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敏

个人简介

刘敏,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家事及非讼程序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教育经历 1983.09–1987.07 南京师范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8.09–1990.07 南京大学学习,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 1995.09–1998.07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9.09–2002.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项目 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机制研究”(1998年6月—2000年6月),项目负责人; 2.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目标研究”(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项目负责人; 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部门法制现代化”(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项目负责人; 4.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非讼程序研究”(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项目负责人; 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民事诉讼法修订的指导原理及主要制度修订研究”(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项目负责人;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诉权保障研究——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视角的考察”,批准号07BFX070,(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项目负责人; 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一般理论”,(2010年至2013年),项目负责人; 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家事诉讼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3BFX080,(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项目负责人。 荣誉奖励 1.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 2.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 3.中国法学会全国第五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3年); 4.司法部全国第二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优秀作品奖(2006年); 5.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 6.中国法学会全国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5年); 7.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7年); 8.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年); 9.江苏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法学家(2010年); 10.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 11.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七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 12.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主持人。

研究领域

民事诉讼法学、家事诉讼法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类: 1.《当代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原理与制度:民事诉讼法修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诉权保障研究——宪法与民事诉讼法视角的考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事诉讼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论文类: 1.《论家事司法的社会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2.《我国制定<家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基本框架》,《家事法实务2017年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3.《论中国大陆家事司法的专业化改革》,《月旦民商法杂志》第60期(2018年6月); 4.《论新时代中国家事诉讼法学的建立和发展》,《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4期; 5.《论家事纠纷人民调解的专业化发展》,《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6.《论裁判请求权保障与法院审判人员的优化配置》,《北方法学》2017年第2期; 7.《程序自治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政法论丛》2017年第3期; 8.《21世纪全球家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第5期; 9.《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恒定原则的适用——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解释第249条的法解释学分析》,《法商研究》2016年第5期; 10.《电子诉讼潮流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应对》,《当代法学》2016年第5期; 11.《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法院决定还是当事人决定——基于民事诉讼的分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12.《论侵害防止参加第三人制度》,《复旦大学法律评论》第2辑; 13.《论司法公开的深化》,《政法论丛》2015年第6期; 14.《论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适用》,《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15.《功能、要素与内容:民事起诉状省思》,《法律科学》2014年第3期; 16.《论中国探望权的实现》,《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论集(法学评论)》第15号(2014年); 17.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to parties in civil proceedings,Euro-Asian Legal Frontiers Review Nov.2013 in Sweden 18.《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法学杂志》2012年第3期; 19.《论诉的利益之判断》,《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20.《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探讨》,《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 21.《论非讼法理在小额诉讼程序中的适用》,《清华法学》2011年第3期; 22.《论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江海学刊》2011年第4期; 23.《论诉权滥用的民事诉讼法规制》,《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4.《论诉权保障范围的扩张》,《法律适用》2011年第10期; 25.《电子时代中国民事诉讼的变革》,《人民司法(应用版)》2011年第5期; 26.《论民事诉讼前置程序》,《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27.《论合法利益的司法保护》,《中国法学》2010年英文版; 28.《我国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及其功能》,《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第2期; 29.《论家事诉讼程序的构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秋季卷; 30.《民事诉讼当事人辩论权之保障》,《法学》2008年第4期; 31.《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听审请求权》,《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32.《中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方向》,《横浜国际经济法学》第17卷第1号(2008年9月); 33.《论当事人基本程序权利的宪法化》,《团结》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学习论坛》2008年第5期; 35.《裁判请求权保障与诉讼费用制度——评廖永安等著<诉讼费用研究>》,《时代法学》2007年第1期; 36.《诉讼权利滥用:程序公正的比较标准》(翻译),《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春季卷; 37.《论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第二作者),《清华法学》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38.《论金钱债权执行竞合解决的原则》,《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 39.《论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制度的构建》,《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0.《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基本原理》,《法律科学》2006年第4期; 41.《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42.《论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官的心证公开》,《中国法学》2006年英文版; 43.《论司法为民的实质——从裁判请求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考察》,《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 44.《从法定法官到选择法官——台湾地区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评析与启示》,《学海》2005年第1期; 45.《论裁判请求权保障与民事诉讼起诉受理制度的重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46《论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宪法理念》,《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第5期; 47.《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人民司法》2005年第11期; 48.《论程序基本权保障与ADR的鼓励》,《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 49.《接近正义与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法制现代化研究》第9卷(2004年); 50.《论纠纷的可诉性》,《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 51.《论裁判请求权与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 52.《论裁判请求权——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53.《论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54.《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载《诉讼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作者,与江伟教授合作); 55.《论现代法院调解制度》,《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56.《论司法公开的扩张与限制》,《法学评论》2001年第5期; 57.《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1期论点转摘; 58.《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完善》,《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59.《一九九九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60.《论强制证人出庭》,《法学》2000年第7期; 61.《开拓与创新:评江伟教授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原理》,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5期; 62.《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一种法文化学分析》,《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 63.《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率价值》,《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64.《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涵及制度保障》,《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第二作者)。

学术兼职

1.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家事及非讼程序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 2.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3.中国人民大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4.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院外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