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经历:
1985年四川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9年留学日本国立熊本大学,获分子生物学硕士、发酵工程博士学位。1999年作为特聘教授人才引进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轻工与食品学院),担任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学术负责人,主要从事酿造与发酵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兼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白酒学院院长。
主要工作业绩:
率先将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酿造发酵食品领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和菌种分类鉴定,包括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等;率先提出了酿酒微生态学理念,并系统地探讨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窖泥、大曲以及环境微生物的区系构成及其与物质成分变化间的相关性;率先提出了食品工业生态学概念,通过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致力于食品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及生态食品工程学术思想的发展。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及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60多项
1)酱香型酒窖泥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及应用,四川大学-泸州市校地科技合作项目,2022-2024
2)冰桑酒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1-2023
3)中日酒曲特征微生物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及中国酒曲品质提升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20-2022
4)泡菜工业化发酵生产过程中重要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其代谢通路的解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2022
5)橄榄皮渣的生态化利用技术,四川省科技厅重点专项计划项目,2018-2020
6)油橄榄加工废渣的高值化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2017-2019
7)基于宏转录组学的窖泥老熟与老化形成机制及功能基因解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9
8)中国泡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2017
9)基于风味指纹图谱的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微生物强化共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大学-德阳校地科技合作项目,2014-2016
10)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及提取精炼技术的发酵食品及材质的开发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015
专利
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约20项
1)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耐酸性液化糖化酶的制备技术及其用途》,2004年【ZL03117472.8】
2)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白酒固态发酵窖池取样装置》,2005年【ZL200420033724.8】
3)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白酒丢糟发酵制白酒的方法》,2006年【ZL 200610022413.5】
4)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以银耳次、残品及耳脚制备银耳多糖的方法》,2009年【ZL 200910059901.7】
5)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利用双热灭活亲本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酵母菌株的方法》,2010年【ZL 201010210226.6】
6)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丢糟与秸秆生产酒精的方法》,2011年【ZL 201110159756.7】
7)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咂酒的生产方法》,2011年【ZL 201110443356.9】
8)张文学等,公开日本国发明专利《糖液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糖液生成方法》,2012年【特願2012-129702】
9)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添加中药材的纯种米曲的制备方法》,2013年【ZL 201310020788.8】
10)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霉菌融合子用于添加中药制曲的方法》,2013年【ZL 201310179972.7】
11)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红曲添加中药材的纯种药红曲的制备方法》,2013年【ZL 201310291401.2】
12)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2014年【ZL 201410444515.0】
13)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绵柔型青稞酒及其制备方法》,2015年【ZL 201510159628.0】
14)张文学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多用途灭菌保鲜盒》,2015年【ZL 201520485809.8】
15)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泡菜源乳酸菌制备酸奶的方法及其制备的酸奶》,2019年【ZL201510679680.9】
16)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红曲脱苦的油橄榄果汁酿造食醋的方法》,2018年【ZL201811231107.1】
17)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红曲脱苦的油橄榄果汁酿造米酒的方法》,2018年【ZL201811231156.5】
18)张文学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利用油橄榄果汁酿造酱油的方法》,2018年【ZL201810982486.1】
19)张文学等,公开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白酒发酵过程原料的己酸菌培养基及其应用》,2019年【 CN201811232112.4】
20)张文学等,公开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脱苦油橄榄叶功能性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2019年【 CN201910890190.1】
出版教育部特色教材等11部
1)副主编《固态发酵》,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2)主编《白酒酿造微生态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3)主编《发酵食品工艺学》,科学出版社,2014,“十二五”规划教材
4)主编《中国酒概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主编《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6)主编《生态食品工程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7)主编《食品工业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十一五”教育部特色教材
研究领域
微生物分子检测、微生物育种、酿酒工艺、发酵工程、新能源、新食品资源及食品生态工程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Zhao Y, Wei W, Tang 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oma and bacteria profiles of Sichuan industrial paocai by HS-SPME-GC-O-MS and 16S rRNA amplicon sequencing[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1,149:110667.
2)Guo J, Luo W, Fan J, et al. Co-inoculation of Staphylococcus piscifermentans and salt-tolerant yeasts inhibited biogenic amines formation during soy sauce fermentation[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137:109436.
3)Gao Z, Wu Z, Zhang W. Effect of Pit Mud on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Aroma Components in Yellow Water and Their Change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Chinese Strong-Flavor Liquor[J]. Foods, 2020,9(3):372.
4)Huang T, Wu Z, Zhang W. Effects of garlic addition 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the conversion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a simulated pickle fermentation system[J]. Food Control, 2020,113:107215.
5)Zhang K, Yang J, Qiao Z, et al. Assessment of β-glucans, phenols, flavor and volatile profiles of hulless barley wine originating from highland areas of China[J]. Food Chemistry, 2019,293:32-40.
6)Luo F, Li L, Wu Z, et al. Development of new red mold ric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J]. LWT, 2018,87:259-265.
7)Liang H, Chen H, Ji C, et al. Dyna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dominant Species in Industrial Paocai as Revealed by Combined DGGE and Metagenomic Sequencing[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9.
8)Liang H, Chen H, Zhang W, et al. Investigation on microbial diversity of industrial Zhacai paocai during fermentation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J]. LWT, 2018,91:460-466.
9)Zhang Q Y, Yuan Y J, Liao Z M, et al. Use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upled with metrology tools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uzhou-flavoured pit muds[J]. J Appl Microbiol, 2017,123(4):933-943.
10)Zhang Q, Chen G, Shen W, et al. Microbial safety and sensory quality of instant low-salt Chinese paocai[J]. Food Control, 2016,59:575-580.
学术兼职
四川省食品与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执行主席,油橄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食品安全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酒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协会理事,四川同酿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监事,四川省食品安全咨询委员会专家,四川省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咨询专家,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学委员会咨询专家,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凤凰财经研究院酒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剑南春集团国家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日本渍物研究同志会名誉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