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副教授。男,汉族,1970年生于河北固安。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专业从事博士阶段的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8月——2012年6月,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弗里曼项目访问学者和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系副研究员;2003年9月至今,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学术专著:
《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学术译著:
1. 《努尔人:对一个尼罗特人群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
2. 《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第一译者,华夏出版社2002);
3. 《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第三译者),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地方世界:现代中国的乡土诗学与政治”(杜赞奇著,独立译者),《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2007),21~50。
5. 《社会学》(吉登斯著,合译者之一),3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 “南方人类学”(编译,独立完成),《人文世界》(华夏出版社),2001年(1), 第244-251页;
研究领域
为经济人类学、族群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仪式与象征研究专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芒市傣族村寨的业力论信仰、道德财富观与社会秩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2期,73~79。
2. “懂人话:芒市傣族村寨的生活伦理、传统教化与社会控制”,《开放时代》2014年第6期,194~204。
3. “宗教、道德与社会整合:从芒市傣族社会形态及其变迁反思韦伯命题研究”,《思想战线》2014年第6期。
4. “个人与社会:云南省芒市傣族村寨的生活伦理、仪式实践与社会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2014年)第1期,53~59。
5. “兼跨神圣和凡俗的社会整合仪式”,《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2期(此文系对“芒市傣族的‘咋尬’仪式及其年龄群体与社会生活”的转载)。
6. “芒市傣族的‘咋尬’仪式及其年龄群体与社会生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5期,96~104。
7. “制造传统:关于傣族泼水节及其相关新年话语的研究”,《开放时代》2010年第2期,101~115。
8. “边民、跨界族群与汉语人类学——围绕云南傣族研究的思考”,《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2010),92~102。
9. “民族认同:族群、地方与其他”,《社会理论论丛》,第四辑(2009),88~120。
10. “‘示人以弱’露真情:从我在田野中的第一次落泪得到的感悟”,《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77~81。
11. “田野工作:从犯错中成长”,《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200~202。
12. “花蓝瑶社会组织——社区研究的范例”,载于马戎等(2008)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808~821。
13. “经济人类学与关于经济的人类学:当代经济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及其与中国研究的互为主体性”,载于王建民、汤芸(2008)主编《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人类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38~260。
14. “桃李不言自成蹊——记田汝康先生”,《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2007),159~168。
15. “巫术信仰中的文化逻辑”,《中华读书报》(社科版)2007。
16. “《花蓝瑶社会组织》——社区研究的范例”,《年度学术》2006,3~20。
17. “芒市傣族的‘摆’与交换”,《重归魁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7~293。
18. “《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书评”,《人文世界: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第1卷,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270~275。
19. “《土著如何思考》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39~49。
20. “《文化模式》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37~52。
21. “《努尔人》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53~61。
22. “《野性的思维》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