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哲学博士,教授(2000年)。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弈论的哲学基础与应用功能研究”(2009)。 主要讲授课程: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哲学逻辑,博弈论。
受教育经历:
2001.9—2002.2:美国纽约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博弈论中的方法论问题)。
1989.9—1992.7: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86.9—1989.7: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所计算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82.9—1986.7: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7—2003.2: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政法学院从事学报编辑、教学科研工作。
2003.3—现在: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出版著作:
(1)《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3版;
(3)《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4)《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5)《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作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7)《逻辑、博弈与哲学践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8)《博弈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参与翻译:《逻辑学导论》(柯匹、科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主编:《逻辑与科学方法论丛书》(第一辑)四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学术活动:
应邀到国内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学术演讲约50多场次。
应邀在韩国西江大学做“Thought Analysis and Happiness”(2016年5月)的演讲。
邀请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到南京大学哲学系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论文:
从1989年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约100余篇,研究方向涉及: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逻辑学,西方哲学,博弈论,哲学践行。其中“重要”期(报)刊上的论文或“重要”论文如下:
研究领域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博弈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逻辑应用,思想分析与哲学践行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国际及境外会议主要论文:
(1)1995年8月参加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的“第10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宣读(论文:Convers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Science)。
(2)2001年7月参加美国纽约召开的“第12届国际博弈论年会”,提交论文并宣读(论文:A logic Method to Games’ Equilibrium’s Solving )。
(3)2004年6月参加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国际认知与逻辑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并宣读(论文:“建立在笛卡尔公里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
(4)2005年6月参加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认知与逻辑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并宣读(论文:On logical structure of epistemic world)。
(5)2007年8月参加中国北京召开的“第13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宣读(论文:Debating game and removing of disagreement)。
(6)台湾2008年5月,参加“第三届两岸三地逻辑学教学研究会议”(台湾),宣读论文“现在知识与未来知识的逻辑刻画。”
(7)2009年5月,参加“第四届两岸三地逻辑学教学研究会议”(香港),宣读论文“论作为本能的归纳能力”。
(8)2010年5月,参加“逻辑与认知研讨会”(台湾),宣读论文“On logic of belief-disagreement among agents.”
(9)2012年7月,参加“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Korea),宣读论文“Logic and thought analyses”.
(10)2012年8月,参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c and Game theory(Tsukuba, Japan)”,宣读论文“A role of common cultural background in Coordination game”
(11)2014年8月,参加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Belgrade),宣读论文“The analytical approach to philosophical practice”,并参与“哲学践行:东西方对话”。
(12)2016年3月,参加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umanities Therapy(Korea), 宣读论文“Why is analysis therapy”
(13)2016年7月,参加“LOFT2016”(the Netherlands),宣读论文“Logics for moderate belief disagreement”.
(1)《论人工客体》,《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7期。
(2)《技术科学是何意义上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3期。
(3)《存在社会技术吗?》,《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0期。
(4)《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编辑学研究》,《编辑学报》1996年第3期。
(5)《技术与行业——对技术的一“科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期。
(6)《对技术时代人的行动的思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1期。
(7)《技术研究的三种路向》,《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2月22日。
(8)《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
(9)《群体对一个命题的可能的知道状态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0期。
(10)《认知命题集合的逻辑构造及其相互关系》,《哲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1)《交流理性与逆向归纳法悖论的消解》,《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2期。
(12)《论辩与不一致性意见的消解》,《哲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13)《现在知识与未来知识的逻辑刻画》,载台湾:《逻辑与哲学》,林正弘主编,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
(14)Action conversation in games and the changing of epistemic state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0.6.
(15)On Logic of Belief-Disagreement among Agents. i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LORI 2011 (eds by Hans P. van Ditmarsch , Jérôme Lang , Shier Ju ). Proceeding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6953,Springer 2011.
(16)Logic and Thought Therapy. Humanities Therapy,2012,Vol.3.
(17)“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hope”. Croat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39, 2013.(A&HCI) (18)“Why is analysis therapy?” ,Humanities Therapy,2016,vol.8.
(19)“A logic for strong accident and weak essence”, Logique et Analyse,2017(2).(A&HCI)(第一作者)
(20)“Logic for Describing Strong Belief-disagreement between Agents.” Studia Logica,2017.(A&HCI)( 通讯作者)
(21)“Logics for Moderate Belief-disagreement between Agents ”,Studia Logica.(A&HCI)(通讯作者)( forthcoming )
(22)Philosophical Practice in China. Philosophical Practice. 2017. ( forthcoming )
学术兼职
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2008-2016)
《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
英文期刊Journal of Humanities Therapy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