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江西上饶市人(籍贯瑞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任全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外语学会常务理事。入选2017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分学科排行榜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51/100)。
2001年获江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到英国和澳大利亚作短期访学。主讲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和省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在《外国语》、《课程·教材·教法》、《外语界》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国际国内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先后3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附录:主要科研课题、成果和奖励
一、科研课题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语产出能力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证研究》(16BYY080),2016年6月立项。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输出与英语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10BYY034),2010年6月立项。已结题
3.主持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课题(2003年)《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03JY07,已于2005年结题。
4.主持江西省教育厅2003年高校教改课题《基于过程——结果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已于2005年结题。
5.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重点课题《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04ZD024,已结题。
6.主持2005年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课题《大学公共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2005年12月立项,已结题。
7.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江西省外语专业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编号09YB220,2009年12月立项,已结题。
8.主持江西社科2011年一般项目《外语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11WX30),2011年12月立项。已结题。
9.主持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 2014年11月立项,2019年结项。
10.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项目专题立项《以说写能力为主线、基于课程优化设计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4年11月立项。在研。
二、科研成果
(一)学术专著
1.《英语教学新概念》第二作者,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2.《语言输出与外语学习》,独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9月出版。
3. 《英语产出能力与课程优化设计研究》独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4.《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独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三、科研奖励
1、论文《二语课程中的语言输出与二语发展——香港高校本科生课程中英语写作的个案研究》获2015年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论文《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获2013年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文《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获2011年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专著《英语教学新概念》获2006年第二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5、课题《基于过程——结果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获2005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刘春燕,A Study of Loca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 年 6 月, 第 43 卷 第 2 期,205-218.
2. 汉语产出过程中的词汇偏差效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3.大学英语考试中写作提示类型对学习者写作表现的影响研究,外语测试与教学,20年第4期。
4.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中抄袭意识及态度调查,收入《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孙有中、吴东英 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5.语言输出在英语学习中效果最优化的课程设计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5(3)。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年第8期,CSSCI期刊。
6.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2):54-61,CSSCI期刊。
7. Modeling Influential Factors on Learner Autonomy in Oral English in the Chinese EFL Context,Second author, English Linguistics Research, 2014(2)
8. 二语课程中的语言输出与二语发展—香港高校本科生课程中英语写作的个案研究,外语界,2014(3):45-53,CSSCI期刊。
9. Working memory and thematic inference processing in L2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Second author,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Volume 23, 2013.
10.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口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发展研究,第二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0).
11.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华东外语论坛》第8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同时获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论文一等奖.
12.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第二作者,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6),CSSCI期刊。
13. From language learners to language users: A Study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3, 23(2). SSCI扩展期刊。
14.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外语界,2012(1),CSSCI期刊。
15. 设计研究在英语在线写作平台中的应用,远程教育杂志,2010( 5 ),CSSCI期刊。
17. 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改革,外语界,2010(4 ),CSSCI期刊。
18.论任务型英语学习模式,第一作者,远程教育杂志,2009(1),CSSCI期刊。
19、真实评价设计的五维框架,第二作者,远程教育杂志,2009(4), CSSCI期刊。
20. 语言产出任务对提高学习者书面语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效果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6)。
21. 文本重写任务中的中介语重构策略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9(5)。
22. 从二语习得理论看高校双语教学:理据与问题,第一作者,《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双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月。
23. 任务型课外英语电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第二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08(6)。
24. 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第二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6(3), CSSCI期刊。
25. 论基于UG的二语习得研究:优势、欠缺及其走势,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CSSCI期刊。
26.从语言迁移看汉语受事主语句——一项基于CLEC的研究,第二作者,刊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7. 论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者角色与关系的转型,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5(12),CSSCI期刊。
28. 阐释学与英语教学科研方法,山东外语教学,2005(3)。
29. 新手与专家的阅读元认知比较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5(2),CSSCI期刊。
30. 当代教育中的工具理性主义,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1.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戴炜栋),外国语, 2004(4)。被引用次数达367次,CSSCI期刊。
32.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7),CSSCI期刊。
33.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3);
34.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3)
35. 江西省中学英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3(12),CSSCI期刊。
36. 论交际教学环境的创设,江西教育科研,2003(12)。
37.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12),CSSCI期刊。
38.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4)。
39.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40.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中抄袭意识及态度调查,《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孙有中、吴东英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