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谭洪新

个人简介

谭洪新,男,1968年生,四川资阳人,博士,教授,博导,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系教师。现任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水产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5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4项(第一完成人1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1项(第一完成人)、中国技术交易协会金桥奖1项(第一完成人)。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水族馆创意与设计、水产养殖工程学 研究生课程:实验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成果产业化应用项目等20项。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节能高效精准化水质调控装备研发)任务:交互式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过滤器研制,2017年7月-2020年12月。 [2]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陆基零换水生态养虾模式技术示范,2017年1月-2020年12月。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鳗鱼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系统构建,2012年-2016年。 [4]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养殖节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年-2014年。 [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养殖装备节能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年-2014年。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淡水鱼工厂化养殖关键设备集成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2006年-2008年,第二主持人。 [7] 上海市农业“四新”推广项目:循环水工厂化名贵鱼类常年繁殖及中间培育的生产技术开发,2005年-2007年,第二主持人。 [8]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水珍品工厂化养殖与经济作物水栽培综合生产技术研究,2000年-2003年,第一参加人。 [9] 国家九四八项目:BICOM陆基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2001年-2004年,第一参加人。 [10] 上海市西部开发科技合作项目:超高密度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2001年-2004年,第一参加人。 [11] 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合作交流项目:三峡现代渔业基地建设及示范,2002年-2004年,第一参加人。 [12]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委托项目:澳洲宝石鲈及漠斑牙鲆的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2006年,第一完成人。 [13]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委托项目:伊犁河设施渔业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与工艺设计,2002年,第二完成人。 [14]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委托项目:鲟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设计,2006年,第一完成人。 授权专利: 发明专利授权1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件。 [1] 发明专利:一种交互式生物滤器及方法(ZL2018100868347)(第一完成人)。 [2] 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复合碳源调控益生型微生物絮凝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方法(ZL2016108195011)(第一完成人)。 [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絮凝反应器的浅水跑道式养殖系统及其方法(ZL2015101373494)(第一完成人)。 [4]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方法(ZL2015101373507)(第一完成人)。 [5]发明专利:一种喷淋式虾蟹类立体暂养与保鲜系统(ZL2014101058495)(第一完成人)。 [6]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封闭式水产养殖水体中土腥味的方法(ZL2013102508292)(第三完成人)。 [7]发明专利:一种多孔柱状生物填料(ZL2012103559668)(第一完成人)。 [8]发明专利:利用生物絮凝体悬浮液孵化卤虫的方法(ZL2012103540290)(第三完成人)。 [9]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ZL201010231901.3)(第二完成人)。 [10]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循环水产养殖系统(ZL201110104168.3)(第一完成人)。 [11]发明专利:用于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进行生物絮凝体培养的装置(ZL2011101041768)(第一完成人)。 [12]发明专利:一种大容积立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ZL200910201078.9)(第一完成人)。 [13]发明专利:一种大容积立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ZL200910201078.9)(第一完成人)。 [14]发明专利: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的方法(ZL200610119492.1)(第一完成人)。 [15]发明专利: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工艺(ZL200510111499.4)(第二完成人)。 [16]发明专利:宝石鱼循环水养殖工艺(ZL200710046064.5)(第一完成人)。 [17]实用新型:一种鳗鱼精养池(ZL2013201572333)(第一完成人)。 [18]实用新型:一种浮球式生物过滤器(ZL2012200151135)(第一完成人)。 获奖情况: 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设施渔业水处理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2006年度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第一完成人):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 2009年度中国技术交易协会“金桥奖”(第一完成人):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工艺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3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创新创业型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现代渔业需求为导向的水产类人才培养的构建与实践。 2022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完成人):激活学生内驱力,培养一流水产养殖类本科人才。

研究领域

循环水养殖技术与系统工程,养殖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养殖污染生态调控技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Liu Wenchang, Xu Bo Xu, Tan Hongxin *, Zhu Songming, Luo Guozhi, Abubakar Shitu, Wan Yumei. Investigating the conversion from nitrifying to denitrifying water-treatment efficiencies of the biofloc biofilter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J]. Aquaculture, 2022, 550: 737817. [2] Liu Wenchang, Lv Xinyu, Ye Jiliang, Tan Hongxin *, Luo Guozhi, Wan Yumei.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floc sizes on the short‐term stress of Japanese seabass,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juveniles reared in biofloc aquaculture systems[J]. Aquaculture Research, 2022, 53(5): 1995-2003. [3] Liu Wenchang, Guo Yanshuo, Li Shuang, Luo Guozhi, Tan Hongxin *. The effect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on the nursery of Penaeus vannamei nauplius based on biofloc technology system[J]. Aquaculture Research, 53, 6369-6377.. [4] Mi Jin, Liu Wenchang *, Pang Yun, Sheng Xiang, Luo Guozhi, Tan Hongxin *. The effect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nd micronizing treatment on bioflocs nitrification[J]. Aquaculture, 2023, 563: 738888. [5]Wang Yuan, Ying Na, Huang Yanqing, Zou Xiong, Liu Xin, Li Letian, Zhou Junfang, Zhao Shu, Ma Rongrong, Li Xincang, Tan Hongxin*, Fang Wenhong. Nucleospora hippocampi n. sp., an Intranuclear Microsporidian Infecting the Seahorse Hippocampus erectus From China[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2, 12. [6] Wang Yuan, Zhou Jinyang, Yin Menghe, Ying Na, Xiang Yang, Liu Wenchang, Ye Junqiang, Li Xincang, Fang Wenhong *, Tan Hongxin *. A modification of nested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 in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2, 12: 1013016. [7] Chen Huwei, Sun Dachuan*, Liu Wenchang, Li Shuang, Tan Hongxin*. Stocking Density Effects o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Hatchery Performance in Algal-Bacterial Biofloc Systems[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 2022, (07): 1-10. [8] Liu Wenchang, Du Xinze, Tan Hongxin*, Xie Jing, Luo Guozhi, Sun Dachuan. Performance of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using biofloc biofilters with convertible water-treatment efficienci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54: 141918. [9] Liu Wenchang, Ke Hongyu, Xie Jing*, Tan Hongxin*, Luo Guozhi, Abakari Godwin. Characterizing the water qual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zones of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using biofloc biofilters[J]. Aquaculture, 2020, 529: 735624. [10] Liu Wenchang, Tan Hongxin*, Chen Wei, Luo Guozhi, Sun Dachuan, Hou Zhiwei, Zhang Nannan. Pilot study on water quality regulation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suspended growth bioreactors[J]. Aquaculture, 2019, 504: 396-403. [11] Liu Wenchang, Tan Hongxin*, Luo Guozhi, Yu Yongxia, Zhang Nannan, Yao Miaolan, Li Shuang, Fu Xianmao. Effects of C/N ratio on nitrogen removal with denitrification phase after a nitrification-based biofloc aquaculture cycle[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2019, 86: 101994. [12] Liu Wenchang, Luo Guozhi, Chen Wei, Tan Hongxin*, Wu Shengkai, Zhang Nan, Yu Yongxia. Effect of no carbohydrate addition on water quality,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water‐reusing biofloc systems for tilapia production under high‐density cultivation[J]. Aquaculture Research, 2018, 49(7): 2446-2454. [13] Tan Chenxi, Sun Dachuan, Tan Hongxin*, Liu Wenchang, Luo Guozhi, Wei Xiaoling.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digestive enzyme levels and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Anguilla marmorata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J]. Turkish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2018, 18(1): 9-16. [14] 杜欣泽,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万玉美. 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罗非鱼养殖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31(05): 1108-1119. [15] 王雪峰, 刘文畅, 樊利鹏,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条子泥垦区养殖尾水净化河道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2(01): 150-162. [16] 盛祥,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朱博文, 庞云, 扶泽发. 凡纳滨对虾二氧化碳麻醉后有水保活运输条件优化[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1-17. [17] 姜泽建,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保存温度对生物絮团硝化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23, 1-11. [22] 叶继良, 孙大川, 谭洪新*, 罗国芝, 刘文畅, 赵悦, 吴家胜. 不同剪切力对生物絮团粒径及其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30(04): 691-701. [18] 黎爽,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PIMPRON Pronapinyakun, 吴霞, 徐波. 藻菌生物絮团中光照强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30(01): 47-57. [19] 魏继红,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不同C/N对生物絮凝硝化作用强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40(04): 1687-1693. [18]付贤茂, 罗国芝, 刘文畅, 谭洪新*. 池塘沉积物对上覆水脱氮作用的初步探究[J]. 渔业现代化, 2020, 47(03): 58-63. [20]赵悦, 孙大川,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叶继良. 低盐度对澳洲龙纹斑生长、血液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30(03): 435-441. [10]樊利鹏,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张南南, 曹宝鑫. 光照条件下生物絮凝养殖调控的措施[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 28(01): 84-92. [21]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陈伟, 张南南, 于永霞, 姚妙兰, PIMPRON Pronapinyakun.碳源添加方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微生物悬浮生长反应器水处理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19, 43(08): 1798-1807. [22]朱亦晨, 谭洪新*, 罗国芝. 养殖密度对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29(01): 27-35. [23]于永霞, 罗国芝, 刘文畅, 谭洪新*, 张南南, 黎爽, 付贤茂. 罗非鱼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初步探究[J]. 淡水渔业, 2019, 49(05): 80-85+92. [24]王世亨,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温度、pH、溶氧对添加植物乳杆菌构建生物絮凝系统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39(06): 2628-2637. [25]张南南,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于永霞, 黎爽. 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三态氮快速转化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9, 45(11): 55-60+66. [26] 陈伟,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 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 28(02): 247-256. [27]陈伟,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碳氮比对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水质效果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 27(06): 907-915.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水产学会鱼类工业化养殖分会委员,对虾工业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