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汪和建

个人简介

浙江淳安人,1963年生。1980年起先后入学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获学士和博士学位。1984-1988年留校任教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暨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1988-2009年转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社会理论论丛》编辑部主任。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现代经济社会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经济与社会:新综合的视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自我行动的逻辑:当代中国人的市场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生产控制的转换:消费社会与经济转型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科研成果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其他 个人著作: 1.《现代经济社会学》,40万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38万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24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经济与社会:新综合的视野》,42万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自我行动的逻辑:当代中国人的市场实践》,40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 《生产控制的转换:消费社会与经济转型研究》,40万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即出)。 合著、参编著作: 1.《公共关系学新论》,27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劳动社会学》,33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4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45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社会学原理导读》,115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 《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研究领域

为经济社会学、制度分析和中国社会与经济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经济社会学的定义、发展与分析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 “经济行为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北京:《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6期; 3. “中国社会的边际人问题”,南京:《江海学刊》1989年第1期; 4. “经济理性化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对韦伯论点及东亚经济发展的再省察”,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5. “社会系统分析模型:马克思与帕森斯的比较”,北京:《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1期; 6. “费孝通经济社会学研究历程初析”(与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 7. “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及其评价体系”,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8. “论费孝通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与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 9. “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交易问题”,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10. “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北京:《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1. “城市居民失业心理承受力研究”,北京:《管理世界》1994年第4期; 12. “城乡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13. “利己动机与经济伦理安排:一个人类行为假定的检验”,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4. “就业歧视与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部门”,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5. “企业起源与转化:一个社会学框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6. “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国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7. “经济秩序与工作伦理:转型期中国人面临的工作伦理的变迁与选择”,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0年秋季号; 18. “‘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一个批判性述评”,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6期; 19. “社区经济社会学的建构:对费孝通《江村经济》的再探讨”,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20. “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思想历程与现代意义”,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1. “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与相邻学科之比较”,中国社会学会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No.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 “人际关系与制度的建构:以《金翼》为例证”,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3年春季号; 23. “制度与社会秩序”,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 “在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张一兵、周晓虹、周宪主编《社会理论论丛》(第2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1999-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6. “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北京:《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7. “新传统主义”的真义与走向:读华尔德的《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南京:《中国研究》2005年春季卷总第1期; 28. “自我行动的逻辑:理解新传统主义与中国单位制组织的社会建构”,台中:《关系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29. “作为‘乌托邦’的市场均衡理论:一个概述性检视”,上海:《社会》2005年第5期; 30. “自我行动的逻辑:理解‘新传统主义’与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上海:《社会》2006年第3期; 31. “自我行动与自主经营——理解中国人何以将自主经营当作其参与市场实践的首选方式”,《社会》2007年第6期; 32. “解读中国人的关系认同”,上海:《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2期; 33. “自我行动的逻辑:一个理解中国人市场实践的理论框架”,南京:《中国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总第5~6期; 34. “经济社会学”,郑杭生主编《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5. “通向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一种再转向” ,上海:《社会》 ,2009年第5期; 36. “生产网络的建构:基于关系交易的解释” ,上海:《探索与争鸣》 , 2009年第12期; 37. “生产网络是如何运作的?” 南京:《社会理论论丛》 ,2009年第5辑。 38. “亲缘认同与网络间竞争——地方性产业区何以陷入过度竞争的困境?”,上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39. “通用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治理——也论《劳动合同法》的政策效果”(与李磊合作),《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40. “互联网金融的‘社会资源转移’问题”,《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2期。 41. “尊严、交易转型与劳动组织治理:解读富士康”,《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42. “经济全球化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问题与策略”,《学术研究》2016年第4期。

学术兼职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