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泽云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3-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 1997-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学硕士 2000-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3-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2006-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助理 2006年: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教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袁青青、刘泽云:“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1期 袁青青、刘泽云:“教育在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基于中介效应分析的研究”,《教育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 方芳、刘泽云:“迈向普及化进程中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差异分析”,《教育经济评论》,2021年第5期。 刘泽云、袁青青:“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回报率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第2期。 刘泽云、田梦:“拥有更多的女生同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吗?——对性别同伴效应的估计”,《教育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 刘泽云、刘佳璇:“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元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刘泽云、郭睿:“流动儿童对本地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年第4期 刘泽云、郭睿:“流动儿童同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三个区的分析”,《教育与经济》,2020年第1期 方芳、刘泽云:“经费投入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方芳、刘泽云:“高等教育投入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刘泽云、李杨、王骏:“教育补习会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吗?”,《教育经济评论》,2018年第5期 方芳、刘泽云:“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与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4期 刘泽云、王骏:“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的长期趋势”,《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 方芳、刘泽云:“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结构对生均经费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 刘泽云、邱牧远:“上好大学值得吗?——对大学质量回报的估计”,《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年第1期 刘泽云、原莹、王骏:“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是否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基于J市的经验研究”,《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1期 刘泽云:“教育投资存在外部收益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教育经济评论》2016年第2期 刘泽云:“上大学是有价值的投资吗?——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4期 王骏、刘泽云:“教育:提升人力资本还是信号?”,《教育与经济》,2015年第4期 Xiao, Jin and Liu, Zeyun.“Inequalities in the financ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A comparativestudy of Gansu and Jiangsu Provinces with spati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Development, 2014, Vol.39, 260-273 刘泽云、赵佳音:“教育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地市级数据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董俊燕、刘泽云:“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3期 刘泽云、胡文斌:“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普及情况分析——以云南省为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3期 刘泽云、邱牧远:“高等教育质量收益的估计:基于倾向指数匹配法的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5期 刘泽云、邱牧远:“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教育收益率的估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6期 刘泽云、袁连生:“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第2期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刘泽云:“教育与工资不平等:基于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刘泽云:“我国普通高中经费政府分担比例问题研究”,《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1期 刘泽云:“筛选理论的经验验证:方法与结论”,《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刘泽云:“女性教育收益率为何高于男性——基于工资性别歧视的分析”,《经济科学》,2008年第2期 刘泽云:“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政府投入的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刘泽云:“筛选理论的经验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7期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的性别差异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2期 袁连生、刘泽云:“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Liu, Zeyun and Yuan,Liansheng, The ratio of public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n China.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7,2(2): 240–249 刘泽云:“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经验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2期 刘泽云、袁连生:“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国际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刘泽云:“农村儿童为何失学?——基于多层模型的经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王蕊、萧今、刘泽云:“上海、重庆企业职工对技能认识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三水平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1期 刘泽云:“美国学校选择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经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1期 Liu, Zeyun and Xiao, Jin.“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over Time and Its Impact on Salary Growth inChina”. Education Economics, 2006,14(2):155-180 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与袁连生合作),《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刘泽云:“政府如何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刘泽云:“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刘泽云:“九五期间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实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刘泽云:“从分割的高等教育市场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江苏高教》,2003年第2期 刘泽云:“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7期 王善迈、刘泽云、孙志军:“2008年北京市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7-8期合刊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个人著作 刘泽云、郑磊、田志磊:《教育经济学》(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刘泽云、孙志军:《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刘泽云、萧今:《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基于多层模型方法的研究》(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刘泽云:《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泽云:《教育经济学》(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泽云、萧今:《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基于中国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研究》(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编的著作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90年代后半期的教育财政与教育财政体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学术兼职

2004-2015年: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秘书长、理事 2015年-: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理事 2007-2012年: 英国国际发展部(DIFD)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PRCDP)教育咨询专家 2016年-: 《教育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