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敏,人居环境专业博士,建筑系副教授,四川省环境艺术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相关的美术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建筑美术、人居环境、艺术创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探讨如何在“技”与“艺”之间搭建更好的桥梁。
【学习及工作经历】
1. 2008.12-今,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任教,副教授
2. 2009.9-2013.6,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人居环境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 2005.9-2008.7,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4. 2004.7,获评副教授
5. 大学本科毕业至四川大学任教,学士学位。先后获评助教,讲师
【承担的主要课程】
1. 《建筑美术》1-4、《美术》1-4、《景观美术》1-4
2. 《建筑构成》、《构成基础》
3. 《建筑画表现技法》、《景观手绘表现技法》
4. 《建筑模型》
5. 《美术实习》1-2、《风景写生》1-2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11.7-2012.7,合作研究:为特大灾害后的可持续恢复重建构建城乡间的管理框架。项目来源: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码:A1749。
2. 2009.11-2010.2,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起步区色彩及大门、围墙的控制性规划设计。项目来源: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起步区。
3. 2009.9-2011.1,黄梅生态观光园梅鹿书院大门及围墙设计。项目来源:成都绿博景观设计有限设计责任公司。项目代码:10H1473。
4. 2013.1.1-2015.12.31, 四川凉山彝族聚落形态及景观意向研究。项目编号:51208322,陈一、罗谦、何敏、干晓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5. 基于3s技术的生态城市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511084 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获奖与专利】
1. 2004.3, 四川大学第五届陶国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奖
2. 2009.7, 油画作品《老农系列》1-3获四川省美术展优秀作品奖
3. 2009.12, 指导2006级学生建筑模型作品荣获2009年“四川大学学生手工大赛”二等奖
4. 2009.12, 荣获四川大学2009年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5. 2015.1, 荣获四川大学2014年度“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浅谈当代中国油画的符号化倾向》, 《四川大学学报》(CSSCI).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论丛1,P206-207.2006年6月,何敏
2. 《空间的意韵——临荆浩〈匡庐图〉有感》, 《四川大学学报》(CSSCI).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论丛2。P91-92.2007年9月,何敏
3. 《线条的魅力——临〈梁 • 吴均与朱元思书贴〉有感》, 《四川大学学报》(CSSCI).P59-60.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论丛1。2008年6月,何敏
4. 《从“过程”看“结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P255-260.2008年3月,何敏、杨寒梅
5. 画册《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首届建筑模型展》。2010年6月,主编:何敏
6. 何敏,周波.成都·资阳工业园区的色彩设计,《工业建筑》2011,(4):59-62. (CSSCI)
7. 何敏,周波.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经济》2011,(4):139-143. (CSSCI)
8. 何敏,周波.2012.10,Reflections on Livelihood Issue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Wenchuan Earthquak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2013,(1):233-243。(EI)
9. 何敏,张婉嫕.2012.10,Discussion on Basic Modes of CBD Construction in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Chengdu.《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2013,(1):219-228。(EI)
10. 张婉嫕,何敏.2013.2,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ark.《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663(2013):185-189.(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