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敏

个人简介

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儿童游戏与教育实验室负责人。 静心倾力,崇尚并努力做到“与学生为伴,视教学为尊,以科研为责”。尽心尽力为学生搭建各种参与研究和实践的平台,与学生共话教育理想、对接教育现实。 教育背景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芬兰坦佩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8.7-2010.7 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0.9-至今 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011.10-2012.10 借调至教育部港澳台办进行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研究 教学工作 承担《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德育专题》《儿童游戏》等本科生课程,承担《教育哲学》《小学教育前沿问题》《小学品德课程与教学》等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 1.主持2020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小学生网络游戏的道德风险点研究(项目编号:SZ202010028015)。(正在进行) 2. 主持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结构要素与培育机制研究”(项目号:19YJA880023)。(正在进行) 3. 主持2019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儿童网络游戏的道德评价标准拟制研究”(课题号:AIAA19014)。(正在进行) 4. 协同主持2015年国家“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培训标准” 研制项目。(正在进行) 5. 2013北京高等院校青年英才项目“小学德育诊断”。(已结题) 6. 主持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游戏与德育——小学生游戏生活的道德审视”。(已结题) 7. 承担20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身份认同教材研发”项目之子项目研究工作。(已结题) 8. 为201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9. 主持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状况及对策研究”之子课题“教育促进农村社区伦理文化发展研究”。 (已结题) 10. 2011年-2014年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国家级远程培训首席专家。2014年-至今主持小学品德课程国培项目。 著作 1. 《小学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二作者) 2. 《儿童游戏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 《游戏与学习——以游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儿童游戏的教育时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5. 《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基于中国12乡村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小学生系列德育画本《我的家在中国——节日之旅》,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7.《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二作者) 8.《走向新师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参著) 译著 1.《面向未来培养教师 发展中的芬兰学科教师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小学教育百科全书》,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获奖情况 1. 著作《节日之旅》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 普及读物奖) 2. 担任授课教师的课程《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获2018年校“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4. 为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培育对象。 5. 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最喜爱导师奖”。 6. 获2016年校“十佳教师”称号。 7. 为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培育对象。 8. 获2014年校“青年标兵”称号。 9. 为2013年北京高等院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 10. 获2013年、2015年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研究领域

小学德育、儿童游戏、初等教育学基本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优良道德的推导: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特质分析.《教育研究》,2020.12 2.优良道德与关键道德: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容思考.《教育科学》,2020.4 3.网络游戏是否可以“教授”道德?.《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7 4.“参与式公民”的不同课程实践路径——中澳小学公民教育类课程纲要比较.《中国德育》,2019.9 5.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德育课程的嬗变与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19.9 6.德育教师专业化:溯源与展望.《中小学德育》,2019.6 7.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属于生活.《人民教育》,2019.4 8.现代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实现——基于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指导.《教育学报》,2017.2 9.公共精神的新德育目标分析及其教学实现.《课程·教材·教法》,2017.2 10.IPC国际小学课程的特色与经验.《当代教育科学》,2016.11 11.教师德育素养新模型.《人民教育》,2016.12 12.国际课程在中国:发展现状、认知维度及价值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16.12 13.品德可以在游戏中“玩”出来.《人民教育》,2015.5 14.审议与反思:学科德育的教学表现样态.《教育发展研究》,2014.11 15.消费至上与娱乐蔓延:新技术时代对儿童价值世界的影响.《当代教育科学》,2014.8 16.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人民教育》,2015.8 17.论“人际商”的发展性价值——兼谈人际商的三个相关命题.《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18.在教育建制中谋求儿童合理的游戏时空.《当代教育科学》,2012.9 19.积聚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中国教育学刊》,2012.8 20.学历社会下游戏与学习的冲突与平衡.《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1.学校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的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0.9 22.德育进步与教育改革引领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发展.《当代教育科学》,2011.11 23.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课程·教材·教法》,2008.6 24.伦理型文化力与中国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7.2 25.新课程改革的道德价值审议.《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 26.国际全民教育发展对价值观教育的新诉求.《全球教育展望》,2009.10 27.论“学历社会”的不可逾越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04.4. 28.论城市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教育学报》。2006.2 29.解读“中间生现象”.《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30. 灌输式教育:一种社会隐喻——兼谈游戏式教育的构想.《教育学报》,2007.4

学术兼职

1.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科研副校长。 2.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理事。 4.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5.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副理事长。 6.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