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2007年于南京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社会调查方法”(本科生)、 “社会分层与流动”(本科生)、“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研究生)。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一项,省级决策咨询项目十多项。
为推动劳动就业研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南京大学共建了就业质量研究中心,本人目前任中心主任。就业质量研究中心当前承担着江苏省及各地市劳动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的持续性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同时中心也对重点人群,如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问题展开研究。此外,本人还对社会不平等的跨学科研究有着极大的兴趣,欢迎有着历史、政治、人文地理、环境,劳动经济等学科背景,或有计量分析基础的博士毕业生加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专著、编著
1.《地位差异及其再生产:转型中国社会分层过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向善?向恶?中国公益观察2013》(与陈友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向死?向生:中国公益观察2012》(与陈友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江苏省就业质量蓝皮书2019》,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
研究领域
1、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通过对地位获得、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教育不平等、住房不平等等经验研究把握中国社会分层过程(社会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的特殊机制;2、劳动就业及就业质量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中国城市移民的住房——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4期;
2.“地理空间与住房不平等:基于CFPS2016的经验分析”,《社会》,2020年第4期(与刘欣合作);
3.“‘98房改’的历史与社会影响:基于利益分化的视角”,《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4.“新就业形态及其潜能释放”,《群众》,2020年第4期;
5.“教育扩张是否影响了教育收益率——基于中国城镇数据的HLM分析”,《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6.“住房不平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弱关联性”,《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7.“生源效应: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不平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8.“社会组织形成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江汉学术》,2019年第2期;
9. “Housing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the heritage of socialis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2018 5:12.
10.“义务教育资本化:成因与社会影响“,《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1.“城镇青年住房状况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2003-2013“,《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2期。
12.“社会出身于教育获得——基于CGSS 70个年龄组数据的历史考察”,《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2期(与风笑天合作);
13. 大城市住房功能的偏移与阶层结构的重塑.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14.“青年准市民的居住城镇化:政策趋向与可能的困境”,《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期;
15.“收入不平等的公众感知与态度: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影响的阶层差异”,《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7.“Social disparities in body mass index (BMI) trajectories among Chinese adults in 1991–201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2017.vol16 (1).
18. 生育率的阶层差异将形塑M型社会,《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期(与陈友华合作);
19.“残疾人福利与残疾人慈善——兼论政府、社会、市场关系”,西安:《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
20.“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学术月刊》,201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1.“体制分割与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差异”,上海:《社会》,2014年第3期;
22.“想象与事实:调查研究中的文化障碍”,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3期;
23.“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北京:《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1期(与陈芳合作);
24.“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测算方法述评”,南宁:《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与鲁翠花合作);
25.“从家庭照料到生活自理: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照料方式研究”,临汾:《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与陈芳合作);
26.“组织化的权力和资本与碎片化的多元利益主体——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本质缺陷”,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27.“户籍制度下的教育不平等研究综述”,贵州:《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与蒋萌合作);
28.“吃人的嘴软吗?基于审计师餐旅费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会计评论》,2011年第1期(与王兵、苏文兵合作);
29.“教育收益率的部门差异及其引发的思考——以东部一个发达城市为例”,贵州:《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30.“家庭背景如何影响教育获得:基于居住空间分异的视角”,北京:《教育学报》,2011年第6期;
31.“从住区内过滤到住区间过滤:单位制消解与城市居住空间变迁”,西安:《人文杂志》,2011年第6期;
32.“地位获得的资本理论:转型社会分层过程的一个研究视角”,贵州:《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33.“分层过程中的权力与市场——对当代中国分层过程研究的反思”,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4.“趋于隐蔽的再生产 ——从职业地位获得看阶层结构的生成机制”,广州:《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
35.“从GPI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北京:《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
36.“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的阶层差异研究”,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37.“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南京:《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与万闻华合作);
38.“断裂、碎片抑或结构化:对当前中国阶层分化的再认识”,西安:《人文杂志》,2008年第3期;
39.“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与陈友华合作);
40.“教育分流意向——差异与影响因素”,南京:《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第3辑,(与风笑天合作);
41.“从方法论到中国实践: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分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2.“从‘再分配’到‘市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研究综述”,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43.“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44.“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上海:《社会》,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