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陶舒琴,本人长期从事河口、海岸及陆架海域陆海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致力于应用分子水平地球化学技术手段研究流域-河口-陆架跨系统输送过程中有机质的年龄、来源、运移、埋藏过程及生态环境地质记录;运用常见生物标志物古温度(UK’37,TEX86)、古生产力(常见藻类生物标志物)重建指标开展边缘海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开发生物标志物单体14C的沉积物定年技术。负责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厦门市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项和海洋三所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中-东盟海上合作基金1项和亚洲区域合作专项1项,均以河口海岸陆海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重心,共发表12篇学术论文。近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PSL、GCA和L&O地学顶级SCI一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结合碳同位素手段从年龄的新视角定量揭示了我国边缘海沉积有机碳汇特征以及所蕴含的环境地质记录意义。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2012/8-2013/9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地球科学实验室进修;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师从于国际知名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家赵美训教授和英国皇家学会院士Timothy Ian Eglinton教授。近5年来,与来自中国台湾、瑞士、东南亚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开展了关于河流-陆架边缘海跨系统输送过程及碳同位素特征的的合作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合作撰写并发表4篇关于碳源-汇问题的学术论文,其中SCI一区论文3篇。
教育经历
2005.9-2009.6 中国海洋大学 | 化学 | 理学学士 | 大学本科
2012.8-2013.9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生物地球科学 | 访问学者 | 联合培养博士
2009.9-2014.6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化学 | 理学博士 | 博士研究生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有机地球化学及碳循环团队
团队介绍:团队目前由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研究生和4名科研助理组成,近年来,主要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卫星遥感解译、水文沉积动力学和放射性化学开展河流-海洋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主要研究区域包括福建-粤东沿岸、台湾海峡、东南亚和南极周边海区。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南极周边海域物质输运埋藏过程及其生态环境评估; 2、台湾海峡生态环境演变对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3、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源-汇过程及其有机碳循环研究;
学术兼职
2019.1-至今 Frontiers Enviromental Science杂志编委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