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樊牧

个人简介

2011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培优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3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宇航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11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原航空宇航学院),任讲师,院聘副研究员,2020年任副研究员。目前指导研究生5人,作为本科生学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10余人次。 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 一、复合材料断裂力学 解决了圆弧型界面裂纹裂端塑性变形和裂端张开位移预测问题;发展了基于改进型Dugdale 模型和一般化的Irwin模型的Griffith裂纹、Zener-Stroh裂纹的裂端区域塑性变形分析;开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夹杂、裂纹、位错、旋错等多缺陷交互作用研究;三维断裂问题的理论与数值分析。 发表第1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5篇,其中包含多篇Int. J. Solids Struct, Int. J. Mech. Sci, Acta Mech学科经典期刊;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基金青年基金、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重庆大学)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二、智能材料与结构 针对具有力电梯度耦合特性的挠曲电材料,建立了一般双曲率壳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于原子显微探针和线电极构建非均匀电场的方法,证实了可以通过人为构造梯度实现挠曲电效应在宏观结构传感、驱动和控制领域的应用;开展了挠电梁、板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挠曲电闭环控制系统构建及多通道控制优化。 已完成学术论文10余篇,已见刊论文中包含AIAA Journal, J. Vib. Acoust.-Trans. ASME, J. Intell. Mater. Syst. Struct.等学科顶级期刊,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均处引领地位。在美国机械工程年会IMECE会议主办相关专题分会场多次(2019/2020/2021);受邀担任国际自适应结构与技术会议(ICAST2018,首尔)分会场主席、 ICAST2020在线会议特邀报告(共6个);2020年12月7日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系统及结构动力学与控制(DCSS)”学术委员会委员(共20位); 协办IDETC-CIE2019“结构电子系统与精密驱动”WORKSHOP;获批科技部2020高端外国引进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三、多场耦合智能结构设计及力学问题分析(未来工作重点) 探索具有光-电-等多场耦合特性的新型智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定以及智能结构设计应用研究;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及机器学习等方法的智能结构控制和优化设计;建立考虑尺寸效应的压电/挠曲电薄壳多通道减振降噪优化设计。 教育经历 2011.7 - 2015.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固体力学 博士 2007.8 - 20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大学本科毕业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5.11 - 至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学院 副研究员 在职 科研项目 [1] 逆挠电效应在悬臂梁控制过程中的裂纹问题分析 [2] 挠电材料中裂纹裂端场和裂端屈服变形分析

研究领域

1. 复合材料断裂力学: 复合材料多缺陷交互作用研究。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夹杂-多裂纹-基体材料相互作用问题,利用Dugdale模型及Irwin模型,开展了裂纹裂端塑性变形分析,裂端张开位移计算,粘聚力模型在裂端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等;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的二维、三维断裂问题分析;三维管道断裂模型; 含纳米夹杂的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分析; 2. 智能材料与结构 压电/挠曲电智能结构作动。主要研究具有力电耦合特性的挠曲电、压电智能结构基于正效应的结构主动控制、超精密驱动、振动控制等。开展了挠曲电悬臂梁驱动理论与实验分析,多通道挠电作动器矩形板振动控制研究以及挠电智能壳结构动力学响应研究等; 光控挠曲电材料传感、作动及能量采集研究; 基于智能材料及结构的声固耦合分析; 基于神经网络及机器学习的智能结构控制及优化问题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Small scale yielding analysis for a disclination-nucleated Zener-Stroh crack interacting with a circular inclu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26(4):541-559 [2] The interface effect of a nano-inhomogeneity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a crack and the nearby edge dislo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26(3):480-497 [3]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zone model in crack propagation analysis in multiphase composite materials.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4(13):1109-1115 [4] Dynamic Flexoelectric Actua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of Beams.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140(4):041005 [5] The interaction problem of two Zener–Stroh cracks with a nearby inhomogeneity[J].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of Solids,24(3):542-558 [6] Vibration control with the converse flexoelectric effect on the laminated beams[J].J. Intell. Mater. Syst. Struct,2019,30(17):2556-2566 [7] Multi-Flexoelectric Actuation and Control of Beams[J].AIAA Journal,57:12:2203-5513 [8] Distributed Multi-Flexoelectric Actuation and Control of Plates[J].AIAA Journal(58:3):1377-1385 [9] Dynamic analysis of a simply supported beam with LaSMP patches[J].Acta Mechanica

学术兼职

2021.8 - 至今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陶瓷基专委会委员 2020.12 - 至今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系统及结构动力学与控制(DCSS)”学术委员会委员(2020年12月当选)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