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晓巍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9.10-2010.10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联合培养博士 2006.09-2011.0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2002.09-2006.0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6.0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副教授 2011.08-2016.0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讲师 出访经历 2019.04-2020.07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本科生优秀教育实习工作者(2016、2017、2018年)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资助一等奖(2016年) 北京师范大学第15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比赛二等奖(2016年) “京师英才”奖励项目二等奖(2014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度优秀辅导员(2013年) 教育社科医学联校论文奖二等奖(2011年)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文 Li, X. *, Zhou, S., & Guo, Y. (2020). Bidirection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s and Chinese children’s effortful control during early childhood.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1, 1-11. Li, X. *, Liu, Q. (2020).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marital conflic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famili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09. Zhou, S., Li, X., * & Gao, B. (2020). Family/friends support, work-family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in young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10. Zou, S., Wu, X., & Li, X. (2020). Coparenting behavior, parent-adolescent attachm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9(1): 267-282. 宋雅婷,李晓巍*. (2020). 城市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0-6岁儿童的现状研究. 少年儿童研究, 2, 61-73. Li, X. *, & Liu, Y. (2019).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maternal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nese urban familie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8(4), 1145-1153. Wang, P., Deng, X., Li, X., Dong, Y., & Jiao, R. (2019). Latent classes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kindergarte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0, 2015. 李晓巍*,刘倩倩,王梦柯. (2019). 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教育学报, 15(2), 66-76. 李晓巍*,周思妤. (2019). 母亲教养效能的测量及其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4), 696-700+706. 李晓巍*,刘倩倩. (2019). 教养效能与父母参与的相互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 74-83. 李晓巍*,郭媛芳,王萍萍. (2019).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幼儿园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教师教育研究, 31(1), 66-72. 刘倩倩,李晓巍*. (2019). 父母参与问卷(缩减版)在学前儿童父母群体中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1), 49-53. 李晓巍*,刘倩倩,郭媛芳. (2019).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与展望. 学前教育研究, 2, 12-20. 解婧,李晓巍*. (2019). 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4: 44-47. 王艺卓,李晓巍*. (2019). 幼有所育背景下我国社区公共托育服务的经验与启示——以上海市和南京市为例.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3-7. 李晓巍*,魏晓宇. (2018).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量表的初步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5), 882-886. 杨青青,李晓巍*. (2018). 父亲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1), 129-132+138. 李晓巍*,刘倩倩,周思妤,冷梦雪,吕雅洁.(2018)美英澳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北京教育(普教),4: 20-23. 王梦柯,李晓巍*. (2018). 中国、新加坡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的比较.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4, 15-20. 李晓巍,魏晓宇,解婧,洪秀敏*. (2018).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评估工具的分析与启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1, 2, 15-20. 洪秀敏,姜丽云,李晓巍*. (2017). 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估工具的分析与启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12, 18-23. Li, X. *, & Xie, J. (2017). Parenting styles of Chinese families and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5(4), 637-650. 李晓巍*,王萍萍,魏晓宇. (2017). 幼儿园组织气氛的测量及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教师教育研究, 29(4), 60-66. 李晓巍*,魏晓宇. (2017). 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49-58. 李晓巍*,杨青青,邹泓. (2017). 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4), 385-393. 李晓巍. (2016). 父母冲突与幼儿社会适应的关系: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学前教育研究, 6. 李晓巍*. (2016). 父亲教育参与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 890-893. 李晓巍,谢娟,宋雅婷. (2016).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特点及其与母亲养育压力、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 4, 71-78. 李晓巍,刘颖,段天雪,李佳璐. (2016). 他们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专业选择与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1、2, 57-62. 张文娟,邹泓,李晓巍. (2016). 情绪分化理论对处境不利儿童预防性干预实践的启示与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1, 76-83. Li, X., Zhou, Q., & Hou, K. (2015). Marital conflict of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couples: a mediator of socioeconomic incorporation and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4(12), 3816-3826. Liu, Y., Li, X.*, Chen, L., & Qu, Z. (2015). Perceived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0(5): 354-362. 王明珠,邹泓,李晓巍*,张文娟,王英芊,蒋索. (2015). 幼儿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父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3), 279-286. 李晓巍,刘艳,曾荣,王英芊. (2015). 非认知因素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50-62. 李晓巍. (2015). 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 学前教育研究, 6, 40-47. 李晓巍,刘艳. (2015). 基于教师和家长评定的3~6岁幼儿发展特点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 1, 92-96. 李晓巍. (2015). 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契机与实践路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7(6):23-28. 李晓巍. (2015). 幼儿园“小学化”:预防比查处更关键. 中国德育, 6, 7. 李晓巍. (2015). 动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启示. 教育导刊,3(下半月),27-31. Li, X., Zou, H., Liu, Y., & Zhou, Q. (2014). The relationship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and filial piety to adolescents’ family functioning in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3(1), 29-38. 李晓巍. (2014). 3~6岁幼儿努力控制的多主体评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1), 92-95. 李晓巍, 邹泓, 刘艳. (2014). 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4), 731-733+760. 李晓巍,刘艳. (2013). 国外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中国特殊教育, 10, 65-71. 李晓巍. (2013). 学校管理面面观——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有感. 中国教师, 11, 77-79. (基础教育论坛,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李晓巍,刘艳. (2013). 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3), 493-496. 李晓巍,黄洁琼. (2013).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中国教师, 6, 27-3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511《幼儿教育导读(下半月.幼教版)》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邹泓,刘艳,李晓巍,张冲. (2013). 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51-60. Zhou, Q., Tao, A., Chen, S., Main, A., Lee, E., Ly, J., Hua, M., & Li, X. (2012). Asset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sian America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6(3), 312-319. 李晓巍, 周晴, 邹泓, 胡辰, Wolchik, S. (2012). 新起点项目:一项预防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干预技术. 中国特殊教育, 2, 57-62. 李晓巍. (2012).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透视与应对——《儿童心理魔法书》导读. 中国教师, 7, 78-80.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 (2012).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期望调查.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5, 8-9. 金灿灿,邹泓,李晓巍. (2011). 青少年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积累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2-20. 张文娟,邹泓,李晓巍. (2011).青少年父母监控状况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3, 267-273. 邹泓, 李晓巍, 张文娟. (2010). 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 心理科学, 33(5), 1136-1141. 李晓巍, 刘艳, 屈智勇. (2010). 不同类型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其对儿童自尊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2), 241-246. 李晓巍, 邹泓, 王莉. (2009).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9, 81-86. 侯娟, 邹泓, 李晓巍. (2009).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5(2), 78-85. 李晓巍, 邹泓, 金灿灿等. (2008).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2), 54-59. 李晓巍, 邹泓, 曲可佳. (2008).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聚类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 566-568. 李晓巍, 邹泓, 张俊等. (2008).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 心理研究, 1(2), 66-70 . 邹泓, 刘艳, 李晓巍. (2008). 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 8, 49-53. 曲可佳, 邹泓, 李晓巍. (2008). 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 8, 50-55. 李晓巍, 胡心怡, 王萍萍等. (2006). 人际关系对归因过程及助人意愿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4(1), 7-10. 学术著作 李晓巍,王梦柯著. 婴幼儿家庭养育的社区支持:国际经验与本土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李晓巍编著.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李晓巍等译.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指导用书:儿童观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洪秀敏,李晓巍,王兴华译. 儿童生活中我是谁:学前教育导论(第九版). 商务印书馆. 2019,2. 李晓巍编著.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李晓巍,谢娟著. 幼儿家庭教育100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李晓巍编著. 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政策咨询报告 洪秀敏, 李晓巍, 王兴华,张和颐等. 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设置标准研究. 采纳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2019年. 刘馨, 洪秀敏, 李晓巍, 王兴华, 杜继纲. 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工作规程. 采纳单位:计划生育委家庭发展司, 2017年. 刘焱,潘月娟,李晓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研究课题:《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咨询报告. 2012年. 报刊论文 李晓巍,郭媛芳. 请家长冷静鉴别问题行为. 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15日第4版. 刘倩倩,李晓巍. 幼升小:弹性入学可不是为了抢跑. 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7日第4版. 冷梦雪,李晓巍. 坦然面对幼儿“性蕾期”问题. 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9日第4版. 李晓巍,徐璐. 孩子“闹独立”其实是好事. 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15日第4版. 吕雅洁,李晓巍. 宝宝为何反复做一件事?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8日第4版. 吕雅洁,李晓巍. 宝宝为啥总是不高兴?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1日第4版. 刘倩倩,李晓巍. 乖宝宝为啥老说谎?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1日第4版. 周思妤,李晓巍. 孩子总“唠叨”是病吗?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7日第4版. 杨青青,李晓巍. 儿子有点“娘娘腔”怎么办?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0日第4版. 宋雅婷,李晓巍. 宝宝走路早不一定好.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6日第2版. 魏晓宇,李晓巍. “三分钟热度”不是孩子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30日第4版. 王梦柯,李晓巍. 怎样让宝贝放妈妈去上班?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3日第2版. 李晓巍. 男孩,你为何沉默寡言?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21日第5版. 李晓巍. 师范学院学不到的.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29日第8版. 李晓巍. 挣扎期:父母与孩子同在.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9日第5版.

学术兼职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