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现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曾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1991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武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5年在武汉大学(包括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系)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00年5月晋升副教授,2003年9月晋升教授,2004年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3月人才引进至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工作。
2015年获评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09年获评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4年获武汉市“晨光计划”资助。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
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ACM会员。主讲教育部-IBM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同济大学师德师风教师奖、特等奖教金、优秀导师春风化雨奖等。
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和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等30余项。已发表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要在IEEE/ACM Trans.(TKDE、TCBB、TSC、TGRS、TITB)、NCR、Bioinformatics、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Magazine、Scientific Reports、Knowledge-based Systems、PRE、EPJB、EPL、Physica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Computer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Information System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高技术通讯》等国际期刊、国内核心以上期刊以及AAAI、VLDB、ICDE、SIGIR、RECOMB、BIBM、APBC、GIW、DASFAA、ACM-GIS、PAKDD、WAIM、ICADL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收录百余篇;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编辑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大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主要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模型、存储、索引、查询、集成、压缩、信息服务、数据挖掘方法、智能分析算法、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方法等,及大数据平台、云计算、GIS等技术,并面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海洋大数据、医学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空间数据工程等应用领域与其他相关交叉学科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系统开发等;
(2)生物信息学和精准医疗方面:主要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及相互作用预测、核小体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能量热点预测、组蛋白修饰、增强子、启动子预测、微阵列数据分析、代谢网络分析、microRNA-mRNA相互作用预测、遗传与疾病、药物靶点与联合用药分析等,及生物信息数据库、精准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脑功能影像分析等;
(3)复杂网络与博弈方面:针对社交网络等复杂网络研究网络建模、随机游走、网络动力学、博弈、链路预测等,并在社交网络、流言/疾病传播、分子聚合物网络、智能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