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洪波

个人简介

1975年生。内蒙古赤峰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党支部书记。 1998年7月内蒙古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7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毕业;201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2013年1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后出站。 2015年9月—2016年7月,入选“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计划”,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进修学习一年。2002年7-2011年9月在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工作。2011年9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2009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晋升教授。 2007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1年入选“北京市教委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5年入选“青年燕京学者培育计划”。 2016年入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2016年获评“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2018年获评“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恩列经典著作选读》、《西方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西方哲学智慧》等等。 出版专著、教材 1.专著:《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与社群——以社群主义为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主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立体教案》,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 3.参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主持科研、教学项目 1.2007年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政治哲学中的“社群”思想研究。 2.2010年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与社群——以社群主义为对象。 3.2011年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社群主义道德观研究。 4.2013年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张力空间视域下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及其当代中国的解决方式研究。 5.2014年青年燕京学者培育计划:对立视野中的社群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6.2015年北京市社科人才项目:生活实践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融入研究。 7.2015年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双重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增强路径研究。 8.2015年北京市教工委专项:系统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师改进机制研究。 9.2017年北京教委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关系思维”方法论反思与唯物史观研究。 10.2018年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教学、科研获奖 1. 2017年,教学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过程路径探究”被评为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德育工作者论坛三等奖。 2. 2015年,入选北京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3. 2015年,教学论文“‘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其推进路径”获华北五省第21次高校德育研讨会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4. 2010年,获评“第四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5. 2015年,教学论文“‘疑问探究式’教学:翻转‘原理’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唯物史观’的教学为例”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一等奖。 7. 2016年12月,获评“第六届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8. 2006年10月,“面向全面素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获评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9. 2008年1月,论文《伦理视野中的社群主义权力观和道德观》获2007年北京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其它获奖 1. 2007年12月,获评“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2. 2018年6月,获评首都师范大学第九届最受学生欢迎 “十佳教师提名奖”。 3. 2018年11月,获评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届“受学生喜爱导师”奖。 4. 2018年11月,获评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 2008年10月,获评校“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称号。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哲学等方向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主体革命性意蕴”——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三条文本为研究中心,《江汉论坛》,2018年第6期。 2.政治自然视角下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资格及其德性思想论析,《兰州学刊》,2018年第10期。 3.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何以可能?——一种唯物史观的视角,《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5期。 4.“本体论承诺”之破解何以可能——以布迪厄和吉登斯的“关系性思维”为研究对象,《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融入——以自发生成与自觉回归的辩证统一为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6.儒家文化主导下群体本位思想之演绎逻辑——从文化之“围”到制度之“礼”,《河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7.张力:文学、哲学本身及二元关系,《兰州学刊》,2016年第1期。 8.“非人本”取向价值观困境的三个面向,《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 9.从实体性到关系性:思维方式之互补与超越——以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为例,《南昌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三维路径,光明日报(理论版),2015年4月15日。 12.生态文明:是什么与做什么,《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转载。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理论前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生成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5.中国社会深度转型过程中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关系研究,《江汉论坛》,2014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 16.自然本性与伦理政治之关系视角下亚里士多德城邦哲学探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7.历史唯物主义认知的中国逻辑及其当代发展,《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融入机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19.个人、社群与社会的双重互动——一种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视角,《学术论坛》,2013年第4期。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逻辑及其运化方式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21.误读与澄明:政治哲学中的“社群”与“社会”——一种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视角,《南昌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2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个人与群体关系,《学术界》,2012年第4期。 23.唯物史观中“个人”概念的三维递进生成路径,《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 24.个人与群体间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向——兼论个人存在的两种群体生活类型,《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25.社群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和困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6.另一种语境下的社群主义社会整体思想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7.政治话语的变化:从个人权利到公共的善——社群主义述评,《中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8.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39.善优于权利?——社群主义道德观评析,《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0.社群主义公共利益观和国家观辨析,《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1.功利主义评析——兼论社会转型中社会公平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2.整体协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制约因素及其建设路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2017年第10期。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路径初探,《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03/04期。 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疑问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及效果分析——以“唯物史观” 的教学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3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及其操作程序初探——以“马恩原著读书小组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1期。 36.思政课教学要真实真信真讲真学真做,《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3期。 37.承载使命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3/14期。

学术兼职

现为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哲学学会理事,北京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