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海龙

个人简介

教育简历 1994.09-1999.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99.09-2002.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2002.09-2005.07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专业履历 2013.7-至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0.10-至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0.12-2011.12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2007.7-2010.1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2005. 9-2007.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 会员、学术通讯责任编辑 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 国际会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 会员 获奖荣誉 2012,担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大会(IFLA-APRC,上海)遗产分会场主持人和学生设计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获设计营竞赛一等奖 2010,以论文《构建中国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优秀论文评奖”佳作奖 2006,参与指导研究生毕业设计“从排水沟渠到绿色通道”获美国景观师协会学生竞赛奖 2005,“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Urban Growth Pattern based o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获美国景观师协会2005年规划分析荣誉奖(Award of Honor in Analysis and Planning) 2002,青海互助民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陕西省规划设计三等奖) 2002, 陕西安康市总体城市设计(陕西省规划设计二等奖) 国际交流 2011.10,美国圣地亚哥,2011美国景观师协会年会(ASLA)年会 2008.5,法国格勒诺布尔,2008欧洲山地旅游发展大会 2007.6,荷兰瓦赫宁根,第7届国际景观生态大会(IALE),作为国际景观生态会员,发表论文并演讲 2006.10,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第43届国际景观师联盟大会(IFLA)暨2006美国景观师协会年会(ASLA);2006年起成为美国景观师协会国际会员 2003.10,日本大阪,第六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研究领域

研究生景观水文课程教学与规划设计研究 研究生区域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区域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与体系规划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文章 刘海龙,当代多元生态观下的景观实践,建筑学报,2010.4:90-94. 刘海龙,基于过程视角的城市地区生物保护规划—— 以浙江台州为例,生态学杂志, 2010,29(1):8-15. 刘海龙,连接与合作:生态网络规划的欧洲及荷兰经验,中国园林,2009(9):31-35. 刘海龙,杨锐,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的思考,中国园林,2009(1):24-28. 刘海龙,文化遗产的“突围”——德国科隆大教堂周边文化环境的保护与步行区的营造,国际城市规划,2009,24(5):100-105. 刘海龙,潘运伟,我国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与保护网络的构建,自然资源学报,2009,9(25):1480-1488. 刘海龙,中荷两处大尺度军事遗产体系的分析与比较,南方建筑,2009(4),84-88. 胡一可,刘海龙,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内涵探讨,中国园林,2009:64-68. 刘海龙,台州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思考,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2008,2:94-103. 刘海龙,评《景观都市主义文集》,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2008,3:206-209. 刘海龙,俞孔坚,詹雪梅等,遵循自然过程的河流防洪规划——以浙江台州永宁江为例,城市环境设计,2008,4(25):29-33. Steiner F.著,刘海龙译,未雨绸缪:可持续的灾害恢复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8,4(23):86-92. 刘海龙,作为空间规划工具的生态网络导则,中国勘察设计,2007(12):42-43. 刘海龙,美国LA专业评估体系概述及对国内的借鉴,中国园林,2007,23(2):66-70. 邬东璠,杨锐,刘海龙,水城明尼阿波利斯的公园体系,中国园林,2007,23(3):24-30.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韩西丽,反规划之台州案例,建筑与文化,2007,1(35):20-23. 刘海龙,李迪华,黄刚,峡谷地貌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以怒江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21-30. 朱强,刘海龙,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城市问题,2006,133(5):11-16.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城市问题,2005,3:67-72 刘海龙,孙立,日本国营公园的主题及其启示—以明石海峡公园为例,新建筑,2005,6:81-85. 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城市规划,2005,29(9):70-75 俞孔坚,李伟,李迪华, 李春波, 黄 刚, 刘海龙,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5,24(1):69-76. 俞孔坚,黄刚,李迪华,刘海龙,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5,157(3):76-81. 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生态学报,2004,24(2):323-329. Pauda M.著,刘海龙译,以美国景观设计市场化经营为鉴,审视中国的发展,中国园林,2004,2:30-33. 会议论文 刘海龙,构建中国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75-78. 刘海龙,从当代多元“生态”视角反观风景园林的生态基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9-97. LIU Hailong,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IALE World Congress2007,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ALE LIU Hailong,LI Dihua, HUANG Gang,Landscape impacts of multilevel hydroelectric construction in the Nujiang River Valley and the ecotourism strategy for local development, IFoU 200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odernization and Regionalism-Reinventing the Urban Identity,Proceedings VolumⅠ,523-531,2006 刘海龙,黄刚,景观破碎化条件下风景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以北京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为例,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文集,2005,143-155. LIU Hailong,A key method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urban fringe: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stelands—a case study of Shihuadong National Park of Beijing,Journal of the Japanese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ctober 2003,179-184 著作出版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著,反规划途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海龙;杨冬冬;劼赫男;赵婷婷等译,当代基础设施景观(the Landscape of Contemporary Infrastructure),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刘海龙;刘东云;孙璐译,《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刘海龙;贾丽奇;赵智聪;庄优波;邬东璠译,《城市与自然过程》(C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刘海龙;郭凌云等译,《城市设计手册》(Time-Saver Standard for Urban Design),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丁红霞;刘玉杰;刘海龙译,《热带庭园设计》(Tropical Garden Design),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