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丽荣

个人简介

1990-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专业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4-1997年任职中国新闻社记者;1997-2003年在德国波恩大学学习社会学、西方艺术史和计算机专业(本硕连读),获得三专业文科硕士学位(Magistra Artium);2003-2007年在德国波恩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学习,师从政治学家Erich Weede教授,获得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 现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欧洲学会理事。德国波恩欧洲一体化研究中心(ZEI)访问学者(2009),法国巴黎欧盟战略安全研究所(EUISS)访问学者(2010),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2013),德国外交政策协会(DGAP)访问学者(2016)。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欧关系、德国研究、欧洲社会的发展与演变等,擅长运用经济计量学等社会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现象进行经验研究与比较分析。著有《经济自由与增长》(德文)、《世界军备的文化与安全因素》(德文)、《社会化的困境——中欧非三边关系》(英文)、《美狄亚的愤怒——对欧洲政治、社会与艺术的沉思》(中文)、《被危机绑架的欧洲梦》(中文)等;译有《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自然不可改良》、《阳光经济》等。

研究领域

中欧关系、德国研究、国际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欧洲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刘丽荣,《被危机绑架的欧洲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序言) Lirong Liu, The EU and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 the dilemma of socialisation. Paris: EUISS, 2011(《社会化的困境》,巴黎:欧盟战略安全研究所,2011年)(被引情况) 刘丽荣、黄凤祝,《美狄亚的愤怒——对欧洲政治、社会与艺术的沉思》,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 Lirong Liu, Wirtschaftliche Freiheit und Wachstum – Eine international vergleichende Studie. Berlin: LIT, 2007(《经济自由与增长》,柏林:LIT出版社,2007年)(被引情况) Lirong Liu, Sicherheitspolitische und soziokulturelle Determinanten der Verteidigungsanstrengungen. Bonn: Engelhardt-Ng, 2007(《世界军备的文化与安全因素》,波恩:Engelhardt-Ng出版社,2007年) 译著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Kunst-Epochen / 20. Jahrhundert I)(原著:Susanna Partsch),刘丽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译后记) 《解读凯尔泰斯》(über Kertesz – Lesen und Verstehen)(原著:Imre Kertesz),第二译者,香港:明报出版社,2002年 《阳光经济》(Solare Weltwirtschaft)(原著:Hermann Scheer),第二译者,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自然不可改良》(Wir k?nnen die Natur nicht verbessern)(原著:Jose Lutzenberger),第二译者,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论文 Interests and relations with CEE countries - Perspective China, in: Heinrich Kreft and Hardy Ostry (eds.): Geopolitic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Bruxelles: Konrad-Adenauer-Stiftung / Andrássy University Budapest, 2023, pp. 58-64; “中国对欧经济外交:目标、问题与对策”,《复旦国际关系评论》(CSSCI)第20辑,2017年11月,第152-172页;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合作对接点分析”,《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战略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第32-40页; “失落的内涵——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困境”,《艺术工作》2016年第5期,第4-6页;《新华文摘》2017年第2期论点摘编,第166-167页;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合作对接点分析”,《世界经济调研》2016年第13期,2016年3月31日,第1-9页; “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对接发展的机遇与障碍”,《复旦国际关系评论》(CSSCI)第16辑,2015年11月,第220-234页; “难民危机考验欧洲团结”,POLITIKA Annual Journal 2015, December 2015, pp. 26-29; “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动因与影响”,新加坡《怡和世纪》,No.26,2015年6月,第64-67页; “默克尔第三任期的对华政策与中德关系的新动向”,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第200-216页; “德国对华政策的特殊性及其对欧盟对华政策的影响”,《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欧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第16-28页;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European Union: What would a “Brexit” mean for the EU and other States around the World? – The Chinese View, Edited by Almut M?ller and Tim Oliver, DGAP-Analyse, September 2014, No. 16, pp. 35-38; The EU and China: Normative and Consultative Foreign Policy in Africa, in: Ng Hong Chiok and Anne Engelhardt (eds.), Ost-West-Review, Bonn: Engelhardt-Ng Verlag, 2014, pp. 150-177; Britain Outside Europe? The Chinese View. China would lose its European free-market ally, in: Almut M?ller and Tim Oliver (eds.): Britain Outside Europe? Views on the future of the UK and EU, from Europe and beyond, IP Journal, February 2014; “未来十年的中欧关系——中国欧洲学会第九届年会综述”,《欧洲研究》(CSSCI)2013年第6期; “德国对华政策的特殊性及其对欧盟对华政策的影响”,《德国研究》(CSSCI)2013年第3期;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U Policy: from Mao’s intermediate zone to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based on non-shared values”, 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History, Vol.18(1), June 2012, pp.11-24; “金融危机与欧洲央行的对策研究”,《同济大学学报》(CSSCI)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7期; “欧洲对外政策理念溯源与变迁”,《德国研究》(CSSCI)2010年第2期; “弗洛伊德与达·芬奇”,《时代变革中的美术》,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 “金融危机与欧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欧盟与中欧关系——中国欧洲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欧洲学会,2010年5月; “欧盟对非洲的危机干预政策研究”,《德国研究》(CSSCI)200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年第4期; “德国一体化困境中的原教旨主义与伊斯兰文化”,《同济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6期; “入世禁欲、资本主义精神与梅毒”,《读书》(CSSCI)2009年第11期; “欧洲女性主义艺术探源”,《法兰西思想评论》第四卷,2009年11月; “与伦勃朗的色彩对话——脱去情节的抽象绘画”,《美苑》2009年第5期; “阿特米西亚的愤怒”,《美苑》2009年第4期; “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当代艺术(二)”,《美苑》2009年第2期; “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当代艺术(一)”,《美苑》2009年第1期; “艺术、感知与恋母情结的形而上学”,《美苑》2008年第6期; “论辨证美学与艺术的敏感性”,《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CSSCI)第11辑,2008年; “《精神现象学》自由与意识的辩证进程”,《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07年第5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