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新余市人;1994-1998年就读于南昌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1-2004就读于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17-201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自2007年始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空间绅士化、城市问题与治理、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旅游研究、住房研究等。讲授《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活方式研究》、《社会营销学》、《贫困与发展》、《后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创业策划》等课程;自1998年开始,先后在《南京社会科学》、《江苏经济探讨》、《城市问题》、《西北人口》、《中国青年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河北学刊》、《重庆社会科学》、《中国名城》、《探索与争鸣》、《上海城市管理》、《中国房地产金融》等刊物发表110余篇学术文章;出版个人专著7部,编著2部。
个人专著
1. 《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22万字),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8;
2. 《城市张力——咖啡馆与生活方式转型》(25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本著作获201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3. 《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24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城市社会学:文化、空间与结构研究》(25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中国品牌地产文化素描》(15万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6.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新论》(25万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7. 《吾国吾城:城市研究的智库服务方略》(24万字),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主编著作
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社会生态视角》(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I:社会文化视角》(24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城市形象的两大属性”,北京:《城市问题》(2003:2)
2. “纽约CBD:曼哈顿发展研究”,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2)
3. “城市文化如何增值城市与地产价值”,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6:3)
4. “城市居住郊区化的模式、动力与问题”,北京:《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4)
5.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居住产业发展”(第二作者),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06:4)
6. “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北京:《城市问题》 (2006:5)
7. “嵌入与融合:城市旅游营销的创新理念”,石家庄:《经济论坛》 (2006:12)
8.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战略”,南京:《中国城市评论》,(2007:1)
9. “论城市营销战略:以新余市为例”,新余:《新余高专学报》(2007:4)
10.“精神的救赎:都市白领义工与社会服务的结构重塑”,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11.“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的理论演进”(2.3万字),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张鸿雁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2.“论解决住房问题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互动机制”,南京:《住房保障研究》,
(2008:1)
13.“论‘五有之乡’到‘五宜之城’的城市发展理念变迁”,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8:5)
14.“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管理政策创新”,《文化产业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15. “民生推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制度创新”,南京:《住房保障研究》(2008:2)
16.“老龄化时代城市老年社会政策的理念创新”,北京:《城市问题》(2008:7)
17.“城市意象再造:扬州古运河景观改造的理念创新”,天津:《城市》(2008:10)
18.“论房地产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与动力”,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9:1)
19.“民生理念下保障性住房消费的政策创新”,上海:《城市管理》(2009:1)
20.“城市社区自治的结构创新研究:以社区议事局为突破”,重庆:《重庆社会科学》(2009:4)
21.“香港1949:历史纵坐标,”(2.5万字),1949中国城市,(张鸿雁等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 “创意农业与农业发展新思维”,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12)
23.“蚁族蜗居与城市住房危机”,郑州:《当代财经》,(2009:12)
24.“老年地产开发与‘集约化’老年照顾的创新模式”,西安:《西北人口》,(2010:1)
25.“多元交合的文化意象与城市文化定位策略”,扬州:《中国名城》(2010:6)
26.“当代都市“大城管”模式的反思与前瞻”,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0:03)
27.“汽车社会的来临与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北京:《城市问题》,(2010:9)
28. “城乡一体化的‘圈层结构’与‘梯度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9)
29.“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0:9)
30.“城市永续发展的密码:评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12)
31. “生态可持续理念下的现代城市新发展观”,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0:06)
32.“人口就近城镇化:我国城市化战略新选择”,西安:《西北人口》,(2011:01)
【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文摘),2011,(第2期)】
33. “第四弱势群体:‘蚁族’大都市就业与可能的前景”,南昌:《社会工作》(2011:2)
34.“向下的青春之隐忧——兼评廉思《蚁族2:谁的时代?》”,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1:5)
【本文获《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
35.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高频与消费心理的博弈机制”,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1(4);
36.“过程低碳化:城市低碳经济的创新之路”,南京:《科技与经济》(2011:3);
37. “保持低生育率是否中国的福音?”,南京:《南京社会科学》(第二作者)(2011:9);
38.“广义城市福利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研究”,济南:《东岳论丛》(2011:3);
39.“城市规划建设与市民需求的错位与纠谬”, 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1(5);
40.“房地产调控的矛盾前行与房价变迁之分析”,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11(02);
41.“中部崛起之惑:南昌后发城市发展之战略批判”,扬州:《中国名城》,2011(11);
42.“北京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与区域增长路径研究”,扬州:《中国名城》,2012(2);
43.“科普NPO到网络新贵——‘果壳传媒’商业反哺‘科学松鼠会’公益的路径分析”,南京:《科技与经济》,2012(2)
44.“城市更新中的古韵流失与新反哺机制”,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2(2);
45.“摇摆的青春: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的白领困境”,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2(3)
【本文获《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度优秀论文奖】【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6.“品质之城已变味:杭州城市文化批评”,扬州:《中国名城》,2012(4);
47.“社会变迁与出生性别比转折点来临”,第二作者,北京:《人口与发展》,2012(2);
48.“互补与反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第一课堂的增益机制”,南京:《江苏社会科学》(综合版),2012年7月;
49.“辉煌与落魄:洛阳历史文化战略批判”,扬州:《中国名城》,2012(11);
50.“传承与再生:南通新江海文化发展批评”,扬州:《中国名城》,2013(2);
51. 城市“社区化”产住一体的新回归模式,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3(2)31-35
52. “集聚与扩散:合肥区划调整与城镇化战略批判”, 扬州:《中国名城》,2013(3);
53.“候鸟型白领:大都市陷阱与漂族综合症”,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3(2)
【本文获《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度优秀论文奖】
54. “苏州:如何嫁接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合肥:《决策》,2013(5)
55.“均衡的城镇化:让青春随处安放”,北京:《人民文摘》,2013(3)
56. “老龄化时代城市智能养老体系的嵌入机制”,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3(3)
57.“城乡一体化发展批判——以徐州市城郊朱窝村为例”.扬州:《中国名城》,2013(8)
58.“集中与离散:县域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批判性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扬州:《中国名城》,2013(10)
59.“中国式‘城管之痛’与‘区间思维’的理念变革”.南京:《群众》,2013(10)
60.“江苏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落点战略路径”,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3(9)【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61.“先发优势?:常熟特色城镇化道路批判”,扬州:《中国名城》,2013(12)
62.“青春叹老:何以形成?何以成型?”,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4(1)【本文获《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
63.新型城镇化中人的现代化发展批判:以淮安为例”, 扬州:《中国名城》,2014(4)
64. “包容性增长: ‘农民上楼’与新型城镇化的逻辑建构”,南京:《群众》,2014(2)
65.“重拾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专业主义精神”,南京:《群众》,2014(3)
66.“城市大事件需有城市大营销”,南京:《群众》,2014(4);
67. “迎接闲暇时代的到来”,南京:《群众》,2014(5);
68.“不可盲目‘看高’国家级新区的作用”,南京:《群众》,2014(6)
69. “‘老年友好型’ 城市宜居空间与建构逻辑”,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4(3);
70. “城市中低收入老年人口消费心理与行为”, 北京:《中国科技投资》,2014.3;
71.“大都市青年‘房怒族’生成的社会化逻辑”,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4(10);
72.“新型城镇化之中心镇空间增长路径,扬州:《中国名城》,2014(10);
73.“中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产业创新—以常熟市支塘镇为例”,重庆:《城市地理》,2014(4);
74.“ 南通‘博物馆之城’与城市文化意象的提升”,重庆:《城市地理》,2014(9);
75.“港口型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以启动吕四镇为例”,扬州:《中国名城》,2015(1)
76.民族互嵌型社会的动力结构及优化模式,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77.新常态下的城市风险规避与治理范式变革,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5(4);
78.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一种城市问题的视角,石家庄:《河北学刊》,2016(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79.城市中央文化区的概念、功能及其体系研究,扬州:《中国名城》,2016(3);【本文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80.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央文化区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16(3);
81.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时期的中国养老方式转型,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5);
82.中国式“城愁”:形成及其纾解,石家庄:《河北学刊》,2016(5);
83.如何破解人口城镇化的尴尬处境,南京:《群众-决策资讯》,2016(3);
【本文获江苏省侨办《侨情内参》收录专题上报中央领导阅示】
84.城镇化之乡愁:青年婚恋市场的地域分化与城乡分异,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7(2);
85.大都会区:扬子江城市群的最终形态,南京:《群众》,2017(2)
86.迪士尼乐园的“中国效应”与“中国式回应”,中宣部舆情局舆情专报,2017.
87.高度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的核心目标,南京:《群众》,2017(3)
88.加快规划建设环洪泽湖和高邮湖“两湖”生态经济区,南京:《群众》,2017(4)
89.城市群的嵌套形态与协调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7(3)
90.城乡文化反哺:公益型书院驱动乡村建设的新路径,石家庄:《河北学刊》,2017(4)
91.扬子江城市群的空间规划提升与战略实施重点,南京:《决策参阅》,2017(3)
【获时任江苏省省长石泰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马秋林三位省领导批示】
92.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与治理逻辑再思考,北京:《国家治理周刊》,2017(4);
93.南京市主城八区特色化发展指数研究,扬州:《中国名城》,2017(8)
94.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认知误区与核心原则,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17(9)
95.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地域格局,扬州:《中国名城》,2017(11)
96.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的城市群地域增长模式研究,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8(2);
97.中国中小城镇的发展困境与发展动力重构,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18(2)
【本文获江苏省侨办《侨情内参》收录专题上报中央领导阅示】
98.新时代住有所居与民生幸福提升路径,南京:《群众》,2018(3)
99.建邺区中央文化区发展战略设计与创新思路,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18(3)
100.宜居城市:小居住与大生活,《城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101.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南京:《群众》,2019(2)
102.面向未来: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2015-2017),《中国社会学年鉴》,3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03.城市公共空间的“共享价值”与“社会创新”: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启示,石家庄:《河北学刊》(双月刊),2019(2);
104.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群体镜像与心态研究,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9(9)
105. 人文品质:宜居城市高质量建设的10大策略,上海:《上海城市管理》,2019(6)
106. 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的原则与路径,南京:《江苏信息》2019第222期,【获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批示】
107. 从“垮掉的一代”到“逆行英雄”:新冠疫情抗击行动中的90后青年群体镜像研究,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20(5)
108. 断裂与弥合:中国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实证研究,广州:《城市观察》,2020(1)
109. 提升江苏城市人文空间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南京:《江苏省委宣传部专报》,2020.3.5,【获江苏省副省长费高云批示】
110. 特色小镇的创新空间场域与发展引擎,北京:《群言》(民盟中央主办群言杂志社),2020(4)
111.更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治理,南京:《群众》,2020(8)
112. 城市中央文化区集聚度研究:以江苏省13市公共文化空间为例,扬州:《中国名城》,2020(5)
113. 城市更新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规划理念,长春:《幸福都市》,2020(2)
114. 《奋进的后浪:战疫一代的媒体镜像与群体发展研究》,廉思主编:《战疫一代与国家未来》,人民出版社,2020.
学术兼职
学术兼职:现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兼职: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江苏城市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滂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社会组织)、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委员、建邺区政协委员(提案委副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苏州石湖智库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 2011.3—2015.2被组织部门派驻南京市建邺区任科技特派员,担任建邺区文化局副局长。已为全国数十个各省、市、区干部培训班讲授城镇化、城市文化、城市更新、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等主题课程,并长期保持对公共议题、弱势群体的热切关注,是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新华网、中国江苏网、澎湃新闻网、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house365、新浪乐居、搜狐焦点、搜房网等多家媒体的新闻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