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国一

个人简介

广西北海市人,男,先后在四川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攻读,获博士学位。农工党桂林市委委员、农工党广西师范大学主委,桂林市七星区政协常委。担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负责人)、民族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已指导硕士生55人,有多人就读博士、博士后。担任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基地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广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2005至2006年日本东洋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系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东洋大学客座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民族研究》、《宗教学研究》、《农业考古》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译著10余种。人生信条:知难而进,志存高远;兢业爱岗,与人为善。 教学获奖 2004年,主持的《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历史文化田野调查实践的结合》项目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主持的《从书斋到田野:历史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获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年,主编的教材《广西史稿》获广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科研获奖 主持的《环北部湾沿岸珍珠文化研究》系列论文,2004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环北部湾沿岸经济文化变迁研究》系列论文,2000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汉代环北部湾货币流通圈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200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合著《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农业卷》,2000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荣誉称号 200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广西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200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0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称号;2005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科技园丁标兵”称号。 指导获奖(代表性) 1.2001年指导98本历史学专业陆军等同学的《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调查报告二等奖。 2.2005年指导研究生付广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王娅嫦等同学的《桂林红色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调查报告三等奖。 3.2010年指导07历史学专业本科赵艳丽等《广西北部湾近代西洋建筑历史文化调查与保护、开发研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调查报告三等奖。 4.2013年指导的历史学专业本科2010级闵启燕等《“泛北合作”背景下广西铜鼓文化产业化调查研究》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调查报告三等奖。 主持部分项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与社会文化变迁,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4BMZ025)。该项目2009年获广西“十百千人才”专项资金资助; 高校历史专业课程改革与广西文物保护工作的结合,广西教育厅重点项目。 湘南桂北平地瑶民瑶研究(主持人之一),广西教育厅重点项目。 环北部湾沿岸对外开放对壮族经济社会的影响;广西教育厅项目。 漓江源旅游开发研究,桂林市园林局项目。 兴安华江漓江源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新加坡超然派旅游公司投资项目。 “两廊一圈”可行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批重大课题,担任“环北部湾经济圈可行性研究”子课题副组长。 历史学、人类学的结合与民族地区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 明蜀王陵保护与规划,成都龙泉文物保护项目。 桂林王城科举民俗文化开发策划,桂林王城旅游公司开发项目。 桂林王城旅游规划、桂林王城文物保护规划。 广西佛教史与当代佛教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哲社规划项目。 南宁市人民政府重大项目“《南宁通史》、《南宁简史》编纂”。 北海市人民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北海(合浦)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云南大学211工程项目:越南京族民族志研究。 广西哲社项目:两汉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古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认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持续研究(参与)。 海南省社科联重大招标项目:黎族饮食文化研究。 融水苗族自治县环城旅游线路策划。 环融水县城水利风景旅游规划。 宁明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故事传说调查与研究。 中国生态文化旅游协会项目:百里漓江核心风景区创新性开发。 担任课程 《广西地方史》、《民族学概论》、《考古学概论》、《中国民族史研究专题》、《文物鉴定与研究》、《桂林旅游景点文化》、《宗教与社会》、《区域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管理》等。

研究领域

区域考古、泛北部湾历史与现状、华南民族文化、区域旅游、文化旅游、文物珠宝鉴定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专著 1.世界文化史(日译中,副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 2.实用文物珠宝钱币鉴定(副主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 3.假古董假珠宝鉴定方法(独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 4.广西史稿(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农业卷(合著),广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 6.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 7.桂林通史(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8.独秀峰摩崖石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部分论文 1.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民族研究》1996年6期。 2.中国古代最早开展远洋贸易的地区――环北部湾沿岸,《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3期。 3.中国南部广西的古人类(日译中),《南方文物》1998年2期。 4.中国广西少数民族建筑习俗及影响(日文),日本滋贺大学《彦根论丛》1999年8月号。 5.吐蕃农牧业技术考略,《中国藏学》2000年1期。 6.试论近代藏族的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考古》1999年1期。 7.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宗教学研究》2000年4期。 8.环北部湾沿岸历代珍珠的采捞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1期。 9.广西古代钱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广西金融研究》2002年2期。 10.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 11.壮族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新模式探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5年9期全文转载。 12.广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5年9期。 13.中国南部桂林古人类及其文化新探,《史前研究》2004年1期。 14.汉代环北湾货币流通圈与海上丝绸之路(日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报》2007年3月(第5号)。 15.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5期。 16.环北部湾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编《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6年。 17 汉代合浦郡对外贸易及其重要意义,吴传钧主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 18.“两廊一圈”建设与中越旅游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期。 19.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2007年12期全文转载。 20.广西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2008年10期全文转载。 21.环北部湾瑶族经济生产方式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探析――以广西上思县南屏瑶族乡米强村百管屯为例,《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4期。 22.环北部湾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初探,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10年2月(第44号)。 23.桂林旅游发展三十年回顾,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1978~2008》,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 24.从哈节看北部湾京族的跨国交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2期。 25.北部湾旅游新村的建设与泛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2011年3月。 26.泛北部湾的历史发展共性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5期)。 27.多元文化的交融: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学术论坛》2012年1期。 28.从困境到理性:村落遗产旅游中的自组织研究――以龙脊平安寨为例,《旅游科学》2013年2期 29.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5期。 30.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横县鱼生和冲绳刺身为例,《农业考古》2015年3期。 31.从出土出水文物看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尼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