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祥玉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工作,现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2007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博士后。曾在香港大学、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和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交流访问。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指导的两名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并担任科学组委会成员。 承担课程 《广义相对论》、《粒子天体物理》 发表SCI论文 100 多篇(包含PRL 1 篇, Science 1 篇, Nature 1 篇),论文引用3000多 次。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提出了极高能宇宙线起源的一种新模型--巨超新星遗迹模型, 解释了从第二个膝区往上全部宇宙线的起源, 并用此模型解释了 IceCube 高能中微子的起源;用巨超新星遗迹解释高能中微子的工作于 2016 年入选 ThomsonReuter 公司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 ESI) 前 1%高被引论文。(2)通过分析费米卫星巡天数据,发现了数个星系的伽玛射线辐射,并发现第一个有伽玛辐射的超亮红外星系,将星系的红外-伽玛辐射的相关性延展至更高的光度范围 。 此工作被美国天文学会以“研究亮点"予以报道。此发现被国际上其他课题组所证实,并得到广泛引用, 获得2019年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发布的中国高被引作者奖;(3)对伽玛射线暴在不同阶段的高能伽玛辐射进行了系列研究,揭示了多个伽玛射线暴的GeV-TeV辐射起源于电子的逆康普顿散射机制;并通过分析GRB130427A余辉阶段的费米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了电子逆康普顿散射成分的信号;(4)提出了超新星激波突围产生非热X射线和伽玛射线辐射的机制,并用它成功解释了超新星 2008D早期 X 射线辐射的观测。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高能宇宙线、高能中微子、伽玛射线暴等天体物理问题的研究

学术兼职

担任Nature、ApJ等期刊的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