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出生于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政治教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哈佛大学、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交流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国际关系理论”、“当代国际政治”、“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安全研究”、“新型安全问题研究”等本硕博课程。
主要论著译著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国际关系的历史场景与思想映像》(三联书店2013)
《保罗·尼采:核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杜勒斯与美国对苏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美国对外战略的设计者》(丛书10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017)
《美国海外干涉行动系列研究》(丛书30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亚洲新未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国际关系理论名著选读》(合作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开放的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英国学派》(合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世界格局与中国安全环境》(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从“中间地带”到世界多极化》(合著,人民出版社2003)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参撰,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构建和平:缔造欧洲解决方案(1945-1963)》(马克·崔切伯格著,商务印书馆2021)
《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赫德利·布尔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1865-1913)》(拉菲伯著,新华出版社2004)
《埃德蒙·伯克读本》(合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武力与治国方略》(克雷格与乔治著,合译,商务印书馆2004)
主要论文
· “新时代中国国际秩序观:认知、政策取向与实现路径”,《国际问题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数十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地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以及中央网信办、外交部、教育部等部委项目。
学术获奖
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9)
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6)
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2006)
研究领域
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关系理论与思想史、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1年第2期。
·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想根源”,《国际政治研究》2021年第1期。
· “思想、制度、工具——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分析框架:”,《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2期(2.4万字)。
· “国际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
· “自由国际主义”的迷思与世界秩序的危机”《史学集刊》2020年第4期。
· “叙利亚危机与美土关系的疏离”,《国际问题研究》2020年第5期(与宫小飞合作)。
· “大国构建战略稳定关系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信息安全》2019年第8期。
· “再思国际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外交评论》201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转载】
· “核时代的美国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对两个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史学月刊》2018年第9期(3.4万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19年第8期转载】
· “中美战略关系与亚太安全秩序——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未来的启示”,《南大亚太评论》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4万余字)。
· “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与策略”,《东亚问题研究》2016年第1期。
· “Sino-US Strategic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East Asia”, in David Arase, ed., China’s Rise and Changing Order in East Asia,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 “中美在东亚的战略共识与分歧”,载《亚洲新未来》,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尼克松政府对以色列核计划的反应”,《史学月刊》2015年第5期。
· “The Difficulties of Commo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Vol.1, No.1 (Summer 2015), pp.77-101.
· “美国黩武主义探源”,《外交评论》2014年第4期(3万字)【转载: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11期;2、许嘉、陈志瑞主编:《取舍:美国战略调整与霸权护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 “美国‘黩武主义’及其制约因素”《世界经济调研》(内刊)2014年9月25日第38期。
· “‘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国际政治视角的伦理论辩与政策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2期(2.5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 “‘雄蜂’的阴影——美国无人机作战对当代战争伦理的挑战”,《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8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2期转载】
· “论巴西国会对国家外交决策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 年第6期(与王锐合作)
· “共同安全的困境——论当代国际安全的文化价值基础”,《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1期(2万字)。
· “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及其相关问题——基于新史料的重新探讨”,《外交评论》2012年第2期(2.3万字)
· “秩序转型、分配正义与新兴大国的历史责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2期(3万余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 “有效制裁与‘正义制裁’: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政治动因与伦理维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8期(2.3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1年04期全文转载】
· 基督教现实主义国际伦理思想浅析”,《外交评论》2010年第6期(与许巧巧合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1年06期全文转载】
· “核时代的政治与伦理:哲学家的诘问与政治家的答辩”,《外交评论》2009年第1期。
· “权力、权威、责任——马克斯·韦伯国际关系思想浅析”,《外交评论》2008年第6期(与姚自强合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 “美国‘新孤立主义’的神话”,《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 “现代战略的维度:《武力与治国方略》的研究路径及其启示”,《博览群书》2007年第7期(合作)。
· “现代战略的多维结构与整体性质”,《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
· “重建‘世界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7年第6期转载;牛军主编:《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 “沃尔泽的正义战争论述评——兼论美国学术理论界有关海外军事干涉的思想分野”,《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与张书元合作)
· “错觉与战争的起因——兼论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的错觉因素”,《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1期(与何晨青合作)。
· “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化’问题的论争—— 一项学术史视角的回顾与总结”,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0-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万余字)
· “思想史视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 “相互依赖、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基欧汉的世界政治思想”,《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4期(2.4万字)。
· “探索国际问题研究的融通之道”,《欧洲研究》2005年第3期。
· “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概观”,《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关于核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的几个基本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1.5万字)。
· “权力、秩序、正义——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伦理取向”,《欧洲研究》2004年第5期(2.1万字)。
·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发微: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梁守德等编:《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政治走势——2003年国际政治高层论坛文集》,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版。
· “从强制外交到多边协调——析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国际观察》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 “国际关系伦理学:基本概念、当代论题与理论分野”,《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转载:《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3》转载,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版】;《思想文库•当代西方思潮丛书》之《交汇与融合:跨学科篇》(黄长、黄育馥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 “波匈事件与美国对苏东“演变”战略的定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
· “毛泽东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想及其战略意义”,《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3期。
· “‘非道德’政治论的道德诉求: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伦理思想浅析”,《欧洲》2002年第1期。
· “试析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4期。
· “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家间正义——国际关系伦理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 “1953年东德事件与美国对苏东“演变”战略的起源”,《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
· “杜勒斯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关于‘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国际关系评论》200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略论杜勒斯对苏战略的早期思想背景”,《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转载】
· “美国冷战史学的变迁与杜勒斯研究”,《美国研究》,2000年第2期
· “杜勒斯与美国对1958-1959年柏林危机的反应”,《国际论坛》2000年第6期。
· “康德国际关系思想刍议”,《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
· “美国国家安全新战略中的东亚:历史根源与现实背景”,《国际论坛》1999年第3期。
· “‘援蒋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1945-1950)”,《江苏文史研究》,1999年第3期。
· “名不正则言不顺:台湾当局十年“务实外交”剖析”,《江海学刊》1999年综合理论版。
· “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看法”,《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教学研究特刊。
· “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女性主义诠释:评《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美国研究》1998年第4期。
· “美国与二十一世纪世界政治的根本问题”,《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与时殷弘合作,1.7万字)。
· “顾维钧与联合国制宪会议”,《江苏文史研究》,1997年第3期。
·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学习笔记”,《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1期。
·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America: History and Life收录】。
报刊访谈与评论
· 访谈:张宪文、石斌:“用人性目光看待历史与未来”,《经济导报》(香港),2015年1月4日。
· 访谈:“国际问题研究需要知识关切——访南京大学石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18日。
· 访谈:“从音乐视角透视世界政治——访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石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2月14⽇
· 访谈:“音乐:理解国际关系的新视角”(石斌、陈玉聃、冯绍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17日 906期。
· 访谈:“中美博弈:大国间的‘误读’?”,《长城月报》2010年9月15日总第10期。
· “美国扩张主义的根源——《美国人对机会的寻求》简评”,《光明日报》,2004/8/5。
· “美国‘黩武主义’难以主宰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0日第658期。
· “倡导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社会科学报》(第1437期)2014年11月27日第6版。
· “历史必然性与人类自我选择——对冷战及冷战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史学评论网》2004年5月。
· “理性的民族与健全的记忆”《广东劳动报》1999年6月7日。
· “克林顿也有‘主义’了”,《广东劳动报》1999年7月29日。
· “中美关系合作大局不变,要有战略远见与耐心”,《光明网》2015年9月28日。
学术兼职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南大亚太评论》主编、《外交评论》《国际观察》《当代美国研究》编委、《国际安全研究》通讯评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