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中文核心刊物(部分)
朱旭东,赵英,武尚文.教师教育认证的循证逻辑——基于CAEP2018版认证标准的分析[J].教育科学,2022,38(03):1-7.
朱旭东.论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支撑——基于《教师法》修订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23-28+55.
朱旭东,李秀云.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维度[J].人民教育,2021(23):56-57.
朱旭东,施克灿,王晨.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保持教育学科领先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建设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9):44-46.
朱旭东,李秀云.幼儿五大领域发展与幼儿全面发展之辩——兼论幼儿全面发展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Z2):1-8.
朱旭东,廖伟,靳伟,刘淼.论卓越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8):23-31.
朱旭东,李琼,宋萑,张军.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例[J].中国教师,2021(06):6-9.
朱旭东.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最新研究力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03):129.
朱旭东,刘丽莎,许芳杰,李爱霞.论我国“十四五”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基于复杂多样的国内外环境分析[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02):31-44.
朱旭东,刘丽莎.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1):33-39.
朱旭东,刘丽莎.论我国“互联网+教师教育”及其效率提升的可行性和路径[J].现代教育论丛,2021(01):38-44.
周慧梅,班建武,孙益,朱旭东.高校师德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BJ市59所高校考核办法的文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6):40-46.
朱旭东,付钰.论大学思政课教师全专业属性[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4-20.
朱旭东.让教师成为专业领导者:学校“硬权力”与“软权力”的融合[J].中小学管理,2020(09):5-8.
朱旭东,薄艳玲.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及其综合支持系统的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3):104-120+189-190.
朱旭东.论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内涵[J].教育研究,2020,41(05):4-9.
朱旭东.论教室文化的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3):57-70.
朱旭东.集体性个人学习:中国教室里发生的独特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35-42+105.
朱旭东.加强对中国儿童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研究[J].人民教育,2019(23):30-34.
杜钢,朱旭东.中国传统教师文化的基本特质与当代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19(09):44-48.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重估——以构建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为目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3):93-99.
高鸾,朱旭东.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3):62-70.
朱旭东.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8):3.
朱旭东,李育球.顾明远先生的教育学科建设思想初探[J].教育学报,2018,14(04):11-15.
朱旭东.加快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4):28-30.
朱旭东,乐先莲.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与民族国家构建、发展与转型[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7):87-95.
朱旭东,李育球.论班主任的学生发展知识建构能力——基于新全面发展观和跨学科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8(06):30-34.
朱旭东,赵英.“双一流”建设逻辑中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9):7-14.
朱旭东.“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地需有效策略[J].人民教育,2018(08):1.
王大泉,卢晓中,朱旭东,朱德全,邬大光,刘志军,刘善槐,范国睿.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2):14-28.
朱旭东.教师哲学思想研究的新探索——评《教师哲学思想研究——以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3):124-128.
叶菊艳,朱旭东.论教育协同变革中教师领导力的价值、内涵及其培育[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2):8-15.
朱旭东,李育球.论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内涵及其唯物主义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1):116-123.
郑新蓉,朱旭东,裴淼,李肖艳.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与文化适切”的教师学习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1):1-7.
朱旭东.论教师的学习专业属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7(09):5-11.
朱旭东.新时期的教师精神[J].人民教育,2017(17):14-17.
朱旭东.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0):1-7.
朱旭东.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界定[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4):3.
宋萑,朱旭东.论教师培训的需求评价要素:模型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1):1-7.
朱旭东.民族-国家共同语教育政策与实施:历史、现状和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01):85-90+104.
毛菊,朱旭东.论教师学习的文化特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6(10):76-80.
袁丽,朱旭东,宋萑.美国学校教室文化建构的解读——基于对一所美国公立学校的观察[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06):29-41.
朱旭东,袁丽.论二次转型背景下大学教师教育资源整合[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3):1-6.
朱旭东,袁丽.教师资格考试政策实施的制度设计[J].教育研究,2016,37(05):105-109+123.
裴淼,朱旭东,陈林,区颖欣,高晓玲.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复杂系统模型——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适宜环境[J].教育学报,2016,12(01):83-92.
裴淼,朱旭东,毛菊.论学校场域下教师学习数字实验室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1):59-64.
朱旭东.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对教师教育提出哪些挑战?[J].中小学管理,2016(02):4-7.
朱旭东.再论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误区、屏障和矛盾[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02):1-6.
刘翠航,朱旭东,王迎兰.略论西方教师师徒观的发展路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1):38-43.
朱旭东.论当前我国三轨多级教师教育体系[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6):1-7.
康晓伟,朱旭东.论当代西方知识主义教师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11):41-51.
朱旭东.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质性研究路径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3-9.
朱旭东.论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0):52-57.
刘翠航,朱旭东.教师资格“国考”研究热点、问题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97-102.
袁丽,朱旭东,王军.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与考试类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12):51-56.
朱旭东,李琼.论我国教师教育的二次转型[J].教育学报,2014,10(05):98-104+112.
朱旭东,胡艳,袁丽.我的教育研究生涯——佐藤学教授访谈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10):1-6.
郭芳,朱旭东.论教师哲学的内涵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4):1-8.
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35(06):81-90.
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内涵的理论建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4(06):32-38.
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核心要素的“对象变量”群[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1):1-6.
朱旭东.论学位论文“问题”的内涵、类型和写作的关联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2):18-22.
朱旭东.论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合理性[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11):1-8.
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03):1-8.
朱旭东.论我国高质量教师培养的十个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03):86-91.
李琼,朱旭东,赵萍.北京农村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满意度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01):35-40.
朱旭东.论我国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六个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2):74-82.
朱旭东.校本研究选题的界说与特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75-77.
朱旭东.比较教育学:内涵重构[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06):1-7+13.
张华军,朱旭东.论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03):1-10.
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06):1-8.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7(04):46-53.
朱旭东.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基础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7):1-6.
朱旭东.论大学课堂学术文化的重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3):57-63.
朱旭东.论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4):1-6.
朱旭东,康晓伟.弱势群体教师:内涵、问题、原因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01):55-60.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06):3-8+25.
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J].教育研究,2010,31(06):30-36.
蒋衡,朱旭东.当代西方教育与全球化理论研究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6):14-19.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多重性[J].教育学报,2010,6(01):8-14.
赵明仁,朱旭东.新时期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变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1):50-53+56.
朱旭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1):1-4.
朱旭东.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06):1-9.
朱旭东.教师资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04):123-128.
赵明仁,周钧,朱旭东.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01):62-67.
朱旭东.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何以可能?——评顾明远教授的教师教育思想[J].教师教育研究,2008(05):7-13.
朱旭东.试论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08):1-6+34.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3):85-93+190.
周钧,朱旭东.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03):22-27.
朱旭东.试论“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02):27-33.
朱旭东.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5-20.
朱旭东,张眉.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2007(05):28-33.
周钧,朱旭东.我国教师教育学位制度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28-31.
朱旭东.民族国家教育知识和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7(03):22-28.
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01):68-73.
李莉,朱旭东,肖甦.客观分析历史,理性探讨得失——《俄国教育史》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01):89-92.
朱旭东,周钧.论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必然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01):6-11.
周钧,朱旭东.美国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亚制度问题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6(06):49-54.
朱旭东,周钧.美国教师质量观及其保障的机制、管理和价值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05):70-75.
朱旭东.我国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的再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03):3-8.
周钧,朱旭东.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形成的路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57-63+68.
朱旭东.试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无边界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7-13.
朱旭东.“教育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5(18):25-31.
杨宇红,朱旭东.试论美国教师专业化的正当性和教学科学趋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9):26-29.
朱旭东.论我国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制度重建[J].教育学报,2005(02):76-81.
朱旭东.教育学视野中的学术规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2):65-69.
朱旭东.远没有过时的民族性国家教育体系——评《教育、全球化和民族国家》[J].外国教育研究,2005(01):1-5.
朱旭东.专业化视野中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十大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5(01):3-9.
朱旭东.比较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领域[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1-7.
朱旭东.试论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历史[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01):64-70.
朱旭东.如何理解教师教育大学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01):1-7.
朱旭东.西方民族主义与教育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30-38.
朱旭东.应当实施教师教育大学化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18-19.
朱旭东.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嬗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3):44-53.
朱旭东.当代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06):1-5.
朱旭东.试论建立教师教育认可和质量评估制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03):28-33.
朱旭东,杜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美国文化与教育现代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2(04):49-52.
朱旭东.格林的教育发展和国家形成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2(04):6-11.
朱旭东.试论教师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1):33-37.
朱旭东,杜纲.试论当代美国文化的新变化对美国教育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4):101-111.
朱旭东.西方民族-国家、大学和社会科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12):1-5.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1(05):52-58.
朱旭东.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思考——从话语转变到制度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9):22-26.
朱旭东.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1(18):43-44.
朱旭东.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民族主义的国家与教育发展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09):9-15.
朱旭东,王春华.西方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兼论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1):22-29.
朱旭东.关于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2001(01):1-3.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认可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1(03):6-12.
朱旭东.杰斐逊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30-34.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改革动力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6):71-75.
檀传宝,朱旭东,辛涛.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4):97-108.
朱旭东.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42-46.
朱旭东.当代美国教育理论多元化格局形成的文本和话语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2):36-43.
朱旭东.杰斐逊教育思想的现代性阐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6):71-76+80.
朱旭东.西方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2):3-5.
朱旭东.成功的机会=教育的机会——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教育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7(05):28-32.
中文专著(部分)
朱旭东,李兴洲.(2021).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乃弋,朱旭东.(2021).教师应该知道饿脑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朱旭东,袁丽,宋萑.(2020).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胡艳.(2019).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 教师教育卷.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8). 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三十二条.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7). 教师专业精神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7). 教师资格注册与考试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7). 教师学习模式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4). 中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管培俊.(2014). 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旭东.(2013). 中国教师荣誉制度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报纸文章(部分)
朱旭东.教师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逐年提高[N].光明日报,2021-7-27.
朱旭东,朱志勇.构建循证教育体系 推动教育决策和实践科学化专业化[N].光明日报,2020-9-1.
朱旭东,高鸾.构建在线教师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0-3-13.
朱旭东.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N].中国教师,2019-11-26.
朱旭东.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第一资源”[N].中国教育报,2019-11-21.
朱旭东.建构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教师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8-9-27.
朱旭东.教师要堪当国家重任[N].中国教育报,2018-9-13.
朱旭东.以顶层设计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加速[N].中国教育报,2018-8-10.
朱旭东.好教师要关注学生整体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9-24.
SSCI及其他英文核心刊物(部分)
Xudong, Zhu,etc. Investigating 'collective individualism model of learning': From Chinese context of classroom culture.[J].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2020,Vol.52(3): 270-283.
Xudong Zhu,etc. Education in and After Covid-19: Immediate Responses and Long-Term Visions[J]. Postdigit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2020,Vol.2:695–699.
Michael A. Peters; Xudong Zhu. Teach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Reason[J].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9,Vol.1: 221-231.
Li, Qiong; Zhu, Xudong;Lo, Leslie N.K.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hina.[J].Teachers & Teaching,2019,Vol.25(7): 753-756.
Ye, Juyan;Zhu, Xudong;Lo, Leslie N.K.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a survey of policies for systemic change.[J].Teachers & Teaching,2019,Vol.25(7): 757-781.
Xudong Zhu.etc. Being a Teacher of Holistic Profession: A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ve Learning[J].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9,Vol.1: 472-487.
Xudong Zhu,etc. Conceptualizing the ont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8,Vol.50(12): 1144-1156.
Xudong Zhu; Li Yuan; Siying Chen; Cheryl J. Craig; Lily Orland-Barak. The Policy Analysis and Debate on “Internship”: An Exemplar of Research Conducted at the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J].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2015,Vol.22: 281-297.
Song, H ;Zhu, XD ;Liu, LB .The honourable road and its impact on teacher practice: an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honour system i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Vol.41(3): 253-270.
Zhu Xudong; Xu Wenqiang.11.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China[J].The China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Yearbook, 2010,Vol.2: 137-146.
英文专著(部分)
Zhu, X., & Song, H. (Eds.). (2021). Envisio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for Excellence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Springer Singapore.
Zhu, X., Li, J., Li, M., Liu, Q., & Starkey, H. (2020). Education and Mobilities. Springer Singapore.
Zhu, X., etc(2020). Classroom Culture in China: Collective Individualism Learning Model. Springer Nature.
Zhu, X., etc. (2020). Faculty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Practices, and Strategies. Springer.
Zhu, X., & Li, J.(2020). Education and Mobilities: Ideas,People and Technologi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BNU/UCL IO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ducation. Springer.
Zhu, X. etc.(2019). Conceptualizing and contextu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s. Springer.
Zhu, X., Goodwin, A. L., & Zhang, H. (Eds.). (2017).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pringer.
Zhu, X., & Zeichner, K. (Eds.). (2013). Preparing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Vol. 21).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