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8.09-1992.07 哈尔滨建筑大学 给水排水 博士
1986.09-1988.07 哈尔滨建筑大学 给水排水 硕士
1978.03-1982.01 吉林大学 分析化学 学士
工作履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08-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特聘教授
1994.11-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研究员
学术兼职
现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等职
2014年当选国际水协(IWA)杰出会士(Distinguished Fellow)
主要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部河网地区农村供排水一体化技术及应用”,2016.7-2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饮用水质复合污染过程与调控原理”,2013.1-201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污水处理厂排放微量污染物共暴露条件下的河流生态效应”,2015.1-2019.12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污水资源化能源化的工程科技发展与战略研究”,2015.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饮用水净化的膜组合工艺优化调控原理”,2012.1-2016.12
国家创新群体科学基金:“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2013.1-2015.12
国家863计划项目:“饮用水深度净化与地下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2012.1-2014.12
国家973项目:“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2007.5-2012.8
奖励与荣誉
2015年 中国优秀专利奖(排名第1)
2014年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2012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
2010年 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排名第1)
2009年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个人)
2006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排名第1)
2004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水质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1)饮用水安全保障。涉及饮用水水质的全过程风险控制问题,提出并特别关注“标准与效应协同控制”新理论和新工艺;(2)水质净化与能量转化。涉及水中污染物去除与产能同步的原理、方法、材料、反应器与应用问题,重点关注以电子转移为主要机制的污染物产能的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理论和方法。(3)水处理过程。涉及絮凝、吸附、膜分离、电化学等方法,提出并努力探索物理-化学耦合的微场构造及水处理颠覆性技术创新。(4)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涉及天然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复合污染及生态安全问题,提出并深入研究以物质流为主线的“生态通量”与过程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