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景军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0年-1994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人类学系(社会人类学方向),获博士学位 1985年-1987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区域研究专业(东亚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 1977年-198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提前两学期离校公派夏威夷大学进修),获本科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至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2001年,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后获终身教职 1988年-1990年,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2年-1986年,中国日报社,国内新闻部记者、评论部编辑、国内新闻部副主任 主要奖励 2003年入选华夏英才基金出版资助计划;2007年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外事工作先进个人表彰;2014年聘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与其他四名同事以全球健康教学项目成果获清华大学教学集体一等奖

研究领域

社会学南部理论 医学社会学 应用人类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文集 1996年—The Temple of Memori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专著)。 2000年—Feeding China’s Little Emperor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文集唯一编辑)。 2010年—HIV in China,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文集第一编辑)。 2011年—Deep China: The Moral Life of the Pers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联合编辑)。 2013年—《神堂记忆》,福建教育出版社(本人英文专著中译本)。 2017年—《喂养中国小皇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人主编英文文集中译本)。 2019年—《公民健康与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个人专著)。 期刊文章&文集章节 寺院养老:人间佛教从慈善走向公益之路,《思想战线》,2018年,第3期,第22-34页(第一作者)。 同性恋防艾组织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及其意义: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6-30页(第一作者)。 现代预防医学在乡土中国的实践源头和本土化过程:定县实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7期,第1-6页。 I love him all my life:love, duty, and homosexuality in post-liberation China,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17 Oct 2018, doi.org/10.1080.1501514(第三作者)。 刻板印象与老年歧视:一项有关公益海报设计的研究,《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第71-77页(第一作者)。 福利多元主义的困境:中国养老机构面临的信任危机,《人口与发展》,2017年,第5期,第66-73页(第一作者)。 中国1996-2015年城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第10期,第1466-1468页(第二作者)。 民族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36-42页(第一作者)。. 太极资本:中医在泰国立法的启示,《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90-94页(第二作者)。 Picture me healthy: a pilot study using photovoice to explore health perceptions among migrant youth in Beijing, China (May May Leung, Jing Jun, Anna Tseng&Margaret Bentley),Global Health Promotion, 2017,24(3):5-13(影响因子1.179,第二作者)。 Under the Same Quilt: The Paradoxes of Sex between Men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2017, 64(1):61(影响因子1.4,第二作者)。 Stigma: An Ethnography of Mental Illness and HIV/AIDS in China,The China Journal, 2017(78)1: 171-173(影响因子2.250,书评作者)。 China's engagement with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health in Africa.Global Health Research & Policy,2017, 2(1):24(联合署名)。 Use of acupuncture in the USA: changes over a decade (2002-2012).Acupuncture in Medicine,2017, 35(3): acupmed -2016-011106(通讯作者)。 解开秘方之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72-181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唯一作者)。 走出国门的中医:以针灸近十年来在美国的发展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26-31页(第一作者)。 在医院的去世与在家中的去世:有关中国公民死亡地点的社会学辨析,《思想战线》,2016年,第2期,第14-18页(第一作者)。 医患关系对农村抗生素滥用的作用:以五个乡村诊所为例,《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6年,第3期,第45-53页(第一作者)。 由援助到共融:从抗击埃博拉看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变迁,《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9卷,第1期,第61-67页(第二作者)。 强家国安天下:人口问题治理的基本逻辑,《人口与发展》,2016年,第3期,第33-35页(第二作者)。 五十岁以上人群HIV流行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性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16年,第1期,第36-42页(通讯作者)。 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Meta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16年,第5期,第395-399页(通讯作者)。 The Impotence Epidemic:Men’s Medicine and Sexual Desire in Contemporary China,American Ethnologist,2016, 43(1):190-191(影响因子2.2,书评作者)。 Towards an Equitable Internship Programme at WHO,BMJ Global Health, Sept 25, 2016, Ashton Barnett-Vanes, Cheng Feng, Maziar Jamnejad, Jing Jun, doi:10.1136/bmjgh-2016-000088(影响因子2.7,联合署名)。 Gaps in the Continuum of HIV Care: Long Pretreatment Waiting Time between HIV Diagnosis a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itiation Leads to Poor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Outcomes,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doi:10.1155/2016/2648923(影响因子2.1,联合署名)。 特大型城市的健康风险:负面情绪与精神疾患,《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3期,第31-32页(唯一作者)。 互助养老: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思想战线》,2015年,第4期,第72-77页(第一作者)。 诉求与反省:北京地区流动儿童眼中的健康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63-70页(第一作者)。 人类学的社会相关性,刊于《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高丙中&龚浩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7-35页(第一作者)。 Risk Behaviors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in China,PLOS ONE,March 27, 2015(影响因子3.5,第一作者)。 Shifting Patterns of the HIV Epidemic in Southwest China,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2015, 29:6,(影响因子3.6,联合署名)。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mprove Condom Use and HIV Testing Uptake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in China,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2015, vol. 29, no. 8, pp. 454-460(影响因子3.5,联合署名)。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men’s Entry into the Sex Industry,Sexual Health, Early publication online, 3 August, 2015, tttp://dx.doi.org/10.1071/SH14009 (影响因子1.6,联合署名)。 遭遇公田悲剧的生命赠予:对血荒的新分析,《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8期,第46-55页(第一作者)。 医学人类学与四种社会理论之互动,《思想战线》,2014年,第2期,第7-15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第一作者)。 同性恋的出柜与家本位的纠结,《青年研究》,2014年,第8期,第79-9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第一作者)。 作为行动人类学的医学人类学,《思想战线》,2014年,第2期,第10页(唯一作者)。 建构主义视野下艾滋病(AIDS)的概念界定,《自然辩证法》, 2104年,第36卷,第6期,第58-64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转载(第三作者)。 女子戒毒劳教人员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改变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4年,第11期,第1324-1326页(联合署名)。 Effects of HIV Status Notification on Reducing the Risk of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in China,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4, 127(24):4177-4183(影响因子1.1,联合署名)。 中国7市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3年,第6期,第788-791页(第一作者)。 中国MSM(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传播的网络干预,《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年,第8期,第959-614页(联合署名)。 HIV Prevalence in China: Integration of Surveillance Data and a Systematic Review,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vol. 13, issue 11, pp. 955-963 (影响因子19.9,联合署名)。 Pattern of HIV Testing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hip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BMC Infectious Disease,16 November 2013, 2013(影响因子13.5,联合署名)。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HIV-Related Sexual Behaviours and Multiple Partnerships among Chinese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Living in a Rural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Sexual Health,11 October,2013,(影响因子1.45,联合署名)。 Prevalence of HIV and Syphilis among Long-distance Truck Drivers in China,Zhang X, Chow EPF, Wilson DP, Sun X, Zhao R, Zhang J, Jing J, Zhang 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17(1): 2-7(影响因子2.5,联合署名)。 Ability to Access Community-based Needle-Syringe Programs and Injecting Behaviors among Drug Users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Zhang L, Chen X, Zheng J, Zhao J, Jing J, Zhang J, Chow EPF, Wilson DP,Harm Reduction, 2013,10(1):1-6(影响因子1.5,通讯作者)。 生命赠与的未预结局,《清华医疗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年,第271-282页(唯一作者)。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第60-69页(第一作者)。 亲密的陌生人:中国三个城市的男同性恋交友格局,《开放时代》,2012年,第8期,第107-117页(第一作者)。 穿越成年礼的中国医学人类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34-41页;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唯一作者)。 Describing the Chinese HIV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s of Political Structures and Social Stigma,The Open AIDS Journal, 2012, 6:163-168(影响因子4.7,联合署名)。 HIV Disease Burden and Related Risk Behavior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Yuxi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0-2011,AIDS Behaviors, 9 September, 2012(影响因子3.5,联合署名)。 针对我国男同性恋(MSM)群体艾滋病传播的网络干预研究,《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2012年,第14-31页(联合署名)。 中国城市老人自杀问题分析,《人口研究》,2011年,第3期,第84-96页(第一作者)。 京沪青年女性在民国时期自杀问题,《青年研究》,2011年,第4期,第38-45页(第一作者)。 从市场化程度和人口流动性看艾滋病问题,《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6期,第93-98页(第二作者)。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97-113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第二作者)。 血荒背后:公共物品的滥用及其社会后果,《思想战线》,2011年,第5期,第1-5页;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第二作者)。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revalence is Increasing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011, 38(12): 1-13(影响因子2.6,联合署名)。 From Commodity of Death to Gift of Life, in Arthur Kleinman ed.,Deep China:The Moral Life of the Pers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pp. 78-105 (唯一作者)。 中国艾滋病研究中的民族与性别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28-34页(第一作者)。 农村妇女的迁移与中国自杀率的下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20-31页(第一作者)。 Building HIV Social Research Capacity (co-authored with Health Worth), in J. Jing and H. Worth ed.,HIV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Aspects of the Epidemic,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 2010, pp. 3-10(第一作者)。 An Overview of China’s HIV Epidemic (co-authored with Heather Worth, in J. Jing and H. Worth ed.,HIV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Aspects of the Epidemic,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 2010, pp. 11-42(第一作者)。 Drugs, HIV, and Chinese Youth, in J. Jing and H. Worth ed.,HIV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Aspects of the Epidemic,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 2010, pp. 67-100(唯一作者)。 中国青少年吸毒经历分析,《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第74-84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读》转载(唯一作者)。 认知与自觉:一个西北乡村的环境抗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第5-14页(唯一作者)。 LE PRIX DE L’AMITIÉ ENTRE JEUNES TOXICOMANES,La société chinoise vue par ses sociologues: Migrations, villes, classe moyenne, drogue, sida(Jean-Louis Rocca),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8, pp. 223-247(唯一作者)。 LA LOI DU TITANIC: ANALYSE DES RISQUES DU SIDA,La société chinoise vue par ses sociologues: Migrations, villes, classe moyenne, drogue, sida(Jean-Louis Rocca),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8, pp. 249-288(唯一作者)。 Resettle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he China Journal,2008, no. 60, pp. 187-199(影响因子0.85,书评作者)。 For 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American Ethnologist, 2008, vol.35, no. 3, pp. 3068-71(影响因子1.7,书评作者)。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AIDS in China,Lancet, 2007, vol. 370, no. 9604, pp. 1995-96(影响因子36.4,书评作者)。 State Comrades and an Elderly Woman's Suicide,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2007, 27(2):147-163(影响因子0.7,唯一作者)。 Leung, May May,MagaretBentley, JingJun,GuoYuhua. Body size perception among migrant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in Beijing, China.The FASEB Journal, 2007, 21(5):A312(影响因子5.498,第三作者). The Social Origin of AIDS Panic in China, in Joan Kaufman, Tony Saich, and Arthur Kleinman eds.,AIDS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Asia Center Publica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2006, pp. 152-169(唯一作者)。 Only Hope: Coming of Age under China’s One-Child policy,The China Journal,2006, 55:181-183(影响因子0.5,书评作者)。 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第123-150页(唯一作者)。 铁默斯预言:人血买卖与艾滋病的孪生关系,《开放时代》,2006年,第5期,第71-88页(唯一作者)。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第5-17页(唯一作者)。 中国艾滋病疫情监测状况,《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第6期,第446-448页(唯一作者)。 艾滋病与乡土中国,《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2期,第37-39页(唯一作者)。 Meal Rotation and Filial Piety, in Charlotte Ikels ed.,Filial Piety: Practice and Discourse in East As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53-62(唯一作者)。 Environmental Protests in Rural China, in Elizabeth Perry and Mark Selden eds.,Chinese Society: Change, Conflict and Resistance, London: Routledge, 2004, pp. 204-222(唯一作者)。 艾滋病与中国扶贫工作,靳薇主编《中国面对艾病》,北京: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225-241页(景军、唐丽霞、赵红心、陆羽)。 移民、媒体与一位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杀,《中国乡村研究》,商务书局,2004年,第2辑,第173-196页(唯一作者)。 Dams and Dreams, in Charles Stafford ed.,Living with Separation in China,London: Curson Press, 2003, pp. 113-129(唯一作者)。 Consuming Hong Kong,The China Journal,No. 50, July, 2003, pp. 177-179(书评作者)。 China and AIDS,Science, (with Joan Kaufman), June 28, 2002, vol. 296, pp. 23-26 (影响因子26.9,第二作者)。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Symbolic Capital, in Thomas A. Wilson ed.,On Sacred Ground:Culture, Society, Polit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 of Confuci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335-374(唯一作者)。 农村儿童养育中的文化权威问题,《清华社会学评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第1期,第38-56页(唯一作者)。 Male Ancestors and Female Deities: Finding Memories of Trauma in a Chinese Village, Michael Roth and Charles Salas eds.,Disturbing Remains: Memory, History, and Cri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s Angeles: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s, 2001, pp. 207-226 (唯一作者)。 Food, Nutrition, and Cultural Authority in a Gansu Village, Jun Jing ed.,Feeding China's Little Empero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134-159(唯一作者)。 社会转型与儿童食品,《清华社会学评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0年,第1期,第187-200页(唯一作者)。 Villages Dammed, Villages Repossessed: A Memorial Movement in Northwest China,American Ethnologist, 1999, vol. 26, no.2, pp. 324-343(影响因子1.7,唯一作者)。 Displacement, Resettlement, Rehabilitation, 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a Report,Thematic Review of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1999, pp.1-33(唯一作者)。 Cadres and Kin,The China Quarterly,1999, no. 166, pp. 1069-1070(影响因子0.7,书评作者)。 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西北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第5-22页(唯一作者)。 Population Resettlement: Past Lessons for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The China Journal, 1997, no. 38, pp. 65-92(影响因子1.1,唯一作者)。 Down to Earth,The China Journal,1997, no.37, pp. 198-200(影响因子1.1,书评作者)。 评林村的故事,《开发时代》,1997年,5期,第102-104页(书评作者)。 Gifts, Favors, and Banquets,American Ethnologist, 1996, vol. 23, no. 4, pp. 910-911(影响因子1.7,书评作者)。 The Rise of a Refugee God,American Ethnologist, 1995, vol. 22, no. 4, pp. 1043-1044 (影响因子1.4,书评作者)。 社会记忆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秋季刊,第41-51页(唯一作者)。 人罪至重,《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冬季刊,第178-190页(唯一作者)。 临夏的回族经商与民族经济,《西北少数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第89-97页(第一作者)。 社会学视野内的水库移民工程研究,《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年,第5期,第41-47页(唯一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