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美珍

个人简介

硕士学位获得于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获得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职务、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曾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教学和研究基地中外语言对比方向博士生导师(2004-2006)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下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2004-2009)。2010年入选美国马奎斯2011年度《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第28版)。被美国传记研究院(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评选为2010人物(Man of the Year representing China)。 2011年入选《亚洲名人录》(Who's Who in Asia)。 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代表最高学术水准) (1)国际 1. 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 Text, 19-2, 1999. (国际语篇分析类权威刊物,SSCI收录期刊) 2. A Study of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Courtroom Discourse. Text & Talk,29-2,2009. (国际语篇和话语分析权威刊物,SSCI和AHCI双收录期刊,SSCI收录期刊) 3. Courtroom in China.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riminal Sentencing. ESP: Across Cultures (2010). Edizioni B.A. Graphis. Italy. 5. Power in Interruption. Forthcoming in Language in the Negotiation of justice: Contex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Ashgate Publishing Group. (即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 (2)国内 1.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外国语言学权威刊物)。 2.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外国语言学权威刊物)。 3.目的原则与交际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6期(重点核心期刊)。 4.《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国家一级出版社)。 获奖和荣誉 1.湖北省优秀教师(1992) 2.入选美国著名的马奎斯《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2011版) 3.被美国传记研究院评为“2010年度人物(中国)”; 4.入选美国著名的马奎斯《亚洲名人录》(Who’s Who in Asia); 5.“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Text, 19-2,1999,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论文2等奖。 6.“英语隐喻的篇章衔接作用”,《现代外语》,1992年第3期,获得湖北省黄石市政府优秀成果3等奖。 7. 湖北理工学院“东楚学者”,2012,12。 8. 武汉工程大学兼职教授,2007年。 9. 湖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2011年。 10. 湖北医药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 11. 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2013年。 12. 论文“目的原则和交际模式研究”获得第八届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 重要科研课题 1.台湾海峡两岸三地法律文本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和研究(09BYY01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9-2012年度,经费10万元,排名第二。 2.中国法庭话语语用研究(06BYY0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经费7万元,2006-2008年度;项目主持人。 3.中国刑事法庭语言规范研究(项目编号03SFB1001),司法部重点课题,经费6万元,2003-2006年度;项目主持人。 4.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点项 目,经费50万元,1999-2005年度;项目主要参与者, 5.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与司法实践研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 研究所,经费5万元,2002-2005;主要参与者。 6.英语篇章语法研究,湖北省教委,1998-2001年度,经费1 万元;我为项目主持人。 7.隐喻语篇功能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中心211工程 项目,经费2万元,2006-2008年度;我为项目主持人。 8.中美法庭语言对比研究,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 2006-2007年度,美国政府最高级别奖学金。 国外学术经历 (1)1997,8-1998,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2)2006,8-2007,7: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法学院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一年; (3)2002,9-2002,10:在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从事学术研究; (4)2009,10-2009,11:应邀在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做访问教授; (5)2013,11-2013,12: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教授。 国(境)内外学术演讲 国外 应邀先后在以下著名美国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1. 布鲁克林法学院(Brooklyn Law School),2007, 3; 2. 圣地亚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2007, 3; 3. 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2007, 3; 4.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007, 3; 5. 洛杉矶Loyola 法学院(Loyola Law School of Los Angeles),2007, 3; 6.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和语言学系”,2010年5月。 7.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和语言学系”,2011年。 8.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2010年6月。 9. 波兰波兹南亚当米兹凯维奇大学,2011年6月29日—7月3日。 10.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第12届国际语用学大会,2011年7月3日—8日。 (2)国内(代表性的)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福建师大、北京师大、南京师大、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等几十所985或211大学。 应邀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1)国际 1.2003年7月,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法律语言大会并发言; 2.2004年9月,应邀参加第十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并主持分会(北京); 3.2007年7月,应邀参加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第8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并发言; 4.2008年11月,应邀参加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举行的国际法律语言学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5.2008年12月,应邀参加在澳门举行的“首届两岸四地语言学论坛”,并作大会发言; 6.2009年7月,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并作发言; 7.2009年9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大会,并作发言(法律与语言专题会); 8.2010年6月,应邀参加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举行的 “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 9. 波兰波兹南亚当米兹凯维奇大学,2011年6月29日—7月3日。 10.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第12届国际语用学大会,2011年7月3日—8日。 11. 应邀参加俄罗斯坦波夫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2012年10月。 12. 应邀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2013年1月。 13. 应邀作为访问教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一个月,2013年11月。 14. 应邀参加哈佛大学燕京学院“作为活的语言的法律”的工作坊,2014,4,24日。 15. 应邀参加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律语言学会议,并作主题发言,2014,7,29-8,1。 国内(代表性的) (1) 2011年12月,参加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法律语言学会 议,并作大会发言。 (2) 2011年2月,参加在天津南开举行的第二届法律修辞学研讨会 并作大会发言。 (3) 2010年4月,在“中国功能语言学活动周”(华中师范大学) 上做主题演讲; (4) 2009年7月,应邀参加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第11届大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5) 2008年12月,应邀参加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的“首届两岸四地语言学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6) 2007年12月,应邀参加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举行的“第四届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 (7) 2007年8月,应邀参加在南京大学举行的第10届中国语用学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8) 2006年5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的首届法学方法论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9) 2005年7月,应邀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语用学第9届中国语用学大会,并作大会发言。 教学简历 1978,7-1999,12(在湖北师范学院执教期间):英语副教授,主讲英汉翻译,高级英语等课程,外语系主任。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湖北省黄石市和学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1999,12-2002,8:英语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继续担任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职务,承担部分英汉翻译教学任务。 2002,8-2009,9(现在):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2002,9-2004,7:主讲硕士生的“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课程,任语言研究所所长,英语语言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外语言对比方向博士生导师。 2004,9-2009,7:主讲本科生“英语语言学”,硕士生“普通语言学”、语用学,博士生“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话语语用分析”、“语言哲学”、“语言学前沿研究”、“法律语言学”,等等课程。任外国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职务,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 组织核心学术期刊研究专栏情况 (1)主持《外语学刊》“目的原则”研究专栏,2009年,第4期, 第6期,包括下列文章: 1.目的原则与交际研究:廖美珍 2.言语行为合意性研究:胡范铸 3.目的原则与意向性: 黄 萍 4.医患门诊互动中的目的与权势:刘兴兵 5.目的原则与话语修补:段少敏 6.目的原则下的形式审判话语标记与研究:胡桂丽 (2)主持《外语研究》“法律语言”研究专栏,2006年,第2期,包括下列文章: 1.中国法庭互动话语formulation现象研究:廖美珍; 2.法官话语的权力支配:吕万英; 3.法庭应答语信息过量的顺应性研究:徐章宏,李冰; 4.法庭讯问中的模糊限制语引发的语用冲突及其对法庭审判的启示:毛凤凡; (3)组织翻译《法律语言学译丛》,法律出版社, 2007年,共计5本,其中包括: 1.《法官的语言》 2.《法律语言学导论》 3.《法律话语》 4.《法律、语言与权力》 5.《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 学术著作 1.《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 2.《法庭语言技巧》,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 3.《法庭语言技巧》,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 4.《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 主要翻译作品 1.《英文写作技巧》(教材),北京出版社,1985年。 2.《戒指》(长篇小说),《外国文学之窗》,1987年。 3.《苔丝》(长篇小说),外文出版社,2001年。 4.《在亚当之前》(中篇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5.主编《法律语言学译丛》五本,法律出版社,2007年: 5.1 《法官的语言》 5.2 《法律语言学导论》 5.3 《法律话语》 5.4 《法律、语言与权力》 5.5 《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 辞书和教材 1.《现代英汉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审校。 2.《英汉翻译概要》,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第二主编。 3.《汉英国际金融贸易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主编。 4.《英语词语典故词典》,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副主编。 5.《大学英语能力训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第一主 编。 6.《英语听力技巧与应试策略》,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副主 编。 7.《语言学教程详解》,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8.《译文观止》(合作编著),语文出版社,2009年。 9.《新思维大学英语教程》(主编)(即将出版,外文出版社,2011年),其中包括: 9.1《新思维英语精读》(1-4册)(英语专业用)(即将出版)外文出版社; 9.2《新思维英语听说》(1-4册)(大学英语用)(即将出版)外文出版社; 9.3《新思维英语泛读》(1-4册)(大学英语用)(即将出版)外文出版社; 9.4《在亚当之前》(英汉对照)外文出版社;2012. 9.5《经典英文散文选》(英汉对照)(即将出版)外文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研究领域

(1)语用学;(2)话语分析学;(3)篇章隐喻;(4)法律语言学。学术创新和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法庭话语实证研究:在中国语言学和法学界开创法庭话语的实证研究。 (2)话语语用学的目的原则:在话语语用学领域里出“目的原则”。 (3)隐喻语篇功能研究:首创隐喻的语篇层面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I.英语语言学和隐喻研究 1.“比喻要一致—修辞漫谈”,《英美语文教学》,1987年第3期。 2.“英语词汇衔接手段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3.“隐喻的语篇粘合作用”,《现代外语》,1992年第3期。 4.“英语时态的语篇衔接功能与翻译”,《跨世纪英语教学人才荟萃》,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5.“英语重复的语篇衔接作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6.“英语进行体的意义”,《英语知识》,大连外国语学院,1996年第5期; 7.“时间视觉转移”与一些特殊时态现象的解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8.“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TEXT,19-2,1999; 9.“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10.“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我们赖以组织语篇的隐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 12.“我们赖以建构合组织与组织与片的隐喻:隐喻的语篇一致与变化”。《外语学刊》,2014年,第1期。 II.法律语言学 13.“从问答行为看中国法庭审判现状”,《语言·文字·应用》(2002 年第4期)。 14.“法庭互动话语与合作问题研究”,《当代语言学探索》,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 15.“法庭语言实证报告”,《法律与生活》,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6 (下) 16.“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对应结构研究”,《语言科学》(2003年第5期)。 17.“答话研究—法庭答话的启示”,《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18.“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1期)。 19.“讯问乎?询问乎?”,《求索》,2005年。 20.“论法学的语言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21.“中国法庭互动话语formulation现象研究”,《外语研究》(2006年第2期)。 22.“法律语言与权力”,《第9届国际法律语言大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 23.“论法律语言的简明化和大众化”,《修辞学习》,2006年第4期。 24.“语码·答话·答话人:法庭话语的启示”,《语言·认知·信息处理》(论 文集),2007年。 25. “语言学和法学”,《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2007年第4期,法律出版社。 26. “语用学与法学”,《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 27. “中国法律语言规范化若干问题之我见”,《 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 28.“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人民法院报》,2008年24日。 29.“A Study of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Courtroom Discourse”.Text & Talk,29-2,2009(国际语言学著名学术期刊)。 30.“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urtroom Sentencing Discourse. ESP: Across Cultures. 2010. 31. “Courtroom Discourse in China”,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2. “Power in Interruption". Language in the Negotiation of Justice.Ashgate Publishers. 2013. III.语用学和话语分析 33.“相关•推理•连贯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1999; 34.“社会•语料库•话语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增刊),2000; 35.“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语用学新途径探索”(上)《修辞学习》 (2005,第3期)。 36.“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语用学新途径探索”(下)《修辞学习》 (2005,第4期)。 37.《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评介,《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3期。 38.“‘懂不懂?’你懂不懂?”,《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4 期; 39.“目的原则和语篇连贯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40.“目的原则与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合作研究”,《外语学刊》(2004年 第5期)。 41.“论法律语言大众化和通俗化”,《修辞学习》,2006年第4期; 42.“目的原则与交际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5期。 43.“目的原则和语境动态性研究”,《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4. 语境创造论,《湖北大学学报》(CSSCI收录),2012年第5期,p108-112。 45. 目的原则与言语行为互动研究,《外语学刊》(CSSCI收录),2012年第5期。 46. 法庭话语框架研究,《当代修辞学》(CSSCI收录),2012年第6期。 47. 法庭互动中的回声问研究(第二作者),《现代外语》(CSSCI收录),2012年第5期。 48. 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嬗变与翻译范式的变迁(第二作者),《外语教学》,2012年第4期。 49. 质量”联结模式:利用语料库研究法律语言(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12日B-04版。 50. “目的原则与语境研究:人为中心说”.《外语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翻译研究 51.“善用小句:读夏济安译‘冬日漫步’”,《上海科技翻译》,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52.“对第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考译文的几点质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 53.“语义成分分析法与英汉翻译”,《外语研究论文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54.“夏济安的译文特色:读‘A Winter Walk’的汉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

学术兼职

现为中国语用学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语用学协会会员、国际语言与法律协会创始成员、中国国家一级学会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下的中国法律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