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邱月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专职科研员,香港科技大学人类学博士。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质性研究经历,对西南乡镇的社会文化变迁有着长期密切的关注。 会议论文、学术报告: • 2019年12月,于广西民族大学参加“文莱社会研究工作坊”,报告研究。 • 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参加“地方、迁移与想象:中国西南及东南亚人类学国际工作坊”,报告文章。 • 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参加“人类学高峰论坛”,并报告文章。 • 2019年8月,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参加2019年中国人类学年会,报告文章。 • 2019年6月,于南方科技大学参加“遗产:理论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暨《遗产》发刊仪式”,并报告文章。 • 2019年5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灾害文化与生死观”学术工作坊,报告文章。 • 2018年10月,于南京农业大学参加“节气、日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报告文章。 • 2018年7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018中国社会学年会”,报告文章。 • 2018年7月,AAS-IN-ASIA, Panel “Floating Boundaries: Ethnicities, Nationalisms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in the Sino-Tibetan Borderland”,报告文章。 • 2017年10月,参加重庆大学举办的““地方”-“世界”:东南亚与中国西南人类学研究论坛”,报告文章。 • 2017年10月,参加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举办的“Heritage Making in Asia: Conservation in Action”会议,报告文章。 • 2017.8 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参加2017中国人类学年会,报告文章。 • 2017.6 月于贵州凯里学院参加第十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报告文章。 • 2017. 2月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暨香港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项目,报告文章。 • 2017.1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第九届人类学研究生论坛,报告文章。 • 2016.10月参加北京大学人类学论坛2016 “文化遗产与文化政治”,报告文章。 • 2016.9月参加台湾2016年民族学人类学年会,主持分论坛“国家、边界与认同:地方脉络下的族群变迁与重构”,报告文章。 • 2016.9月参加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组办“多学科灾害研究”报告论文。

研究领域

灾难人类学、文化展演和地方塑造、影视人类学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 《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民俗研究》,2020年第1期 · 《感受歌舞:灾后重建中的身体和自我认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4):75-83。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9年10期全文转载。 · 《陌生的新家园——异地重建后新北川居民的空间商榷和文化调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32-38。 · 《新北川:羌族文化再造进行时》,《文化纵横》,2015年第3期: 96-103。 译文(著): · Gamburd, Michele R. The golden wave: Discourses on th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tsunami aid on Sri Lanka’s southwest coast. Tsunami recovery in Sri Lanka: Ethnic and regional dimensions. DB McGilvray and MR Gamburd ed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金浪:斯里兰卡东南沿海地区海啸救助的公平分配话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 Tapp, Nicholas. Some Reflections of Fieldwork and Risk in China, (《在中国进行田野调查及其风险的反思》,《历史人类学学刊》,2015年第2期:165-183) · Ortner, Sherry B. Life and death on Mt. Everest: Sherpas and Himalayan mountaineer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生死珠穆朗玛: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即将出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