(2017):《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页5-26. Hongtao Li (2016). “The Days When Ideals Shined”: Journalistic Nostalgia and the Myth of Golden Age in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1 (4): 452-470. 李红涛(2016):《“点燃理想的日子”:新闻界怀旧中的“黄金时代”神话》,《国际新闻界》,第5期,页6-30。 李红涛、黄顺铭(2015):《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国际新闻界》,第12期,页6-25。 李红涛、黄顺铭(2015):《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新闻记者》,第7期,页36-45。 黄顺铭、李红涛(2015):《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页5-23。 Hongtao LI and Chin-Chuan Lee (2014). Guanxi Networks and the Gatekeeping Practices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leading article), 7: 4, 355-372. 李红涛、黄顺铭(2014):《“谋道亦谋食”:<南方传媒研究>与实践性新闻专业主义》,《当代传播》,第4期,页16-19、28。 李红涛(2014):《已结束的“战争”、走不出的“迷宫”:“SARS十年”纪念报道中的隐喻运用与媒体记忆》,《新闻记者》,第4期,页84-93。 李红涛、黄顺铭(2014):《“耻化”叙事与文化创伤的建构:<人民日报>南京大屠杀纪念文章(1949-2012)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页37-5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