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梁景和

个人简介

梁景和: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次获北京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合著)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进行访学和工作交流。 专著   1.《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359页。   2.《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289页。   3.《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12月,391页。   4.《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修订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367页。   5.《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187页。   6.《中国陋俗批判》(合著),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2月,348页。   7.《日本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6月,181页。   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6月,243页。   9、《魂绕梦萦——怀念我们的爸爸妈妈》(合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11月,256页。   10、《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552页。 主编   1.《社会生活探索》第一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443页。   2.《社会生活探索》第二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452页。   3.《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395页。   4.《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一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358页。   5.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二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369页.   6.《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343页。   7.《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328页。   8.《首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290页。   9、《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379页。   10、《社会生活探索》第三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402页。   11、《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355页。   12、《第二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301页。   13、《社会生活探索》第四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343页。   14、《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三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426页.   15、《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345页。    主编《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1、杨才林:《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385页。   2、黄东:《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251页。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批准文号:00BZS019,执行时间:2000年5月—2003年10月。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礼仪制度与近代中国》,批准文号:09YJA770043,执行时间: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3、教育部委托项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修订的规定》,执行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首都新农村社会建设应用对策研究》,批准文号:09BfZH127,执行时间:2009年6月—2011年7月。 5、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新中国初期婚姻家庭文化嬗变研究》,批准文号:SM200410028007,执行时间:2004年1月—2008年4月。 6、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新中国初期社会文化访谈录》,批准文号:SM200910028011,执行时间:2009年1月—2010年12月。 获奖   1、专著《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专著《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986年   1、《史学家不可忽视今天》,《光明日报》1986年9月24日。   2、《史学工作者不可忽视今天与明天》,《史学月刊》1986年第5期。   1988年   1、《近代习俗变化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2、《反帝反封与排满革命》,《通化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1989年   1、《清末社会习俗变化的历史局限》,《史学月刊》1989年1第2期。   2、《历史学三系统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3、《评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对外政策》,《通化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   1990年   1、《对中国近代习俗嬗变的思考》,《通化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   2、《俄国与甲午中日战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3、《文化民族性的研究价值及文化民族性的成因探略》,《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   1991年   1.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女性习俗的变化》,《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总54期)。   2. 《论五四时期的家庭改制观》,《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4期。   3. 《清末思想界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江汉论坛》,1991年第3期。   1992年   1. 《辛亥革命80周年全国青年学术研讨会关于社会文化史问题的讨论述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2期。   2. 《辛亥革命80周年全国青年学术讨论会综述》,《史学月刊》,1992年第1期。   3. 《清末社会习俗的变革》,《中州学刊》,1992年第6期。   1993年   1. 《资产阶级上层集团与民初社会习俗的改造》,《史学月刊》,1993年第1期。   2. 《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近代史研究》,1993.4。   3. 《近代中国女学演变的历史考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6期。   4. 《近代中国女子参政运动史考》,《通化师范学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1994年   1. 《论清末的“家庭革命”》,《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   2. 《论中国传统婚姻陋俗的特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   3. 《近代女性陋俗文化观的变革》,《江汉论坛》,1994年第9期。   1995年   1. 《太平天国婚姻习尚的历史考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2期。   2. 《文化类型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5期。   3. 《近代女性一陋俗文化特征》,《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第4期。   4.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变化与人的精神进化》,《近代中国与亚洲》论文集,1995年6月。   1996年   1. 《五四时期婚姻变化的变革》,《光明日报》,1996年1月16日。   2. 《五四时期“生育节制”思潮述略》,《史学月刊》1996年第3期。   3. 《文化精华与糟粕》,《光明日报》,1996.8.3。   4.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要略》,《中国博士后论文集》,1996年1月。   5.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新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7月第11版。   1997年   1. 《移风易俗、醇化民风》,《光明日报》,1997年2月.4日。   2. 《五四时期丧葬礼俗的变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 《清末国民参政述论》,《通化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4.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998年   1. 《论五四时期的“男女社交公开”思潮》,《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   2. 《从思想家的视角深化对左宗棠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 《评<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光明日报》,1998年4月10日。   4.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变革的局限及其规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5. 《五四时期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6. 《论清末地方自治思潮》,《学术论坛》,1998年第2期。   7. 《二十年代关于“废婚”的论战》,《光明日报》,1998年8月14日。   8. 《清末国民性批判》,《炎黄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9. 《戊戌维新派的婚姻文化观》,《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   1999年   1. 《五四时期伦理文化的论战与演变》,《人文杂志》,1999年第2期。   2. 《清末民初婚姻习俗的变革》,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1版。   3. 《论五四时期的伦理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4. 《五四时期的“废婚主义”》,《二十一世纪》,1999年6月。   5. 《<东明民俗>序》,《东明民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2月版。   6. 《论清末尊黄思潮》,《炎黄文化研究》,1999年第6期。   7. 《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8. 《重视研究五四时期的性伦文化》,《光明日报》,1999年8月20日。   9. 《近代中国女性陋俗文化嬗变述论》,《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3期。   10. 《清末国民性批判》,《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000年   1. 《论曾国藩的家教术》,《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2. 《五四时期的“性教育”思潮》,《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 《近代中国的婚姻法规法与契约婚姻》,《光明日报》,2000.9.7。   4.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5. 《论清末地方自治的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卷第4期,2000年12月。   2001年   1.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 《清廷督导下的地方自治运动》,《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1月。   4. 《五四时期婚姻文化的变化》,《中国女性文化》第2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5. 《清末民国意识与报刊教育》,《炎黄文化研究》,2001年第8期。   6. 《清末国民意识与文艺启蒙》,《明清论丛》,第二辑,2001年3月。   2002年   1. 《民国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论形态》,《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2. 《五四时期婚姻文化的变迁》,《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 《20世纪初年的文艺与国民思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003年   1. 《清末国民意识与文化启蒙》,《史学月刊》,2003.4。   2. 《国会与国人参政意识的觉醒》,《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清末社会陋俗的演变》,《明清论丛》,第4辑,2003年5月。   4.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对西方思想理论与方法的回应》,《新哲学》,第1辑,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5. 《论梁启超的国民思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004年   1. 《清末咨议局与议员参政》,《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 《“人的解放”与近代中国女性陋俗文化的演变》,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丛书《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第1版。   3. 《五四时期的“性伦”文化观》,《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005年   1. 《论五四时期的“性伦”文化》,《文史哲》,2005年01期。   2. 《中华文化精神的演进》,《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5年3月版。   2006年   1. 《论清末学校的国民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007年   1. 《清末“尊黄”思潮与民族主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3.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4. 《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版。   5. 《清末“尊黄”思潮与民族主义》,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版。   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近代转换——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基本途径》,《炎黄文化研究》,大象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008年   1. 《编辑视阈下的史学与史家》,《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16日。   2. 《1949-1979:三十年性伦文化的误区》,《中国女性文化》,第9期,2008年5月版。   3. 《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以五四时期的“修改主义”文化观为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4.《西方文化与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文化精英的婚姻观》,《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   5、《新中国三十年的性教育(1949-1979)》,《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009年   1、《1949-1979:三十年性伦文化的政治批判与文化围剿》,《中国女性文化》第10期2009年1月   2、《生活方式:历史研究的深处——评李长莉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近代转换——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基本途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近代生活方式变革的社会文化意义追问》,《中华读书报》,2009年6月3日。   5、《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以婚姻、家庭、女性为中心》,《光明日报》,2009年5月19日。   6、《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河北学刊》,2009年3期。   7、《社会文化史框架内的中国近代陋俗文化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4期。   8、《 1949-1979:男女社交与贞操文化的演变及历史局限》,《中国女性文化》第11期,2009年10月。   2010年   1、《西方新文化史述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3期。   2、《新文化史:史学研究的又一新路径》,《光明日报》,2010年8月17日。   3、《北京大众的文化生活(1949-1966)——以电影戏剧等为中心》,唐仕春主编:《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流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011年   1、《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论辛亥革命与民初时期婚姻文化的变革》,《明清论丛》第十一辑,故宫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012年   1、《中国近代早期国人眼中的欧美生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女性与男性的双重解放——论清末民初婚姻文化的变革》,《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3、《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对概念》,《晋阳学刊》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13年   1、《五四以来(1919-1949)社会文化演变及其文明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014年   1、《口述访谈的准备、过程与整理加工》,《文史学刊》第一辑,2014年1月

学术兼职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述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女性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