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14-2018,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
2003-2019,伦敦大学学院(UCL),哲学博士
1999-200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1994-1999,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7-202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规院雄安研究院总架构师
2015-2017,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副总建筑师、规划设计所副所长
2013-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副研究员
2011-2012,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 (Space Syntax Limited, UCL),研究员(Research Consultant)、总监(Associate)
2010-2011,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 UCL),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7-2010,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院 (The Bartlett, UCL),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istant)
2006-2007,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有限公司(Space Syntax Limited, UCL),项目咨询员(Project Consultant)以及荣誉助理研究员(Honorary Research Assistant)
2002-2003,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学术兼职
中国工程院Engineering期刊 土水建青年编委(2022-)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 顾问专家(2022-)
Urban Data,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 编委(202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 委员(2021-)
住建部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监测专家组 专家(2021-)
住建部新型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专家组 专家(2021-)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委会 委员(2021-)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分会 委员(2019-)
住建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 专家(2019-)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 常务理事(2019-)
Art & Design Review期刊 编委(2018-)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委员会 委员(2018-)
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 委员(2018-)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 理事(2018-)
清华大学《城市设计》 副主编(2015-)
荣誉及获奖
2021,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202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城市设计三等奖
2021,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人文建筑单项奖二等奖
2020,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9,北京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优秀项目
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跨学科科研奖
2010,UCL优秀创新员工,获英国商业—能源—工业部采访
2009,“伦敦城市分区电子模拟图”入选UCL科技图片展览
2009,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
2006,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2005,英国查尔斯王子建成环境基金住区构成奖学金
2003, 2004, 2005,英国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及UCL研究生奖学金
2000,清华大学倪天增奖学金
1999,第三届法国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第二名
1999,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
1997,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研究领域
空间句法、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化空间规划设计、数字孪生城市、城市设计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徐全胜,韩慧卿,郑实,[英]彼得·毕肖普,[英]艾伦·佩恩,张冰雪,杨滔. 2022. 北京伦敦都市与建设对比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利锋,王广斌,杨滔,张连平,刘济瑀.2021.雄安新区全周期智能城市规划建设平台创新和实践[M]. 同济大学出版社.
杨滔. 2021. 空间设计:空间句法的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段进, 杨滔, 盛强, 王浩锋, 戴晓玲, 2020. 空间句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十三五教材).
杨滔. 2019. 空间的价值:多尺度的空间句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Yang, T. 2017. The Fuzzy Boundary: The Spatial Definition of Urban Areas[M].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冯奎,卡兹纳夫,郑明媚,刘悦,闫学东,杨滔. 2017 中欧智慧城市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译著
比尔·希利尔, 朱利安妮·汉森(著). 杨滔, 封晨, 盛强, 王浩锋等(译). 2019. 空间的社会逻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比尔·希利尔(著). 杨滔, 张佶, 王晓京(译). 2008. 空间是机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卡莱尔·杰克布森, 丹尼尔·艾尔西(著). 杨滔, 林东标, 祈嫒, 林思思(译).2018. 拼图城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节
杨滔. 2022.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编). In: 于静等. 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杨滔. 2021. CIM支撑技术(编). In: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2021. CIM应用与发展[M]. 中国电力出版社.
杨滔. 2020. 城市(下篇). In: 朱小地等. 2020.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北京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杨滔. 2018. 省级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应对. In: 刘士林. 2018. 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7[M].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滔. 2018. 未来特色小镇的空间形态设想. In: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8. 2018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M]. 中国发展出版社.
杨滔. 2011. 北京街头零散商摊空间. In: 朱文一. 2011.微观北京[M]. 清华大学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杨保军,杨滔,冯振华,周芹,何倩.数字规划平台:服务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模式[J].城市规划,2022,46(09):7-12.
杨滔,单峰.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建构[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10):8-13.
黄奇晴,杨滔,沈尧.英国中部城市的规划类型与联动机制——以伯明翰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22,37(05):24-36.
杨滔.未来空间营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与空间句法[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04):41-49.
杨滔,李晶,张月朋,王维,田颖.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顶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苏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7):24-29.
杨滔,罗维祯,林旭辉,邓成汝.人工演进的元城市系统:城市空间形态的一种智能生成[J].上海城市规划,2022(03):14-22.
杨滔,李晶,李梦垚,刘佩奇.基于场景迭代的城市信息模型(CIM)[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5):39-45.
田颖,杨滔,党安荣.城市信息模型的支撑技术体系解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38(03):50-57.
于静,杨滔.城市动态运行骨架——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06):8-13.
李梦垚,王维,华沅,杨滔.基于空间与技术应用场景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3):59-63.
吴志强,王坚,李德仁,丁烈云,党安荣,甄峰,杨滔,刘合林,杨俊宴,龙瀛,牛强,赵渺希,潘海啸,王德,汪光焘.智慧城市热潮下的“冷”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2(02):1-11.
黄沣爵,杨滔.珠三角城市空间联系及社会网络——基于“流空间”的分析[J].热带地理,2022,42(03).
杨滔,秦凌,黄奇晴,李梦垚,王维.城市智慧空间的设计与建构[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1):17-22.
秦潇雨,杨滔. 智能城市的新型操作平台展望——基于多层场景学习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J]. 人工智能, 2021, 05: 16-26.
杨滔,胡文娜,秦潇雨,林旭辉. 通感城市:数字孪生场所营造[J]. 住区,2021(4):120-124.
鲍巧玲,杨滔,黄奇晴,刘颖. 数字孪生城市导向下的智慧规建管规则体系构建——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8):50-55.
杨滔,罗维祯,林旭辉,邓成汝. 城市空间设计的数字化创新方法探讨[J]. 城市设计.2021 (4): 18-23.
杨滔,杨保军,刘畅,张晔珵. 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原型的初步设想[J]. 北京规划建设,2021(4):95-99.
杨滔, 杨保军, 鲍巧玲, 张晔珵, 罗维祯.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信息模型(CIM)思辨——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项目为例[J]. 城乡建设. 2021(02): 34-37.
李晶,杨滔. 浅述BIM+CIM技术在工程项目审批中的应用:以雄安实践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5):172-176.
杨滔,张晔珵,秦潇雨.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城市数字领土”[J]. 北京规划建设,2020,195(6):75-78.
秦潇雨,杨滔.方寸之间的无限空间——通感城市[J]. 城市设计, 2020, 28(2): 15-24.
杨滔.基于多尺度句法的空间形态设计[J]. 城市规划通讯. 2020(6): 15-16
黄沣爵, 杨滔, 张晔珵.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热点及趋势(2010—2019年)——基于CiteSpace 的图谱量化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2): 46-56.
杨滔.城市几何设计:空间句法的阐释[J]. 城市设计. 2019(4): 42-51.
杨滔.未来智慧城市的空间设计[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9): 8-11.
简·万普勒, 杨滔.北京公共空间系统设计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9(3): 116-140.
杨滔.街道密度抑或空间关联影响城市空间分区[J]. 城市设计. 2019(2): 38-47.
万博, 杨滔. 基于空间组构的北京学区空间形态特征浅析[C].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9:181-188.
杨滔. 城市空间网络的非连续性[J]. 城市设计. 2019(1):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