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邓林园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4/9-2009/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硕、博士 2000/9-2004/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本科 2019/2-2019/10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9/8-2017/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讲师 2017/9-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副教授 出访经历 2019/2-2019/10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 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2016.7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党员 2016.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年度优秀教师 2014.6 北京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 2018.12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文著作 邓林园,高诗晴,赵红丽,王小婷,方晓义*. (2020).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一年级职高生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机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18(04),482-488. 邓林园,熊玥悦,杨梦茜,李蓓蕾*.(2020).父母冲突、父母控制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中介影响机制:一项追踪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08),88-96. 邓林园,熊玥悦,梁洁姗,王凌霄. (2020). 基于家校合作的高中生生涯课程体系建立及有效性验证.教育科学研究(04), 35-44.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20, 7:51-55)转载. 邓林园,方晓义*. (2020). 家校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次探索新模式的机会.教育家(24), 36-39. 邓林园,熊玥悦,张玉,周秀艳,王工斌. (202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34(02),35-43. 邓林园,王小婷,李毓檀,李蓓蕾*. (2020). 二孩家庭中的父亲陪伴、母亲情绪与小学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 254-260. 邓林园, 周佳莹, 周楠, 高诗晴, 李蓓蕾*. (2019). 父母冲突干预方案及对家庭和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34-44. 邓林园, 辛翔宇, 徐洁*. (2019). 高一学生焦虑抑郁症状与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 875-880. 邓林园,周佳莹,冯聪,王一丹,郑恩萍*. (2019). 芳香疗法对于改善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 35(增刊), 106-109. 李蓓蕾, 高婷, 邓林园*, 陈珏君, 倪虹. (2019). 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2),192-202. (通讯作者) 李蓓蕾, 张莉莉, 邓林园, 白瑄. (2019). 高中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某校高中生为例. 教育科学研究, 8, 73-79. 邓林园,杨梦茜,徐洁. (2019). 萨提亚式心理健康课程对初一学生自我评价及情感的影响. 教育科学研究, 2, 45-50. 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3:214)转载. 邓林园. (2019).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展望. 教育家, 1(4), 9-11. 邓林园. (2019). 叮,有一份夸奖指南请查收. 父母必读, 12, 100-102. 李蓓蕾,邓林园*,高婷,张莉莉,陈珏君.(2018). 学校类型对初中生班级环境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的调节作用-北京市城市公立初中和打工子弟初中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教育学报, 14(6), 113-121. (通讯作者) 邓林园,刘丹,徐洁*. (2018). 父母监控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父亲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11, 95-103. 邓林园,李蓓蕾*,武永新,许睿,靳佩佩. (2018).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05, 83-91. 邓林园,梁洁姗,李蓓蕾,王工斌*. (201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不同视角. 教师教育研究, 04, 58-64. 邓林园,张玉,李蓓蕾. (2018). 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 04: 61-66. 李蓓蕾,高婷,邓林园*,陈珏君,王陆雷,倪虹. (2018).班级地图量表中文版在初中生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517-521. (通讯作者) 葛缨,邓林园*,纪灵超. (2018).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网络效能感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 2, 89-96. (通讯作者) 邓林园, 王凌霄, 徐洁*, 黎坚. (2018). 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亲子冲突与其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26(1), 118-122+128. 方晓义, 袁晓娇, 胡伟, 邓林园, 蔺秀云.(2018).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 16(01),111-118. Deng, L., Zhou, N., Nie, R., Jin, P., Yang, M., & Fang, X. (2018). Parent-teacher partnership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cher- student relationship.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8(1), 15-31. doi:http://dx.doi.org/ 10.1080/02188791.2017.1361904 邓林园, 李蓓蕾*, 靳佩佩, 许睿. (2017). 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城市与流动儿童的对比研究. 教育学报, 13(5),71-78. Deng L-Y, Liu L, Xia C-C, Lan J, Zhang J-T and Fang X-Y*. (2017). Crav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Amelior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ame Disorder: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526.doi: 10.3389/fpsyg.2017.00526. 李蓓蕾, 邓林园*, 陈珏君, 倪虹. (2017). 初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业压力的关系——北京市重点、普通及打工子弟三类初中校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教育学报, 13(3), 57-68. (通讯作者) 孔荣, 邓林园*. (2017). 大学生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质量的影响: 冲突解决模式的调节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03:160-168. (通讯作者) 邓林园, 许睿, 方晓义*.(2017). 父母冲突、亲子三角关系与青少年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3-91. 邓林园,许睿,赵鑫钰,方晓义*.(2016).中国高中阶段家校合作的现状以及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教育学报, 12(6),78-87. 被《教育科学文摘》(2017,1:65-66)转载. 邓林园,李蓓蕾,赵鑫钰.(2016). 音乐治疗对青少年羞怯的干预效果和机制研究.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11):663-668. 邓林园,马博辉,方晓义*.(2016).初中生同伴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班级自尊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14(2):145-151. 邓林园,赵鑫钰,方晓义*.(2016). 离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冲突的重要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31(2):246-256. 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6,8:41-51)转载. 邓林园*,王美璇. (2015). 中学心理教师的胜任力探讨:经验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对比分析. 教育学报, 11(6): 60-68. 张馨月, 邓林园*. (2015). 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自我同一性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906-910.(通讯作者) 邓林园,许睿,方晓义*. (2015).父母冲突与大学生恋爱冲突及其解决的关系:大学生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11:89-96. 邓林园,刘丹,伍明明,方晓义*. (2015). 父母冲突与大学生宿舍冲突方式的关系: 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13(2):145-152. 邓林园,许睿,方晓义*.(2015). 父母冲突与大学生自我分化: 冲突评价的中介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60-68. 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5:197)转载. 邓林园*,赵鑫钰. (2015). 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与亲子冲突的关系: 冲突评价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782-785+790. 邓林园*,王美璇.(2015). 中学心理教师胜任力探索:对资深心理教师的访谈. 教师教育研究, 27(3): 43-49. 邓林园*,马博辉,武永新. (2015). 初中生依恋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31 (2): 230-238. 袁晓娇, 方晓义*, 邓林园, 蔺秀云.(2015). 姻亲关系与姻亲冲突下伴侣支持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 13(2):179-184. 袁晓娇,方晓义*,邓林园,蔺秀云. (2015). 原生家庭支持与干涉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2):242-245. 方晓义, 刘璐, 邓林园, 刘勤学, 苏文亮, 兰菁. (201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0(1):100-107. Yao YW, Chen PR, Li S, Wang, LJ, Zhang JT*, Yip, SW, Chen G, Deng LY, Liu QX, Fang XY*. (2015). Decision-making for risky gains and loss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PLoS ONE, doi:10.1371/journal.pone.0116471. 邓林园,马博辉,伍明明,王工斌*.(2014). 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对比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26(3):49-54, 74. 邓林园,戴丽琼,方晓义*. (2014).夫妻价值观相似性、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12(2): 57-64. 邓林园,武永新,孔荣,方晓义*. (2014). 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30 (2): 229-236. 武永新, 邓林园*, 张馨月, 孔荣. (2014). 父母冲突、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6): 1091-1094. (通讯作者) Yao YW, Chen PR, Chen C, Wang LJ, Zhang JT*, Xue G, Deng LY, Liu QX, Yip SW, Fang XY*.(2014). Failure to utilize feedback causes decision-making deficits among excessive Internet gamers. Psychiatry Research, 219(3):583-8. Chen, H., Fang, X., Liu, C., Hu, W., Lan, J., & Deng, L. (2014). Associations among the number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tigma, and seeking help from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 path analysis model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44, 356-362. doi:http://dx.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14.07.003.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刘璐,刘凤娥,赵会春,邓林园,方晓义. (2014).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心理学报,46(10):1521-1533. 邓林园,方晓义*,阎静. (2013). 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中国特殊教育, 9: 71-77. Linyuan Deng, Xiuyun Lin, Jing Lan, Xiaoyi Fang*. (2013). Family Therapy in China.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35(2): 420-436. 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张锦涛,刘勤学.(2013). 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9(3): 305-311. 邓林园,方晓义*,刘朝莹,兰菁,张锦涛,刘勤学. (2013).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干预中的有效性初探.心理研究, 6(1): 75-81. 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刘勤学,汤海燕,兰菁. (2012).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8(5): 582-587. 邓林园,方晓义*,万晶晶,张锦涛,夏翠翠. (2012).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心理科学, 35(1): 123-128. 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园,胡伟. (2013).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2-50. 张锦涛,陈超,刘凤娥,邓林园,方晓义*.(2012).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网络使用同伴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8(6):634-640. Liu, Q., Fang, X., Deng, L., Zhang, J. (2012).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Parental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specific Norm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1269-1275. 张锦涛,刘勤学,邓林园,方晓义*,刘朝莹,兰菁. (2011).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6): 641-647. 万晶晶, 张锦涛, 刘勤学, 邓林园, 方晓义*.(2010).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8(2): 118-125. 袁晓娇, 方晓义*, 刘杨, 蔺秀云, 邓林园. (2010).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 其作用.教育研究, 3: 37-45. 邓林园,方晓义*,吴杨,张耀方,刘一军. (2009). 视觉线索诱发的香烟渴求感研究. 心理科学, 32(4):966-969. 胡宁, 邓林园, 张锦涛, 方晓义*.(2009).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5(4): 93-100. 邓林园,方晓义*,李一飞,夏培方,万晶晶. (2007). 青少年父母监控现状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3(4): 27-31. 万晶晶,方晓义*,邓林园,黄丽娜. (2007). 母子性格匹配、对性格的喜好程度与青少年期母子沟通. 心理学报, 39(2): 267-276. 万晶晶,方晓义*,邓林园,黄丽娜. (2007). 青少年期母子性格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性格喜好的作用. 心理学探新, 27(2): 63-68. 邓林园,方晓义*,李一飞,万晶晶. (2006).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 应用心理学, 12(4): 305-311. 林丹华, 苏文亮, 邓林园, Xiaoming Li. (2006). 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4): 52-56. 方晓义*, 戴丽琼, 房超, 邓林园. (2006).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3): 47-52. 方晓义*,蔺秀云,林丹华,李晓铭,邓林园. (2006).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 心理学报, 38(6): 877-885. 邓林园,方晓义*.(2005). 尼古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3(4): 534-543. 会议论文 Linyuan Deng.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based Career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ERA, 2020, April 17-21. San Francisco, US. Linyuan Deng, Jieshan Liang, Hong Ni. Chines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mental health teachers’ perspectives about student mental health. APA Annual Conference, 2018, San Francisco, US Hong Ni, Linyuan Deng*. School Counseling or School Psychology? Training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n Mainland China. APA Annual Conference, 2018, San Francisco, US Linyuan Deng, Xiaoyi Fang, Lu Liu, Cuicui Xia, Jing Lan. The effect of Craving-based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2016, July 19-22, Yokohama, Japan Linyuan Deng.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on high school students’development: the Medi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ERA, 2015, April 4-12. Washington DC, US. 书稿编译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翻译第十七章:《心理治疗》) 《儿童青少年临床访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翻译第第五、六章) 《家庭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邓林园,编著,第一章)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6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邓林园,翻译,第四卷第十章)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副主编 方晓义,张锦涛,邓林园等译. 《i成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翻译第四、五章) 方晓义婚姻家庭治疗课题组译.《家庭治疗:概念与方法(第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翻译第一、二章)

学术兼职

2013.12-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 理事,副秘书长 2019. 2-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专委会 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