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丽丽

个人简介

1973年出生,籍贯安徽,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出版有《数字青年》等专著与教材,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传播社会学刊》、《文学评论》、《现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CSSCI刊物和TSSCI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兴趣集中在媒介文化研究、影视研究、青年研究等领域,先后赴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进修。 开设主要课程: 研究生课程:《媒介文化研究》 本科生课程:《影视美学》、《电影学》、《看电影》、《受众研究》、《现当代文学》、《影视剧研究》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2014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社交网络的青年群体日常社会-文化实践研究”(14BXW043) 2、2011年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 ”(11YJC860064) 3、2011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与引导研究”子课题(11&ZD178)。 4、2011年起主持“社交网络与青年群体生活形态及消费文化研究”,奥美研究院横向课题项目。 5、2018年起主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以江苏文博事业发展为例”,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横向课题项目 出版专著及教材: 1、《数字青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一作者,2017年版。 2、《传播与文化》,人民出版社,参编,2008年5月出版。 3、《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参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雨鬓风鬟——金庸笔下的江湖女性》,合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 《大学语文》,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所获奖励荣誉: 1、研究论文《语境变迁、符号转译与迷群体——《潜伏》迷的文化分析》,获得2010年度中国电视金鹰奖理论奖一等奖。 2、研究论文《学术的环流:叙事、地方知识与主体性》获得2017年度南大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提名奖。 3、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中行奖教金”。 4、2010年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研究领域

媒介文化研究、青年亚文化研究、粉丝文化研究、影视研究等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自我小众化:社交网络的书写和品位》(第一作者),《现代传播》2017年12期,CSSCI来源期刊。 《拟态的亲密关系:一项关于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新观察》(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17年6期,CSSCI来源期刊。 《中介化的在线修行:角色、时空及文化镶嵌》(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十二卷第2期(2017年9月) 《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五期。 《数字体验主义:基于社交网络的青年群体生活风格》(第一作者),《新闻记者》2017年9期 《学术的环流:叙事、地方知识与主体性》,《新闻与传播研究》(独立作者),2017年4期 《<超越西方霸权>的视野、方法论与文化根性》(独立作者),《新闻记者》2016年第10期 《网络迷群的社会动员与情感政治》(独立作者),《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8期 《资本、政策与新媒介:电视综艺背后的规制》(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16年6期。 《虚拟亚文化族群的界面文化展演——大型网络游戏玩家的文化消费活动探究》,《文化研究》(第一作者),2015年,CSSCI来源集刊,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6年第3期转载。 《想象的政治:耽美迷群的性别书写与文化实践》(第一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网络游戏迷的个体心理机制:投射与补偿》(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15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网络游戏迷的投射、补偿与社会动员——以<魔兽世界>迷为例》(第一作者),《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3年第7辑。CSSCI来源集刊。 《建制内的多元解读:谍战剧的历史呈现与现实表征——以《潜伏》《暗算》为例》,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独立作者),(2013年1期), TSSCI来源集刊。 《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的历史脉络与现状趋势》(独立作者),《编辑学刊》,(2012年1期)。 《网络与现实:传播过程中的“煽情化”倾向——以“五道杠少年” 为例》(独立作者),《新闻记者》2011年6期。 《民族话语、视觉奇观与消费主义——2010春晚的表征与传播》(独立作者),《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4期; 《语境变迁、符号转译与迷群体——《潜伏》迷的文化分析》(独立作者),《当代传播》,2009年6期,此篇论文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理论奖一等奖。 《文化混杂、类型并轨与跨境生产——多元语境中的中国当代电影》(独立作者),《文化研究》2008年11月。 《本土语境中的多重解读机制》(独立作者),《新闻界》2008年1期。 《跨境电影:本土语境与全球想象》(独立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4期。 《网络虚拟社区与幼儿教育的实证分析》(独立作者),《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4期。 《从播客、维客等新现象审视网络的话语空间》(独立作者),《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9月,8卷3期,29-34页。 《论新时期现实主义类型化现象的源起》(独立作者),《江汉论坛》2006年4期。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冷思考》(独立作者),《新闻知识》2005年6期。 《一种新媒体经济的全球化意义》(独立作者),《新闻知识》2004年1月。 《网络传播与全球化》(独立作者),《新闻知识》2002年6期。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独立作者),《长江学术》2002年2期。 《新时期现实主义美学韵味的失落》(独立作者),《文艺争鸣》2001年5月。 《论当下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位移》(独立作者),《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独立作者),《江海学刊》2000年3月。 《新时期现实主义:困境中的突围》(独立作者),《文学评论》1999青年学者专号。 《当代文学关键词》(第二作者),《南方文坛》1999年4期。 《爱情主题:世纪文学变迁中的演进》(独立作者),《福建论坛》1998年4期。 《师陀的边缘性写作》(独立作者),《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98年2期。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学会理事,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