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林卫斌

个人简介

林卫斌,男,福建安溪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政策、能源经济与政策,兼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发表SSCI、CSSCI期刊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网络型产业市场构造与规制——以电力行业为例》、《能源管理体制比较与研究》、《能源系统运行分析》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课题研究60余项,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2次获国家领导人批示、9次获省部级政府采纳。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京师英才一等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教育经历 本科:1999.09 - 2003.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硕博:2003.09 - 2008.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08.08 - 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副教授、教授(2017年7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2011.01 - 今,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执行主任 2015.12 - 今,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专家委员 China Economic Review、Applied Energy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研究领域

电力体制改革 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 能源管理与监管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

绿色经济、宏观经济、市场化改革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电力体制改革(网络型产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林卫斌著:《网络型产业市场构造与规制——以电力行业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林卫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路径与竞争策略”,《改革》(封面文章),2005(12)。该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路径与竞争策略”,《新华文摘》(封面文章)2006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王大树、林卫斌:“基础性产业的垄断与竞争问题”,《经济学动态》,2007(7)。 林卫斌、苏剑:“我国电力产业的重组模式及其局限性”,《改革》,2009(5)。 黄桂田、林卫斌(通讯作者):“垄断行业管制改革:国际经验的检讨与启示”,《学习与探索》,2009(9)。 林卫斌:“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网络型产业市场化的理论检讨与启示”,《学术交流》,2010(1)。 林卫斌、陈东、胡涛:“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经济机理与潜在风险——以电力行业为例”,《经济学家》,2010(11)。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林卫斌、李妙华、陈昌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逻辑与进展”,《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9)。 林卫斌、陈可馨,“电力体制改革能否降低电价”,《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林卫斌,“论电力市场竞争的不可能三角”,《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5)。 经济体制(政府与市场) 林卫斌、方敏著:《能源管理体制比较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 林卫斌、苏剑:“如何理解监管——基于新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经济学家》,2012(11)。 李晓西、胡必亮、林卫斌:“中国能源改革战略:‘两只手’协同作用”,《经济研究参考》,2013(7)。 林卫斌、方敏,“能源体制革命:概念与框架”,《学习与探索》,2016(3)。该文被《光明日报》2016年4月27日论点摘编,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12期论点摘编。 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该文为CNKI(中国知网)2016年收录文献被引排名第10名。 林卫斌、苏剑,“产业政策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1)。 制度、产业组织(委托代理、交易成本) 林卫斌、苏剑:“论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经济机理——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分析”,《学术月刊》,2010(11)。 曹和平、林卫斌:“薪酬性股票期权激励的有限有效性及改进权衡——兼论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管理人团队激励方式的决策”,《经济学动态》,2005(1)。 曹和平、林卫斌:“信用制度缺失与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建立”,《中国高等教育》,2004(5)。 章政、林卫斌:“制度创新与中国食物安全保障”,《农业经济问题》,2005(1)。 曹和平、林卫斌:“企业与市场关系新释:产业链与市场构造”,《经济学动态》,2004(10)。 林卫斌:“市场煤、计划电的纵向治理与实现条件”,《改革》,2007(4)。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发展) 林卫斌著:《能源系统运行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年。 林卫斌、苏剑:“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与电力消费——为什么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不同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 林卫斌、苏剑、施发启:“经济增长、能耗强度与电力消费——用电量与GDP增长率背离的原因探析”,《经济科学》,2010(5)。 林卫斌、李方新:“结构变迁、效率改进与能耗强度”,《学习与探索》,2010(11)。 林卫斌:“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与电力消费:为什么用电量与GDP增长率会背离”,《学术交流》,2010(12)。 林卫斌、俞燕山:“论我国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路径选择”,《学习与探索》,2011(3)。 林卫斌、陈彬、俞燕山:“‘十二五’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 林卫斌、施发启、谢利平:“强度效应、结构效应与中国电力消费之谜”,《统计研究》,2011(11)。 林卫斌、谢丽娜、苏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林卫斌、苏剑、周晔馨,“新常态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2015-2030”,《学术研究》,2016(3)。 林卫斌、周晔馨、苏剑,“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吗——基于中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财经研究》,2016(3)。 Weibin Lin, Bin Chen, Lina Xie, and Haoran Pan. “Estim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nsport Modes in China Using DEA”. Sustainability 2015, 7(4):4225-4239.(SSCI收录) Weibin Lin, Bin Chen, Shichao Luo, and Li Liang. “Factor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4, 6(11):7710-7724.(SSCI收录) 能源、经济、环境(3e) 林卫斌、陈彬:“中国绿色增长指数的构建与分析——基于DEA方法”,《财经研究》,2011(4)。 林卫斌、陈彬、将松荣:“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能源环境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1)。 林卫斌、苏剑、周晔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还是减缓——基于能源环境视角的测度与分析”,《经济学家》,2016(2)。 林卫斌、苏剑、张琪惠,“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种构建”,《学习与探索》,2019(11)。 王有捐、林卫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增长”,《经济研究参考》,2011(1)。 王有捐、林卫斌、万千:“绿色增长: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经济研究参考》,2012(13)。 Weibin Lin, Jin Yang and Bin Chen.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Integrate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in China Based on a Green GDP Index”. Energies 2011(9).(SSCI/SCI收录) 能源政策 李晓西、林卫斌等著:《五指合拳——应对世界新变化的中国能源战略》,人民出版社,2013年。 林卫斌、谢丽娜、杨春艳:“欧洲新能源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学术交流》,2014(1)。 林卫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研究——数量管理、质量管理与价格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5)。 林卫斌、陈丽娜,“世界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开放导报》,2016(5)。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林卫斌、陈可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5)。 林卫斌、周文楠,“商业电价改革政策探讨”,《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8)。 林卫斌、付亚楠,“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比较”,《开放导报》,2018(3)。 经济(其他) 苏剑、林卫斌、叶淏尹:“金融危机下中美经济形势的差异与货币政策选择”,《经济学动态》,2009(9)。 苏剑、刘斌、林卫斌:“论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特殊性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10(5)。 苏剑、林卫斌:“如何调控房价”,《社会科学辑刊》,2013(1)。 苏剑、林卫斌:“发达经济新常态的根源和表现”,《学术研究》,2015(7)。 曹和平、林卫斌:“城市化道路:中国城市化及战略”,《学习与探索》,2005(5)。 林卫斌:“再论经济学的致用性”,《学习与探索》,2006(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