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和震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9-2004:北师大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8-199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获教育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8年12月起:任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2020年10月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6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院),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获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聘教授 2004-2006: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1999:河南焦作大学教师并任高教研究室主 出访经历 2019年8月至11月德国Technische Universit?t Dresden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赴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教育与人类生态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5年7月,应邀在台湾云林科技大技术与职业教育指研究所做比较职业教育管理专题学术报告,在台湾新营高级工业学校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专题学术报告 2014年2-3月随亚洲开发银行项目教育部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菲律宾考察学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与政策 2013年2-3月赴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公派访问学习并取得DACUM和CSID证书 2012年11-12月随教育部职业教育规划专题考察团赴荷兰、瑞士和意大利考察 2007年11-12月赴德国、奥地利等国短期职业教育学习考察 2007年8月参加在泰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学术报告 获奖情况 2018年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成果奖 2019年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参编的著作《职业教育学一一原理与应用》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2009年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第11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5年“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十周年优秀成果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出版著作 和震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科学出版社,2018 和震等著.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和震主编. 职业教育政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和震主编.职业教育发展评论(I).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和震著. 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 和震参编: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张斌贤、和震主译.教育大百科全书-职业技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和震、高山艳等译. 现代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纵览 : 1990-2005年数据分析报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俞启定、和震主编.职业学校案例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和震审校. 英国国家技能战略:技能促进增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和震参编. Handbook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Springer,2008 和震参编.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2 和震参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发表论文 和震,谢珍珍.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42-48. 祝成林,和震.基于“过程-结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63-72. 贺世宇,和震.面向未来工作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探究——基于国际劳工组织系列报告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03):3-10. 高山艳,和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及验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6):47-55. 和震,贺世宇.从“门外汉”到程序员——从学校到工作过渡路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质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1):47-54. 和震.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J].工会信息,2020(17):4-5. 邢晖,和震,高鸿,李洪渠,李小鲁,沈有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专家笔谈(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5-14. 和震,杨成明,谢珍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结构完整性及其支持环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5):32-38+103. 和震,张格然.数据视角下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14-21+43. 和震,祝成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及其实施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83-89. 和震,祝成林.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策略——基于北京市“双需求”导向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2):74-79. 和震.职业教育是先进的教育[J].江苏教育,2018(20):1. 和震.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要点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45-48. 和震,杨成明.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7):5-11. 和震,柯梦琳.职业教育视角下的专长与校企合作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4):40-47. 和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7(01):1. 谢良才,和震.论现阶段的普职比波动[J].教育科学,2016,32(06):72-80. 魏明,和震.职业技术教育价值诉求实现的应然逻辑与方法论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86-91. 和震,谢良才.论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技能精英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05):142-147. 傅建东,和震.基于量化标准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7):45-52. 钟秉林,和震,张斌贤.教育专业学位新拓展 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写在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之际[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21-25. 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和震 ,郭赫男. 职教专业师资 急需标准认定[N]. 光明日报,2014-06-03(014). 和震. 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低培训率困局?[N]. 人民政协报,2013-05-29(C02). 和震,郭赫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241-246. 和震.论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及其分类[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84-88. 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从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培训角度分析[J].教育研究,2013,34(02):105-110. 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90-93. 和震.城乡统筹视野下“面农”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21-25. 和震.当前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49-52. 和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6):23-29. 和震.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培训政策:框架、特征与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4):15-19+37. 和震,于青.论职业教育升学制度的构建与高等教育的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70-72. 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0,31(02):84-88+94. 和震,张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2):36-39. 和震.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01):66-70+76. 和震.技能提升与知识、素质的复合——职校毕业生升学与职业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03):1-4. 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10. 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03):32-37. 和震.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65-67. 和震.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基本范畴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21):6-10. 俞启定,和震,熊晓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八所高校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06(04):20-24. 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03):1-7. 和震.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特征与主题[J].学术研究,2006(01):114-118+148. 和震.美国州立大学自治的两种类型及其边界[J].教育学报,2005(06):82-86. 和震.大学自治研究的基本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6):10-15. 和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30):4-6. 和震 ,姜勇.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践类型之比较[J].中国培训,2004(09):29-30. 和震.苏山·马顿的大学自治模式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09):67-70. 姜勇,和震.“注视”与“倾听”——对当代两种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35-39. 和震.知识:探究、反省与行动——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5):10-13. 和震.西方大学自治理念的演进[J].学术研究,2003(10):119-122. 和震.论能力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J].教育科学,2003(04):47-48. 和震.西方传统史学的批判与反思[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02):15-17. 和震.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的结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11):6-9+1. 和震.西方学术自由:走向自觉的历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1):23-29. 和震,吴万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分析[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05):86-88. 和震.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1):42-44. 和震.教育能不能产业化?[J].百科知识,2001(09):45-46. 和震.关于市属高校定位问题的理论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2000(04):1-3. 和震.地方高校培养目标问题的再认识[J].焦作大学学报,1996(01):5-7. 和震.“中体西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焦作大学学报,1994(01):5-10.

学术兼职

目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职教社理事,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职业教育组副组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黄淮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咨询顾问,江苏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