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包存宽

个人简介

教育简历 1997-2000,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博士 1994-1997,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 1990-1994,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大学 工作简历 2012,11-至今,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09.12-2012.1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3.07-2009.1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2.07-2003.0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0.07-2002.0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荣誉与奖励 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2018年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中心目中的好导师 2018年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排名第6) 2016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核心理论、关键方法与管理机制研究) 200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体系及实施框架,排名第一) 同济大学2006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一体,构建生态环境调查教学实践平台,排名第四) 入选2004年度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2001年度“中国资源与环境博士后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研究领域

战略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分析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专著: 国际期刊: 中文期刊: 包存宽.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探源与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7 包存宽.当代中国生态发展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2 包存宽,王金南,罗宏,刘涛.政策可持续发展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尚金城(主编),包存宽,赵彦伟(副主编).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 尚金城(主编),黄国和,包存宽,郭怀成(副主编).城市环境规划(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 包存宽,陆雍森,尚金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 尚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代表性论文 中文期刊: 徐千淇,徐鹏,包存宽.论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环评与“双评价”的整合——基于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双评价”指南的制度文本分析.环境保护.2021,49(3,4):82-88 王珏,包存宽.面向规划体制改革的规划环评升级.环境保护.2019,47(22):16-20(封面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收录) 席悦,包存宽.基于“自觉——响应”的城乡规划环评创新路径研究.城乡规划.2019(2):70-81,95 包存宽.以生态文明给发展立规矩.城乡规划.2019(2):114-115 包存宽,王金南.面向生态文明的中国环境管理学:历史使命与学术话语.中国环境管理:2019,(1):5-10(封面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收录) 包存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城乡规划.2018(5):6-13 杜焱强,何佳,包存宽. 建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适应性规划模式.上海城市规划.2018,3:8-12 包存宽,许艺嘉,王珏.关于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的思考.环境保护,2018,46(9):7-1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收录)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8(3):133-137 包存宽,汪涛,王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水平、进步、差距”的视角.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175-180 郑欣璐,李志林,王珏,何佳,包存宽.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评析——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环境保护,2017,45(19):20-25(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收录) 陈和平,包存宽.广西碳减排潜力及低碳发展策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3):861-868 杜焱强,何佳,包存宽. 基于文献计量的环境治理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6(3):280-289 潘茂华,陈丹莹, 包存宽.基于城市规划不同模式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城乡规划,2017,(1):89-96 李月寒,包存宽.升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响应规划制度改革——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6,8(5):70-74.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苏时鹏.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以欠发达地区J村养殖污染为个案. 公共管理学报. 2016,13(4):101-112 包存宽,刘瀚斌,冯庆.战略环评智库的建设思路探究.环境保护,2016,44(12):25-29 王珏,包存宽. “十三五”环保应关注什么?——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思考.科技导报.2016,34(4):66-69 赵海君, 包存宽,马蔚纯, 王金南,许开鹏,葛察忠.基于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评融合”路径初探. 中国环境管理,2016(1):61-67(封面文章) 李月寒,何佳.包存宽.我国现行空间规划的职责交叉与亟待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分析. 上海城市管理,2016,1:10-14 刘瀚斌,卜小芮,包存宽.“三元辩证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环评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2015,9:34-36 张骁杰; 包存宽.基于分析协商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初探——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例.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4(4):398-415 周芳; 包存宽; 牛冬杰; 王娟. 基于行政层级构建“橄榄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 中国环境管理,2015(4):28-33 包存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应着力回归环评本质. 中国环境管理,2015(3): 33-39(封面文章) 王顺,包存宽.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决策的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参与兴趣、介入时机和行动尺度的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5,7:76-81 包存宽.基于生态文明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SEA2.0)设计研究.环境保护,2015,43(10):17-23(封面文章) 包存宽,王金南.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规划理论架构.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3):75-84 包存宽,周 芳,曾广庆.规划环评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环境保护.2014,42(9):18-22 包存宽,何佳,陆雍森.生态建设亟待战略环评升级.中国改革.2013,12:88-92 何璇,毛惠萍,牛冬杰,包存宽(通讯作者). 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和关系辨析.应用生态学报.2013,23(8):2360-2368 包存宽.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源头化解社会矛盾.现代城市研究.2013,2:36-39 包存宽,林健枝,陈永勤,李天威.可持续性导向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实施有效性的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3(2):23-31 毛惠萍,何璇,何佳,牛冬杰,包存宽(通讯作者). 生态示范创建回顾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探.应用生态学报.2013,23(4):1177-1182 报纸与新媒体 包存宽.如何破解全球气候治理之困.环球时报.2021-04-28 包存宽,姜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光明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gmw.cn/2021-03/17/content_34694895.htm 郭茹,包存宽.科学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根本性好转.光明网理论频道【实践新论】:https://theory.gmw.cn/2021-01/22/content_34563904.htm 田丰,包存宽.充分利用规划力量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环境报(3版头条).2021-01-14 徐千淇,徐鹏,包存宽,赵永革.协同开展“双评价”和规划环评,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国环境报.2020-12-07 田丰,包存宽.怎样确定好远景目标.解放日报.2020-8-18 包存宽.绘制“蓝图”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放日报.2020-07-16 徐可,包存宽.促使环评回归本质就要追责精准.中国环境报.2020-07-10 包存宽.让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温暖亮色.解放日报(思想周刊/观点).2020-07-07 包存宽.生态文明新时代环境规划的使命与担当.中国环境报.2020-06-04(3版头条),《学习强国》转载 田丰,包存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全面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3-14 包存宽,田丰.杜绝“纸上谈兵”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解放日报.2020-02-25 姜婷,包存宽.如何将精准防控落到实处.环球时报.2020-02-24 包存宽,王珏.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与风险防范一体化.文汇报.2019-06-17(04版)《学习强国》转载 包存宽,王丽萍.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牢固树立环保四个自信. 中国环境报. 2017-10-19 包存宽,王丽萍. 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新风尚. 文汇报. 2017-10-02 黄宝莹,杜焱强,包存宽. 厘清生态保护补偿五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19 李月寒,包存宽. “城市病”该怎么治.解放日报. 2016-01-26.《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6,9:118 卜小芮,包存宽.读懂调侃雾霾背后的民意.解放日报.2015-11-11 卜小芮,包存宽.让空气质量迈向“常态蓝”.社会科学报. 2015-10-08 刘瀚斌,包存宽.“闻化工色变”更让人心痛.环球时报.2015-08-14 包存宽. 推进生态文明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中国环境报. 2015-05-22 包存宽.环评,怎一个乱字了得.环球时报.2015-02-12 包存宽.环保制度开始“二次启蒙”.环球时报.2014-12-01 包存宽.从“APEC蓝”快步走到“常态蓝”.环球时报.2014-11-13 包存宽.谁的人格能保证沙漠环境呢.环球时报.2014-09-10 包存宽.把握生态文明下政绩考核“四要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11,B02版(http://www.cssn.cn/zhx/zx_tpxw/201404/t20140411_1063947.shtml) 包存宽.让高污染产业感受凄冷寒风. 环球时报2014,3,13 包存宽.环保离不开全方位“启蒙”.环球时报. 2014-01-14 包存宽,徐曼.生态考核应避免“测不准”. 环球时报.2013-08-09 包存宽.环评屡造假,板子该打谁. 环球时报. 2013-04-22 英文期刊 Xinyue Yao,Jia He,Cunkuan Bao. Public participation modes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s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participation extent and conflict leve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Volume 84, September 2020.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0.106400 HE Jia, SUN Sun, BAO Cunkuan, et al. Experts’ perspective of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SSCI和EI收录), 31(2011): 587-592 Jia HE, Cun-Kuan BAO, Ting-Fei SHU, Xiao-Xue YUN, Dahe JIANG, Lex BROWN. Framework for integration of urban planning,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SSCI和EI收录), 31(2011): 549-560 Yinglie ZHOU, Cunkuan BAO. Hierarchica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improve Policy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ased on policy layer research.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 2010,4(1):82-90 Cun-Kuan BAO, Ying-Wei GAO, Ying-Lie Zhou, Li Ou-Yang, He Huang, Dahe Jiang, A.L. Brown. Designing a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s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EI收录), 2009,11(4):451-470 BAO Cunkuan, LU Yongshen, and SHANG Jincheng. Framework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for implementing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Chin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4, 24(1):27–46. (SSCI和EI收录) BAO Cunkuan, LU Yongshen, and SHANG Jincheng.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s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in China. Int. J.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2004,21(1):64–79.(SCI、EI收录)

学术兼职

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筹)主任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部-教育部-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管理与环境整治研究所所长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重大研究专项首席专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第六届理事会)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理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分会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委员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环境管理》编委 《生态环境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编委 《城乡规划》编委、生态与环境专栏主持人 《四川环境》编委 《中国环境报》特约评论员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2017年起)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