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玲,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表演系副主任,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等各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权威2篇(同为CSSCI/北核,且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核心3篇。作为博士毕业生,曾获台湾世新大学“杰出表现奖”。专于口语传播、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以及微影像创作与全媒体实务。
指导硕士研究方向
微影像创作
任教课程
本科:传播学、口语传播、即兴口语表达、公共关系、跨文化交流
研究生:《口语传播》
教育背景
2015.9-2020.7(台湾)世新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专业(口语传播) 博士
2005.9-2007.7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广播电视) 硕士
1998.9-2002.7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
工作履历
2019.08-至今,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表演系副主任
2016.08-2019.08,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时尚学院专任教师
2007.08-2016.08,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专任教师
主要艺术实践
1.2006年曾担任湖北电视台都市频道《非常关注》栏目的兼职编导,制作了多期电视节目,其中《代孕》获本台专题类节目收视率第一。
2.2007年曾任湖北日报实习记者,采写《“香火”岂能挪作他用 归元寺2300万元公款完璧归赵》《女法官十年助百人》等稿件30余篇。
承担项目
1.主持2021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名称:融合发展背景下闽台短视频产业的价值共创策略研究;
2.主持福建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名称:新形势下闽台短视频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3. 主持2020厦门理工学院高校高层次引进(培养)人才项目《公共危机中科学传播话语建构与扩散机制研究》(YSK2007R),在研。
4. 主持2019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大学生电子游戏中的自我体验——基于ESM方法的个案研究》(JAS19325),在研。
5.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厦门市会展经济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2010年至2014年(JBS10180),已结题。
6. 参与2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19ZDA189)年至今。
7. 参与2011厦门市重大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厦社科院[2011]46号)之服饰部分调研和撰写,已结题。
获奖情况
1.2020年6月作为应届毕业生,获(台湾)世新大学“杰出表现奖”
2.2019年指导学生微电影作品获厦门理工学院优秀毕业设计
3.2011年获厦门理工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4. 2010级广告模特专业学生获“全国‘坦洋’红茶茶艺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电子游戏中的自我——基于ESM方法的个案分析”,《自然辨证法通讯》,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8-2019),2020(1):89-93。该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B2《科学技术哲学》2020年第03期全文转载。
2.“从传统地图到数字地图——技术现象学视角下的媒介演化”,《自然辨证法通讯》,第二作者,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7-2018),2019(2):89-94。
3.“Prisms of Pathos: Environmental Memes as a Public Rhetorical Strategy in the Example of Haze-Related Duanzi in China”,8th annual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SEE2020],国际会议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CPCI检索论文。
4.“电视卡通节目中家庭视野的幻想主题分析”,《东南传播》,唯一作者,2018:112-114。
5.“IM人机互动网络的形塑与沟通形式”,《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唯一作者,2017(12):68-74。
6.“全媒体战略合作下的厦门会展经济报道”,《东南传播》,2014(12):114-115。
7.“文化视角下的会展经济报道——谈谈媒体对“厦门9·8投洽会”的报道”,《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唯一作者,2010(3):88-90。
8.“试论国内体育纸媒风险复合治理”,《北方传媒研究》,2007(2)。
9.“专业体育纸媒:困境中寻求发展”,《新闻天地》,2006(11)。
10.“论当代电视文化的性征动向”,《东南传播》,2006(12):53-54。
11.“两岸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育再思考——以STS的观点”,2017科学传播国际研讨会,2018.1.20于台湾台北。
12.“两岸高校培养科学传播人才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2017科学传播国际研讨会,2016.10.14于台湾台北。
13.“成年亲子远距沟通初探:媒介、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在台「陆生」为考察对象”,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2016.10.16于中国南京。
14.Liu, L., & Yu, C. (2022, May). Hypermemetic Logic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Memes Modelling Considering Chinese Haze Duanzi as Sample. In 2022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ontrol Systems (ICICCS) (pp. 525-532). IEEE. ( EI检索论文).
15.互联网模因的流通机制,《传媒》,CN11-4574/G2,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2(03):94-96. (唯一作者,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